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學之夜”舉行:長江文脈的青春之約
10月18日,湖北大學禮堂燈光璀璨、暖意融融,作為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子活動之一,“遇見長江”文學周——“湖北文學之夜”在此上演。
長江文脈的青春之約
當小說中的主人翁與獲獎作者同臺亮相,當臺下觀眾揮舞星光燈呼應舞臺光影,“長江文脈 源遠流長”的深厚意蘊在此刻變得可感可觸。
當晚,中國作家協會、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作協、湖北大學等有關領導,省內外高校負責人以及來自長江流域13個省(區、市)的作家、評論家齊聚江城,共襄盛舉。
活動以“青春江河·文耀荊楚”為主題,打破傳統文學盛典的儀式化框架,通過音詩樂舞、情景演繹、影像燈光等多元藝術形式,融合科技與藝術魅力,為現場觀眾呈現了一場文學與青春交相輝映的視聽盛宴。
文學與藝術的跨界交融
晚會以暖場專題片《長江:文學之河》拉開序幕,循著江流脈絡鋪展長江與文學的共生圖景,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長江是文學追夢人的追溯與召喚”。序章《江河所賜》中,古典舞蹈與編鐘古琴旋律交織,詩歌朗誦與影像畫面交融,荊楚文脈在光影流轉中靜靜流淌。
整場晚會循著“江天激浪—沃土生華—星河弄潮”的篇章脈絡徐徐推進:上篇聚焦青春創作,《少年》《破繭尋光》《青春的N次方》等節目以靈動表達展現青年文學的理想與力量;中篇描摹荊楚煙火,《這方煙火》《巴東的冬天》等作品用細膩筆觸勾勒生活溫度,映照文學深情;下篇彰顯文脈傳承,《追光》《代表作》《燈火里的中國》以詩樂舞融合形式致敬先賢、歌詠時代。頒獎環節與文藝表演交織推進,最終在全場齊唱《長江之歌》的激昂旋律中,將氛圍推向高潮。
這種“節目為體、文學為魂”的創意設計,讓頒獎成為故事的延伸,實現了文學影響力的跨界表達。
青春筆力書寫時代答卷
活動現場集中發布了兩大評選活動的優秀作品,全面展示湖北新大眾文藝創作的嶄新氣象。由湖北省作家協會、湖北省學生聯合會和湖北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二屆新青年小說大賽,共征集稿件352篇,經評委審慎評審,湖北大學楊琴《遇山》等5篇作品獲一等獎,8篇作品獲二等獎,10篇作品獲三等獎;武漢大學等8所高校獲“優秀組織獎”,吳昊琳等8位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由湖北省作家協會主辦的“荊山楚水?荊風楚韻——筆尖上的湖北”主題征文活動反響熱烈,吸引全國文學愛好者踴躍參與,共收到投稿1842篇。經專家嚴格評審,最終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優秀獎50名。獲獎作品體裁廣泛、風格多樣,涵蓋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城市記憶、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生動書寫了新時代的荊楚故事與人民心聲。
煙火氣中藏著創作初心
“這個獎不是頒給我個人的,而是頒給富有煙火氣息的生活,往后我還想跟著這些煙火氣息走,就像長江跟著大地走一樣。”新青年小說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楊琴在發表感言時動情說道。她的作品《遇山》講述了27歲辭職的徐遠寧赴成都散心時,與大三女生曾安因晚霞相識結伴同行的故事,以細膩筆觸對“催婚”“辭職”等社會議題進行了現代青年式的探討。
評委們一致評價,此次獲獎作品立意新穎、筆觸鮮活,集中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作家的精神風貌與文學擔當,彰顯出當代高校文學創作的蓬勃氣象與青春風采。
為文化強省注入青春動能
筆墨追隨時代,文學書寫人民。“湖北文學之夜”以文學為媒,凝聚起青年群體的創造活力,傳遞出荊楚文化的獨特韻致與時代擔當;以長江為脈,構筑起推動長江文化交流、展現中華文明魅力的重要平臺。
這場文學盛宴既是長江文脈的生動傳承,也是青春文學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湖北文學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服務文化強省建設大局的具體實踐。正如奔騰不息的長江,湖北文學正以青春之力奔涌向前,為“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放歌”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