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又慢又快
很久以前,我父親得到一張證書,表彰他從事專業工作三十年。我替父親高興時,其實受到驚嚇:老天爺,三十年,多么漫長,年深日久啊。不知不覺,輪到我了。十幾年前,也拿到一份證書,認可我從業編輯生涯三十載;數年前,又獲一枚“光榮在黨50周年”紀念章。這兩天,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齡三十年以上的老邁之徒,我參加“回家”活動,被年輕人一口一個“任老”地叫著,如夢初醒,叫人一激靈:光陰果真似箭,日月委實如梭。悠悠歲月,不經使啊。
以上所列,三十年也好,五十年也罷,表明人生的最大轉折,莫過于,擁有這幾筆不斷上漲的數字,與退休金無關,僅僅標注著,你作別紅塵的倒計時。
我從不唱衰人生。檢索自己活到這把年紀,本質上,向來不懂得恐懼感,不懂得挫敗感,不懂得自悲感,不懂得滄桑感,始終伴隨著盲目的樂觀;說白了,就是活了個沒心沒肺。
當年,我以“文壇雜工”(編輯)的身份入會,在文豪如云的團體里,意外受到關照,參加過中國作協境內外若干參訪、研討、會議,參與過多次年度新會員評審、重點作品扶持論證,充任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兩屆)評委,等等。
我會記著中國作協歷來許多領導及多部門的兄弟姐妹,或者侄男侄女。本人糊口的單位,歸屬文聯系統,而我恰恰是在中國作協,乃至許多省市作協,感受到了家人的溫存。比如,袁敏主事的浙江作協《江南》雜志,連續五屆(十年)聘邀我為“郁達夫小說獎”評委。
此番“回家”,重逢了舊友,結識了新朋,領略了作協工作人員的敞亮、謙和、融洽、敬業。安逸的晚秋時令中,吃了喝了,不能揮揮衣袖,就此一別。未來幾天,我會響應“建議”號召,重溫成就的同時,搜尋工作的瑕疵。開動腦筋,建言獻策,以不枉上京一趟。
男人不容易娶對女人,女人不容易嫁對郎君,但咱們幸運,都入對了協會——中國作家協會。我說的“歲月又慢又快”,就像眾多短句一樣,既不虛妄,也不真實,只是一種感覺。想得開的人,都不會計較,自在度日,從容前行。余生會盡力,將中國作協的會員,當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本文系作者2025年10月16日在中國作協座談會上的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