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的王彬教授紅學觀點的正與誤
王彬先生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學術執行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2年畢業于首都經貿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員、副院長。他致力于敘事學、中國傳統文化、北京地方文化研究。主要著作:《紅樓夢敘事》、《水滸的酒店》、《中國文學觀念研究》、《禁書·文字獄》《北京街巷圖志》、《北京老宅門》、《舊京街巷》等。主編:《清代禁書總述》。他在紅學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敘事學方面,其主要觀點和貢獻如下:
1. 《紅樓夢》敘事學研究的開創性
王彬先生于1998年出版的《紅樓夢敘事》是中國首次運用敘事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經典的學術專著。該書將西方敘事學理論與中國傳統考訂方法相結合,對《紅樓夢》的敘述結構、敘述格局、不可靠敘述、偽時間、空間、敘述話語和動力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這些研究,王彬不僅總結了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敘事經驗,還提出了動力元、漫溢話語等新理念。
2. 對《紅樓夢》敘事結構的分析
王彬先生指出,《紅樓夢》的超敘述者雖然在總體上依然沒有擺脫“擬書場格局”,但通過“頑石”以“按語”的形式顯身出現,開創了一種新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方式在白話小說中引入了文言小說的超敘述結構,是對“奇書體”小說的重要貢獻。
3. 對《紅樓夢》時間處理的探討
王彬先生認為,《紅樓夢》的時間前提模糊是由于作者所處時代造成的,其內部時間處理與《三國演義》有相似之處,但更為綿密延續。他還指出,《紅樓夢》在時間表征上以日為單位,但曹雪芹的處理更加謹慎刻板。
4. 對《紅樓夢》空間形態的研究
王彬先生將《紅樓夢》的空間形態劃分為宏觀和微觀兩類,宏觀形態包括虛幻、塵世與理想,微觀形態則分為節點空間與非節點空間。他強調,大觀園是《紅樓夢》中引人注目的空間,通過空間與人物的關系,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命運。
5. 對《紅樓夢》作者問題的探討
通過分析《紅樓夢》的敘述集團與敘述分層,王彬先生解決了紅學界爭論不休的作者問題。他認為,在前八十回中,頑石作為主敘述者多次現身,這表明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
6. 對《紅樓夢》研究方法的創新
王彬先生的研究方法強調回到文本研究和文本細讀,注重深入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他的研究不僅繼承了傳統紅學的研究成果,還運用現代敘事學理論進行創新。
王彬的紅學研究在敘事學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為《紅樓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豐富了敘事學理論。可惜的,他認為在前八十回中,頑石作為主敘述者多次現身,但是他的結論表明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確實大錯特錯了,拽再向前一步,他就可以解決紅樓夢的作者問題,可是他在關鍵的時候放棄了,更不用說那些更加詭異的增刪者了。
《紅樓夢敘事》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彬。
附錄:目錄
第一章 敘述結構
一 超敘述結構
◆任何一個敘述都有可能構成等級敘述
◆超敘述結構,依賴于敘述者與敘述層的剝離
◆《紅樓夢》具有超敘述結構,超敘述——發現頑石手
稿:主敘述——刻在石頭上的自述;次敘述——本
文人物講述的故事
◆將文言小說的超敘述結構引入白話小說是《紅樓夢》
的重要貢獻
二 敘述集團與主敘述者
◆《紅樓夢》的敘述者是一個敘述集團
◆頑石作為敘述集團的主敘述者,以回憶的形式,將
自己在人間的見聞刻在石頭上, 《紅樓夢》另稱
《石頭記》,便揭示了這是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書
◆頑石以按語的形式顯身出現,自稱“蠢物”以區別
于“在下”的擬說書人
三 次敘述
◆出于一人的次敘述,諸如門子、平兒的敘述
◆集體的次敘述,賈政與寶玉的敘述
◆唐人王度《古鏡記》有四個次敘述,《水滸傳》以敘述者的倒述回避本文人物的次敘述
◆《紅樓夢》采用次敘述說明向讀本(書齋)靠攏
四 敘述者與敘述接收者的對應
◆《紅樓夢》的楔子有三種分法,如何與敘述結構對應
◆《紅樓夢》的敘述者與敘述接收者劃分為三個層次:
“在下”——“看官”;“蠢物”——“諸公”;本文
人物——其他本文人物
第二章 敘述格局
一 擬書場格局
◆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擬書場格局
◆《紅樓夢》的主敘述層,即頑石的自述,高鶚對此懵懂
◆《紅樓夢》之前的小說對擬書場格局突破的嘗試
◆《紅樓夢》也力求有所突破,但總體上依然保持擬書場格局
二 開科詩與煞尾
◆開科詩
◆《紅樓夢》的開科詩用于撮述、評嘆
◆煞尾。短篇多用詩,長篇末回用詩,每回多用對句
……
第三章 不可靠敘述
第四章 聚焦
第五章 偽時間
第六章 空間
第七章 敘述華語
第八章 動力元
附錄 紅樓系數
后記
注:本文參考部分專業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