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圖書館成長假熱門文化地標,維保團隊堅守崗位保運營 精心守護“一抹書香”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雄安圖書館內外人頭攢動,不少讀者早早前來排隊,館內明亮通透的空間、錯落有致的書架與智能化借閱設備吸引讀者駐足,臨窗閱覽區座無虛席,親子家庭、青年學生享受閱讀時光,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這座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的文化地標,以150萬冊藏書量與3500個閱覽座席,成為新區首個城市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作為建設單位的中鐵建工,10余名專業技術骨干主動放棄休假,用堅守與維保為讀者筑牢“閱讀港灣”,讓雄安新區的千年文脈在假期里溫暖流淌。
中鐵建工雄安圖書館項目維保負責人張宏巖說,為應對假期客流高峰,團隊提前一周制定專項保障方案,將雄安圖書館的智能系統、機電設備、建筑結構等劃分為8大巡檢單元,建立“每2小時巡查、每日全量復盤”的工作機制,確保如有問題早發現、快處置。
智能系統是雄安圖書館的核心亮點,也是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2日午后,國際學術數據平臺訪問系統突發卡頓,正在巡查的機電工程師王典立即攜帶設備工具箱趕到現場。他俯身在機柜旁逐一排查線路接口,對照BIM 三維模型仔細核對管線走向,經過系統排查,最終定位到光纖模塊接觸不良的問題。
“這類精密設備對連接的穩定性要求極高,即便是微小的松動也可能導致信號傳輸異常。”王典一邊更換模塊一邊解釋道。經過半小時的緊急處理,系統恢復了穩定運行。監控屏幕上的數據流重新開始順暢滾動,閱覽區內中斷的學術資料下載任務得以繼續。看著研究人員重新投入到工作中,王典擦了擦額角的汗珠,繼續奔赴下一個巡檢點。
針對全齡友好型空間的特色需求,維保團隊開辟了“重點區域專項崗”。在幼兒閱覽區,維保人員仔細檢查圓角書桌的穩固性,對親子閱讀區的無線充電接口進行通電測試;愛心閱覽室內,他們協助調試盲文閱讀設備與電子讀報機,確保視障讀者與老年讀者的使用體驗。當看到機器人館員精準響應掃碼需求、智能書柜順暢完成圖書調取時,維保人員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夜幕降臨,隨著最后一位讀者離館,維保團隊的深度運維工作正式開啟。他們利用閉館時段,對館內各項關鍵系統展開系統性巡檢與維護。在設備機房內,借助紅外熱像儀對配電系統進行測溫巡查,精準排查潛在隱患;利用超聲波檢測設備,對管網系統進行嚴密篩查,確保壓力穩定、無滲漏。
針對施工階段重點攻關的智能遮陽系統,工程師們逐層調試百葉角度與響應靈敏度,確保其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均能精準運行。凌晨時分的圖書館內,這支曾在建設期創造“雄安質量”的團隊,正以同樣嚴謹的態度,守護著這座智慧建筑的每一次呼吸。
這個假期,維保團隊用腳步丈量6.8萬平方米的場館,用專業守護3500個座位的溫馨。他們的堅守,讓智能借還的便捷、跨境資源的暢通、全齡服務的暖心在假期持續在線。中鐵建工雄安圖書館項目總工程師張釗在工作日志中寫道:“這座文化地標里的每一縷書香,都是對我們堅守最好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