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寧夏報告文學創作:散點開花 多面生輝
10月15日,寧夏作協召開會議,傳達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創作會議精神。當天,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寧夏報告文學創作亮點紛呈,呈現出題材豐富多元、重大主題深度挖掘、新人梯隊持續壯大的鮮明特點,顯示出寧夏文學在紀實創作領域的蓬勃生機。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這一重大歷史節點成為寧夏報告文學創作的重要方向。寧夏作協報告文學學會秘書長張九鵬介紹,寧夏作協報告文學學會主動擔當,在重大題材和重要節點創作中 “不缺席、有作為”,先后精心組織兩支專題采訪采風團隊——綏西抗戰采訪團與同心紅色專題采風團,帶領作家深入歷史現場。在綏西抗戰相關遺址,作家們實地走訪、搜集手資料,聆聽親歷者及后人講述抗戰故事,重溫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在同心縣紅色革命老區,作家們探尋紅色足跡,挖掘革命先輩的奮斗事跡與精神內涵。通過實地采風,不僅讓作家們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更深化了對歷史的認知,有效鍛煉了創作隊伍,為后續推出高質量的抗戰主題報告文學作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寧夏在短篇報告文學創作成績亮眼,創作題材緊密圍繞寧夏地域特色與發展脈搏,涵蓋抗戰,電力,特產,體育,等多個關鍵領域,《朔方》年內先后三次推出報告文學專輯,集中展示寧夏報告文學的創作實力,六位本土作家憑借優秀作品登上專輯。此外,國內知名文學期刊《草原》也向寧夏作家拋出橄欖枝,刊發了兩位作家創作的抗戰主題報告文學,進一步擴大了寧夏報告文學在全國的影響力。
寧夏長篇報告文學創作同樣看點十足,且緊密聚焦寧夏本土發展成就——工業領域與 “六特六優六新” 產業成為核心創作方向。學會積極組織作家投身創作,目前正全力推進反映寧夏煤業發展歷程的長篇紀實文學《流金歲月寧夏煤業七十年》,作品系統梳理寧夏煤業從起步到壯大的七十年奮斗史,展現其在國家能源戰略與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一部聚焦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發展的長篇紀實文學也進入打磨階段,該作品講述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長為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的精彩歷程,展現地方產業發展的活力與潛力。
在創作實踐推進的同時,學會重視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采取務實高效的舉措吸納新鮮血液。今年以來,已有多位 90 后青年作家加入學會,為寧夏報告文學創作隊伍注入了青春活力。這些年輕作家不僅帶來了新穎的創作視角與表達手法,也讓寧夏報告文學創作的后備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為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季棟梁會長傳達的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創作會議精神讓我受益頗深,張宏森書記在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創作會議的主旨報告提出了報告文學要書寫新時代備忘錄、風物志和心靈史的新要求,還對真實性、題材的‘大’與‘小’、主題的反思性、思想深度以及跨文體寫作等重要的創作和理論問題作了厘清、論述,給人以直接而明晰的啟示。我將認真學習,正視自己報告文學存在的創作問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深刻的社會探索中,挖掘真相,書寫真實,記錄人們內心真實的聲音。”采訪中,作家田曉慧如是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