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作家聊“她故事”,女性表達應關注更多話題
在文學創作中,女性在愛情、家庭、事業中面臨的處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是厚重的經典名著,還是通俗的霸總小說,都常常會觸及這一議題。日前,2025閱文創作大會“她的故事”中英創作對談分論壇以一個有趣的游戲開場:中英創作者就故事角色面臨“家族聯姻、愛情遭遇世俗偏見、女性面臨事業困境”等場景時如何尋找破局之道展開探討。
在這場論壇上,圍繞“與他人”、“與規則”、“與自我內心”的博弈這三個維度,來自中英雙方的創作者與文化學者探討了東西方女性在不同文化敘事中的成長路徑。

2025 閱文創作大會中英創作沙龍現場。
作家、文化活動策劃人,BBC紀錄片《Jane Austen: Rise of a Genius》主講人之一Bee Rowlatt是本次活動的嘉賓之一。她率先指出一個普遍的敘事陷阱,在處理與他人的博弈時,把女性與另一個女性對立起來,在英語中,這種現象被賦予一個詞叫“貓斗",而在中文語境中被稱為“雌競”。她表示,這樣的處理忽略了真正應該關注的沖突,即家庭生活與外部世界的緊張關系,外部社會對于女性的期望。她表示,在當下,表達女性之間的團結至關重要。
這一觀點得到了在場作家的共鳴。當討論轉向“規則”時,東西方的創作視角則呈現出有趣的差異。
今年是簡·奧斯汀誕辰250周年,現場放出了大英圖書館收藏《理智與情感》的第一版的圖片,其扉頁的署名是“一名女士”(A Lady)。Giulia 以此為引,分享了簡·奧斯汀在她的時代,如何與社會偏見,社會規則斗爭。“在奧斯汀的時代,社會認為女性不會寫小說,女性即便出版也往往會采用一個男性筆名。簡·奧斯汀選擇了匿名卻強調了自己的性別,以此反抗了偏見,證明了女性也能成為成功的作家。”

大英圖書館 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第一版扉頁,圖片來自大英圖書館館藏。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姒錦的創作以古代背景為主,她更傾向于利用規則而非顛覆規則。“我會特意強化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規訓和工具化,利用這些規則為書中的角色創造壓力。”她表示,自己筆下的女主并不會一上來就轟轟烈烈地去反抗,而是通過慢慢試探,找到打開枷鎖的鑰匙,獲得通往自由的階梯。在她看來,創作一個徹底顛覆規則的角色,固然有爽感,卻缺乏一些真實感。自己更喜歡創作一個能在規則里游刃有余,但又能以柔克剛的女性,傳達一種“既要堅守自我,又能兼顧他人”的文化內核。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閱文大神作家董無淵則提供了另一個看待規則的角度:一個獨立,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首先應當能認識規則,其次還能自我選擇是否遵從規則。“這是我給到筆下女主最大的自由。”她認為,無論是讓人物顛覆規則還是于規則中掙扎奮起,關鍵是要與人物的原始設定和博弈的過程相匹配,才更具說服力。“如果想讓人物具備顛覆舊規則的心性和能力,那么就給予與之匹配的博弈過程;如果人物是從未接收過敢于挑戰規則觀點的人,經歷掙扎后奮起顛覆原始規則會更有看頭。”
當討論回歸到創作的核心——如何塑造出一個有人物弧光的角色,Bee表示,大眾以為簡·奧斯汀的作品聚焦于婚姻,其實她的創作本質聚焦的是自由與反對自由的力量。“在奧斯汀的年代,年輕女性從成年到婚姻之間,有一個短暫的自由窗口,這個階段,年輕女性才有機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其作品之所以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原因。”
那么,今天的讀者喜歡什么樣的女性角色?兩位閱文作家分享了來自市場前沿的觀察。
在姒錦來看,成長型,陪伴型的角色,讓閱讀不再是單向消費,讀音擁有了和角色共同的情感經歷,不管過去多久,依然會記得這個角色,因此具有一種無可替代的商業價值。
董無淵則看到了市場偏好的一些微妙變化。她指出,“成長型女主”意味著會不斷犯錯,讀者需要跟著角色為錯誤付出代價。但當下的市場,讀者們追求的情緒價值更偏向爽感,如果能讓成長型女主遇到的困難與成長的歷程相匹配,讓成長變成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這種寫法依然會被市場買單。
2024年11月,閱文集團與大英圖書館開啟為期三年的合作項目“數字時代下的文學”,推動中英文化交流。閱文旗下26部網文作品如《慶余年》《詭秘之主》《君九齡》《慕南枝》等入藏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當代出版物部門數字策展人Giulia Carla Rossi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大英圖書館正在盡可能全面地收集和保存數字出版物,以確保這些內容在當下和將來可以供研究人員使用。收集范圍不僅涵蓋英國,還面向全球。而與閱文的合作,讓大英圖書館可以納入更多的故事,更多元化的聲音,視角以及不同形式的寫作。
在論壇的最后,Giulia分享了大英圖書館如何對簡·奧斯汀的作品進行不同形式的開發,包括電影、電視劇、紀錄片、互動敘事等,以吸引新一代的年輕讀者,這也為國內IP的運營開發提供了參考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