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的種子 正播撒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道詭異仙》主題探險屋亮相新加坡環(huán)球影城
長長的隊伍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頭,人人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精裝書,臉上滿是興奮與期待……這可不是哪位明星的見面會,而是一場網絡作家簽售會。9月26日,2025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當天,網絡作家王譽蓉攜《上元歡》英文版亮相網絡文學產業(yè)體驗館,與讀者見面。不少年輕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一睹心愛作者的風采,并獲得一枚珍貴的“To簽”。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fā)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2025)》顯示,當前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人,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亞洲地區(qū)讀者總量占全球80%,市場份額超50%。這一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廣泛的影響力,使得中國網絡文學成為推動影視、游戲、動漫、有聲書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強勁引擎。以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樣”,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產業(yè)中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將散落的中華文化串珠成鏈”
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正不斷走深、走寬、走實,推動著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為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新貢獻。以《上元歡》為例,這部作品以南宋臨安城為背景,將中國傳統節(jié)日節(jié)氣與擬人化敘事相結合,聚焦民族精神在當代的全新表達。今年5月,《上元歡》英文版在新加坡成功出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借助網絡文學這一新的載體,實現了創(chuàng)新性表達,直接觸達廣大海外讀者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網絡文學能夠迅速獲得海外讀者的關注,并不是依賴某個單一的文化差異,而是因為其本身的文本體征與敘事特征,正好契合了全球年輕世代在數字時代的閱讀習慣與精神需求。”來自韓國的樸努力正在浙江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她是中國網絡文學的忠實粉絲,曾嘗試將優(yōu)秀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翻譯成韓語。她表示,中國網絡文學在韓國的傳播,最初是愛好者自發(fā)在網絡社區(qū)翻譯,韓國本土網絡文學平臺陸續(xù)連載中國網絡小說,逐漸培養(yǎng)并積累了龐大的韓國讀者群體。她希望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在譯介的過程中能更深地浸潤中華文化,而這離不開優(yōu)秀翻譯人員的努力。
談到中國網絡文學的翻譯如何保持“原汁原味”,來自孟加拉國的安帝絲認為,譯者的任務不僅是簡單的翻譯,更要做用心的情感連接者,“需要有意識地在作品埋設通往不同文化的情感接口,主動邀請全球的讀者走進來,讓大家不僅作為欣賞者,更能夠成為參與者,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最終獲得一種真正的心靈層面的融入與歸屬”。為什么中國網文在亞洲更受歡迎?可能因為亞洲國家在文化、歷史和價值觀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想要促進文化交流,不僅是讓讀者理解一個故事,更要讓大家從中獲得認同感,能夠暫時住進小說所建構的世界里,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
中國網絡文學的出海,正在演進為文化出海“新三樣”的核心引擎。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顏梅所言,中國網文不再是單一的文化產品出口,而是一種生態(tài)集群的全產業(yè)鏈式協同出海。網文、網劇、網游組成的文化出海“新三樣”具備了“將散落的中華文化串珠成鏈的獨到能力”。如何構建協同出海的新生態(tài)?她認為,要進行敘事、路徑、生態(tài)、人才四方面的升級,鼓勵平臺企業(yè)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2025國際網絡文學周上展示的中國網絡文學海外譯本
中國網文豐富了世界文學的維度
《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2025)》顯示,中華文化背景豐富了西方幻想世界觀的維度。近年來,隨著克蘇魯神話及相關敘事元素在全球的風靡,中國網絡文學也應運而生了像《道詭異仙》這樣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通過融入中式民俗、志怪元素與修真?zhèn)鹘y,成功塑造出“中式克蘇魯”的獨特風格,推動了跨文化要素的再造與融合,凸顯了中國敘事的獨創(chuàng)性和能動性。
近日,《道詭異仙》與新加坡環(huán)球影城達成合作,通過逼真的主題場景再現、NPC沉浸互動等多元形式,將小說中的奇幻世界以實景體驗的方式還原。開幕首日,現場火爆異常,新加坡讀者紛紛前來體驗。對此,《道詭異仙》作者狐尾的筆深感榮幸。他表示:“從文字到實景的轉化,是一次奇幻的旅程。我非常期待全球游客能在此開啟一段虛實交織的獨特冒險。”
正是憑借深厚的東方文化底蘊、開創(chuàng)性的奇幻敘事架構以及海內外的影響力,《道詭異仙》成為首個進入新加坡環(huán)球影城的中國網文IP,見證了中國文化產業(yè)加速國際化的進程。正如《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2025)》顯示的,中國網絡文學深刻吸收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中華文化精髓,為建構中華文明標識注入新的活力,以全新的方式呈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并完成了富有時代特色的創(chuàng)新重構,受到了世界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廣泛認可。
隨著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海外作者投身于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最初通過閱讀中國網絡文學來了解中華文化,甚至有讀者因為癡迷于中國網絡文學而開始學習中文。在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并愛上它之后,他們進一步嘗試用外語進行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將從中國網絡文學中汲取的靈感和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中國網文‘出海’經歷了從內容傳播到機制傳播、從翻譯譯介到本土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看來,中國向世界輸出了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軟實力,網絡文學的“套路”成為流行世界的“硬通貨”,這表明中國網絡文學的傳播不僅依靠翻譯,更在于“授人以漁”,“通過激發(fā)當地創(chuàng)作者的參與,中國網絡文學確實推動了世界文學生產從印刷文明向網絡文明的變遷,這是我們的貢獻”。
元氣閱讀是來自中國和法國的網絡小說愛好者建立的網上閱讀社區(qū),它的聯合創(chuàng)辦人與主編查爾斯·德威便是積極推介中國網絡文學的愛好者之一。“中國網絡文學不僅為我打開了一個文學新天地,也讓我走進東方文化的大門。”查爾斯·德威表示,創(chuàng)辦元氣閱讀,就是希望更多法國讀者能讀到優(yōu)秀的中國網絡文學,讓他們透過文字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如他所說,如今中國網絡文學的種子正播撒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期待以更加多元的藝術形式,讓中國故事在世界人民心中長久鮮活、歷久彌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