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夾縫到通途:深度對話70后作家》—— 舒晉瑜文學訪談系列再添新軍 重構70后作家文學地理志

繼《深度對話茅獎作家》《深度對話魯獎作家》等訪談錄之后,文化記者舒晉瑜新書《從夾縫到通途:深度對話70后作家》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中華讀書報》記者舒晉瑜追蹤采訪18位70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受訪作家包括徐則臣、喬葉、張楚、滕肖瀾、弋舟等。聚焦作家的核心作品,追問其創作邏輯及藝術探索過程,并結合作家經歷,兼顧深度與細節探討作品主題和人物原型。勾勒出一代作家精神群像,為當代文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證。專訪中所涉及的問題,既是當代文學界的熱點,大家比較關注的焦點,也將是未來一切文學史研究的最可靠的作家自我表白。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邱華棟認為這部對即將經典化、成熟態的70后代表作家的深度訪談,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真切的一手材料,也為廣大讀者理解這個時代的文學脈絡,打開了一扇通透的窗。“70后作家隊伍很龐大,我很關心晉瑜選擇哪些作家進入這部訪談錄,她的標準是什么。”作家們各具風采,每一位作家的獲獎作品都代表了當前文學創作的階段性標高,當我們追尋著他們的成長印記與創作自述,一步步走入那片靈感萌發、思想交鋒的內心世界時,一個時代寫作者的精神群像便漸漸浮現。
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洱認為,舒晉瑜與不同代際作家的對話已綿延了26年之久,她是以對話的方式進行批評活動的人,她的觀察因為專業性而令人信賴,她的發問因為同情之理解而令人打開心扉,對話式的批評既是對作家的提醒,又為中國當代文學保留了鮮活的史料。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莉談到,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當代文學史,每位作家都是鮮活的,他們在訪談錄里誠摯表達著對當代文學生活的理解。訪談的氣氛是溫暖的,作家們愿意向她袒露心事,這位平易親和但又有敏銳感受力的與談人,正是這部對談錄之所以擁有春風化雨般魅力的原因。
受訪的同時代作家對這部作品的感受和評價更為真切。作家田耳說:“我接受的訪談不多,像舒晉瑜這樣通讀了我幾乎所有主要作品再來做訪談,更是稀奇的事情。及至《從夾縫到通途:深度對話70后作家》一書面世,發現舒晉瑜通讀受訪者主要作品是訪談的基本流程,不免震憾。‘深度’兩字,有這樣的態度和工作流程作保障,自是當之無愧。”
據悉,這是舒晉瑜的第七部訪談錄,也是她本人非常看重的一部作品。從1999年步入文壇,她一直追蹤同時代的作家,二十余年間持續追蹤采寫了18位“70后”魯迅文學獎得主,書中的對話實錄與思想活動,以每位作家的代表作為經緯,探向創作背后的那些故事軌跡與心靈圖景。該系列此前已推出《中國女性作家訪談錄》《深度對話茅獎作家》等作品,而新作聚焦70后群體,進一步填補了代際文學研究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