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華人作家代表團到訪四川省作協 共話文學交流合作
10月13日,澳大利亞華人作家代表團一行訪問四川省作家協會,雙方舉行了一場文學座談會。在四川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張穎主持下,雙方共同簽署了《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四川省作家協會文學交流合作框架協議》。

座談會現場
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彭闖在歡迎辭中表示,文學跨越國界,鄉音凝聚人心。盡管遠隔山海,同為炎黃子孫,雙方血脈相連、文脈相通,擁有共同的語言與文學追求。他指出,本次活動為四川作家與澳大利亞華人作家搭建了相互了解的平臺,也為未來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期待華語文學成為連接彼此更為緊密的紐帶。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主席陳賀義對四川省作協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并介紹了澳大利亞華人文學的發展歷程與作家節的辦會情況。他強調,漢語文學是海外華人與祖國情感相連的重要橋梁,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始終懷揣對中華文化的深厚熱愛。他表示,希望以此次“蜀地非遺·文脈傳承”采風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中澳華人作家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務實合作。
在交流發言環節,張顯揚、關英虹、朱曉萌、胡海倫、郭曉峰、李承融、郭秀麗、張一鳴等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分享了在海外從事華文寫作的經歷與感悟,回顧了與四川文學界的深厚情誼,并表達了對未來加強互動的期待。楊獻平、干海兵、童劍、熊焱、盧一萍、杜陽林、王國平、羌人六等四川作家參與對談。
據悉,本次座談會適逢中澳建交五十周年,由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主席陳賀義率領的代表團一行9人,2025年10月11日至16日來川開展“蜀地非遺·文脈傳承”主題采風。活動以“解碼巴蜀非遺基因,賦能華文創作創新”為宗旨,組織澳大利亞華人作家與文學研究者深入了解蜀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訪問期間,代表團將赴杜甫草堂、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三蘇祠、武侯祠、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地參觀交流。
(圖片由四川省作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