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作與好故事出發,繪就AI時代下網絡文學的美好世界圖景
當網絡小說從相對單一的付費閱讀,到付費、免費和社會效益三種模式并存交織的新格局;當用戶從PC時代、3G移動閱讀時代,跨越到5G智能手機閱讀時代,網絡文學如何堅守初心,在網絡傳播新格局中聚焦寫作?
9月26日,2025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浙江杭州開幕。當日下午,“聚焦寫作——網絡文學創作和發展”網絡文學國際圓桌會正式舉行,來自中外的數十名網絡文學作家、研究學者、平臺代表面對面,給出了自己的觀察與答案。

活動現場
這是屬于網絡文學的時代
意大利漢學家、翻譯家,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文化專員李莎曾將莫言的《檀香刑》《生死疲勞》、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李洱的《花腔》等作品傳播到海外。同時,她也長期密切關注著網絡文學的創作。
李莎將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98~2002年的先鋒期階段。榕樹下、紅袖添香等網站擁有大量讀者;第二個階段是2003年~2009年,是商業化階段,起點、晉江等付費平臺開始出現;2010年到現在則是第三階段,從2010年唐家三少成為北京作家協會成員,到2014年浙江省開設第一個浙江省網絡文學協會……網絡文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
李莎表示,中國的網絡文學對普及中國文化,讓國外讀者了解中國,愛上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同我父母癡迷美國電影,我喜愛英國音樂,我大女兒成長時日本動漫風靡一時,而我的小女兒則鐘情于韓國的K-Pop。我要祝賀所有網絡文學作家,如今的時代就是中國的時代,就是你們的時代。”
浙江大學教授、西班牙籍作家薩爾瓦多·桑塔·普切在杭州觀察到了中國文壇傳統與數字新形態交織的蓬勃生機。
薩爾瓦多表示,每個時代都會重塑敘事與閱讀的方式,線上文學創作不僅是載體的改革,更是生態系統的蛻變。當下數字平臺支持及時發布,與萬千讀者進行實時互動,甚至實現作者與讀者的共創。對于眾多年輕作家而言,這是他們尋獲文學聲音與讀者共鳴的陣地。
即便作為傳統出版業的擁護者,薩爾瓦多依然樂見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我們不能也不愿忽視這一現實。數字現實帶來了獨特的機遇,它能降低創作的門檻,消弭時空阻隔,并讓各種聲音得以顯現。”
不斷創新的寫法與類別
網絡文學從其誕生之初,便攜帶著鮮明的市場化基因,文學性、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三者如同穩固的三角,共同支撐起它的早期形態。可以說,市場化是網絡文學勃興的原始動力,也是其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從相對單一的付費閱讀,到付費、免費和社會效益三種模式并存交織的新格局,隨著多年發展,網絡文學的生態已然演進。
河北省作協副主席、省網絡作協主席何常在曾創作《問鼎》《運途》《勝算》《交手》《高手對決》《武動蒼穹》等一系列熱門作品。
在何常在看來,正是網絡文學對市場規律的尊重與運用,讓它真正走進了廣大讀者的閱讀生活,贏得了人民的認可,從而積累了今日的規模和影響力。而在成功標準日益多元的今天,面對紛繁的生態,網文寫作者尤其需要找到自己的“定海神針”。
“首先,聚焦寫作,意味著要在多元評價體系中堅守文學的本體價值。無論生態如何變化,評價模式如何增加,一部網絡文學作品的根基依然是其作為文學作品的成色。
其次,聚焦寫作,意味著主動承擔時代記錄者的使命,從沸騰的生活中汲取永恒養分。網絡文學擁有無與倫比的即時性和互動性,這使它具備成為時代日記的獨特優勢。
最后,聚焦寫作,意味著要以工匠精神錘煉敘事意識,在創新中傳承文學星火。多元的生態帶來誘惑,也提供工具,AI等輔助工具的應用旨在提升效率,激發靈感,其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更專注于不可替代的情感共鳴和藝術創造。”
“網絡小說用20多年時間變成了自己當初不敢想象的規模和模樣。”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驍騎校同樣是最早進行網文創作的寫作者之一,早在2001年前后就在鐵血論壇以發帖的形式進行小說創作,幾乎經歷了中國網文的發展全歷程,創造了《鐵器時代》《武林帝國》《橙紅年代》《國士無雙》《春秋故宅》《匹夫的逆襲》《罪惡調查局》等經典作品。
驍騎校則認為,優秀的網文創作始終離不開創新的決心和勇氣。他以自己2023年創作的《長樂里:盛世如我愿》這部作品為例,小說篇幅里近代部分和當代部分近乎1:1,既無法歸為歷史小說,也無法歸為都市小說,這部小說的成功也再次豐富網絡小說的類別。
“《長樂里:盛世如我愿》驗證了一件事,那就是一部網文的評價標準,除了流量和經濟效益的維度,還有質量和社會效益的維度。新的寫法、新的類型總要人去開創,網文的邊界總要有人去拓展。現實題材網文到底是什么樣子,也要有人去定義。而是作家天生的使命感,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自動觸發。”驍騎校說道。
好故事是基石
“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文化現象之一,它不僅是數億讀者的精神家園,更構成了從文字到影像、從虛擬到現實的文化創意生態基石。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作家伏案耕耘的每一個字符,構筑出一個個精彩的好故事。”
作為網絡文學從發展走向興盛的重要平臺,閱文集團副總編田志國認為,在流量與算法高速發展的當下,好故事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石。而真正的好故事必然源生于生活,與時代共鳴。
好故事不僅能催生出好作品,也能建立起優質的IP生態。
“一個IP就是一個世界,作家的寫作是構建這個世界的第一塊磚。而我們的責任是協同各方伙伴,將這個文字世界拓展為有聲、動漫、游戲、衍生品乃至線下體驗的立體宇宙。”田志國認為,在當今時代,寫作不應該僅僅是文字的完結,一個優秀的創意、一部動人的小說,理應擁有更廣闊的生命維度。因此,閱文集團致力于打造IP生態鏈,將寫作從一個相對孤立的創作行為升級為一場貫穿全產業鏈的價值創作之旅。
掌閱科技總編輯馬艷霞同樣表示網絡文學的本質是文學,它的魅力是故事本身。無論技術如何迭代,平臺如何變遷,能直擊人心、引發共鳴的始終是那些充滿想象力,富含情感溫度,具有獨特魅力的好故事。談聚焦寫作,其實就是聚焦網絡文學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
“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AI可以生成文本,但是難以替代作者獨特的生活體驗、深刻的情感洞察和不可復制的創造力。故事的靈魂、情感的溫度、思想的深度,這些才是網絡文學作品真正的價值所在,也永遠是我們作者無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平臺,掌閱也將始終遵循尊重讀者、尊重作者、內容為王的初心,共同守護網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圓桌會現場,與會嘉賓代表們紛紛發言,思想碰撞。
最后,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對圓桌會進行總結。他說,今天,我們聚焦寫作,討論網絡文學創作和發展,深入交流了網絡文學在全球視野下的創新創作的新趨勢、發展新機遇和面臨的新挑戰。互聯網帶來的新語言、新形式對網絡文學創作的形式產生了變化,但文學的根本屬性沒有變化,網絡作家們依舊是用語言表達生命的體驗。對文學而言最終不變的是文字的力量,創作者必須要以赤誠之心來書寫,以求知之欲來閱讀。
何弘表示,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網絡文學在AI時代的美好世界圖景,也將越來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