八十八歲的托馬斯·平瓊出版十二年來的首部小說《影子票》
88歲的美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平瓊(Thomas Pynchon,另譯品欽)推出了12年來的首部小說。
披著冷硬派犯罪小說外衣的《影子票》(Shadow Ticket)厚304頁,由美商企鵝社出版于10月7日。
故事始于1932年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正值大蕭條肆虐,禁酒令即將廢除,芝加哥犯罪集團的頭頭阿爾·卡彭入獄服刑,奶酪欺詐卻漸趨猖獗。威斯康星州的食品大亨布魯諾·艾爾蒙特涉足有組織犯罪,成為“奶酪卡彭”。私人偵探行業由勞資糾紛進入家庭事務。大塊頭的前資本家打手希克斯·麥卡塔格特也成了婚姻偵探,接了個看似簡單的差事——尋找并帶回艾爾蒙特突發奇想、離家出走的女繼承人達夫妮。他最后一次聽到的消息,是她跟搖擺樂隊的單簧管手私奔,遠赴法西斯主義甚囂塵上的歐洲去了。
沒等希克斯反應過來,他就受騙登上遠洋郵輪,抵達了“沒有海岸線、語言如外星文、糕點多到能讓隨便哪個警察提前退休”的匈牙利,輾轉于布達佩斯、維也納和南斯拉夫,及至終于發現目標,卻陷入了德國納粹、英國間諜、東方特工、搖擺樂手、通靈者、飛車黨等各路勢力的漩渦。對這些,能力平平且報酬微薄的希克斯根本無力應對與一一化解。在無法理解又無法抽身的歷史洪流中,他唯一的慰藉是大樂隊時代正拉開帷幕,而碰巧他舞技不俗。
平瓊將故事設定在威斯康星州是有事實依據的。禁酒令摧毀當地的啤酒產業之后,牛奶成了密爾沃基的王者。“牛奶是全美通用飲品,甚至比啤酒更受歡迎,在密爾沃基也不例外。”20世紀30年代初,芝加哥黑手黨開始涉足乳業。威州的小型奶農則在大蕭條期間團結起來,要求乳品經銷商與生產商提高收購價格,遭到拒絕后于1933年2月發起一系列的“牛奶罷工”:奶農傾倒鮮奶并封鎖工賊的運輸線。5月份的第二次罷工期間,州長出動2500名國民警衛隊鎮壓,糾察隊員遭遇毒氣襲擊、棍棒毆打和刺刀驅趕。同年10月末至11月初的第三次罷工中,有七家奶酪廠遭到炸彈襲擊。
在小說里,法西斯主義已蔓延到密爾沃基這樣的美國內地城市,納粹分子開始出現在該市龐大的德裔美國人群體之中。密歇根湖的冰層之下似乎也暗伏著非法的德國潛艇。希克斯的左撇子叔叔是密爾沃基警察局的警官,熱情洋溢地稱贊“元首……就是未來”。《紐約書評》的安德魯·卡岑斯坦看到,《影子票》提出了關于威權主義與自由的重大議題,卻無意深究答案。美國百姓心甘情愿地讓渡自由,以換取省心省力與虛假的安全感,是因為“法西斯傾向始終深植于美國的肌理之中”。
卡岑斯坦同時重提冷硬派小說的骯臟歷史。如果沒有一百年前對罷工的鎮壓,這一深受喜愛的偵探小說流派或許根本不會誕生。美國的偵探行業發端于平克頓偵探社,該機構在早期的數十年間受企業雇傭,滲透工會并以暴力手段鎮壓罷工。達希爾·哈米特成為作家前就曾是平克頓探員,他筆下的大陸社偵探就供職于類似平克頓的機構,尼克·查爾斯在迎娶諾拉前也曾在此效力。《影子票》的主人公希克斯剛登場時同樣是手握包鉛棍、為資本家沖殺在前的職業打手,轉行婚姻偵探后偶遇舊時的師傅和老工賊,后者懷疑他投共。
因為是平瓊,新作自然得到很多關注和贊揚。但英國《旗幟報》的梅拉妮·麥克多納10月12日以《托馬斯·平瓊的偵探小說令人痛苦地沒有情節》為題發表書評,說《影子票》缺少主線敘事,她雖竭盡全力,仍難卒讀。平瓊有些句子洋洋灑灑寫了半頁紙卻不知所云。而這樣的缺陷,是不能用作者年事已高當借口的。
卡岑斯坦也指出:“平瓊的大多數作品都發狂般地收尾,匆忙地將那些以奢華細節編織的敘事線索草草收場。《影子票》卻與眾不同,整個后半部分都是狂亂的,讀起來更像一份詳細的提綱,而非血肉豐滿的小說。”前半部分的節奏相對悠閑,卻也顯倉促。“《影子票》的偵探類型最終讓位于更為混亂、零散且難以捉摸的敘事。這實則承認了法西斯主義的興起無法套用犯罪小說那種簡易的解釋,而我們至今仍未找到能詮釋當代歷史的敘事類型。”
平瓊的前作是2013年出版的小說《尖端》(Bleeding Edge)。蔣怡譯《致命尖端》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于2020年。
平瓊是美國文壇的頭號隱公,數十年如一日,刻苦隱居,外界不見其面,亦少聞其聲。
包括《拍賣第四十九批》《葡萄園》《V》《萬有引力之虹》和《性本惡》等在內,平瓊的小說在中國多有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