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明聯手傳承紅色文脈,韜奮書屋在其出生地揭牌
鄒韜奮為什么能夠成為文化抗戰的一面旗幟?韜奮精神如何在當下煥發時代價值?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以“鄒韜奮與文化抗戰——紀念韜奮130周年誕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韜奮學術研討會在韜奮先生的出生地福建永安舉辦。
鄒韜奮出生于福建永安,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卓越的文化戰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聞記者,也是新聞出版界唯一被列入首批國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錄的代表人物。以鄒韜奮名字命名的“長江韜奮新聞獎”“韜奮出版獎”激勵著一代代新聞出版人不懈追求。
永安是東南抗戰文化名城,抗戰時期福建省會內遷永安達7年半之久,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期間成立出版社39家、編輯單位近20家、新聞通訊機構4家及新聞學會、文化學術團體40余個,成為名噪一時的“新聞出版之城”。
研討會既是對韜奮先生的告慰,也是對紅色文脈的傳承,還是滬明兩地文化合作結出的又一碩果,旨在追尋韜奮先生精神足跡,回顧紅色新聞出版事業的奮斗歷程,弘揚新聞出版人群體的愛國精神與時代擔當,推動韜奮精神的研究傳承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活動由上海韜奮紀念館、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鄒韜奮研究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韜奮研究院、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鄒韜奮以筆為槍,與“六刊一報一書店”密切相關——《生活》周刊、《大眾生活》、《生活日報》、《生活星期刊》、《抗戰》三日刊、《全民抗戰》、《大眾生活》香港版以及生活書店,這批以抗戰為主題的刊物和生活書店出版物,發出團結御侮、抗戰到底的最強音,在讀者中喚起愛國熱情,為奮起反抗的軍民鼓與呼,把一批批青年引上革命道路。周恩來曾高度評價韜奮:“在他的筆底,培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促成了現在中國人民的勝利。”
紀錄片《鄒韜奮?筆走驚雷》展映,“韜奮書屋”揭牌及贈書儀式同期舉辦,該書屋由永安市在韜奮基金會、上海韜奮紀念館等支持下打造,以空間承載精神、以閱讀傳播文明,讓“竭誠為讀者服務”宗旨在這片熱土生根發芽。韜奮基金會、上海韜奮紀念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向書屋捐贈了一批珍貴書籍,為“書香永安”建設注入精神資源。福建日報社法治全媒體中心與永安市融媒體中心簽署福建省省級新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合作協議并授牌。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揮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洪九來副教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曹立新副教授聚焦“韜奮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重要貢獻”“生活書店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抗戰時期的堅守與前行”“以新聞為業:鄒韜奮的志趣與手藝”作主旨發言。學術交流環節,分論壇圍繞“抗戰出版物專題”“韜奮的新聞出版實踐與思想精神專題”“生活書店&事件與記憶專題”等主題研討,深挖韜奮精神內涵,探討其對當代新聞出版行業的價值。
在滬明對口合作背景下,自2023年起永安市與上海韜奮紀念館聯合開展史料整理、主題展陳、學術研討等,致力于推動兩地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