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故事本身,專家建言長江文化視域下的地方性寫作應避免符號化

10月19日上午,“長江文學周”系列活動之“長江文化視域下的地方性寫作”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波樓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界專家、學者與作家齊聚一堂,圍繞長江文化與地方性寫作的深度關聯各抒己見,為長江文化帶文學繁榮與學術發展注入新活力。
研討會現場座無虛席,學術氛圍濃厚。湖北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古新功將視角聚焦于湖北的文化使命?!霸诤笔∑叽髴鹇灾校幕瘎撔隆瘧鹇詾槲覀兒蔽幕睒s發展帶來重要契機?!彼赋?,湖北有獨特的文化氣象與創作資源,而地方性寫作作為長江文化的重要表達形態,不僅寫一方山水,更映照一地人民的情感與精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陳獅則從文化內涵層面發聲:“長江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河流,更是奔騰不息的文化長河與精神紐帶?!?/p>
下半場專題研討環節,觀點交鋒更趨熱烈。云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周明全擔憂長江流域優秀文學作品漸少,期待地域性佳作涌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徐剛直言,需警惕“地方性寫作”淪為“身份表演”,關鍵在故事本身,而非長江文化元素堆砌。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梅蘭則從全球化視角解讀。她認為,長江文化天生具備流動性、多樣性、開放性,是去中心化的文化形態。長江是中國的“金腰帶”,連接中國與世界,天然蘊含開放包容、不斷進取的精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李宗薈以《三峽人家》《天露灣》等湖北作家作品為例,指出這些佳作展現了長江新時代變化與荊楚人民新風貌。此外,多位專家從全球化視角、現代性轉換等方面提出見解,強調避免符號化、空洞化書寫,需融入新視角與現代性觀照。長江文藝雜志社副主編吳佳燕還特別稱贊別鳴《涉江的青銅》,認為這部作品出色詮釋了時代主題。
據悉,此次研討會由湖北省作家協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主辦,長江文藝雜志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媒學院聯合承辦?;顒屿柟塘烁咝Ec省作協的協同合作機制,為推動長江文化帶文學繁榮與學術發展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