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文明語境中考察仙俠敘事
9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網絡文學與大眾傳媒”新興和交叉學科、網絡文學研究室在京舉辦“數字時代仙俠敘事的文化想象與追求”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等科研單位與高校的專家學者及業界相關代表參加會議。
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張重崗表示,仙俠文化是中國文學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學、短視頻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仙俠文化再度迎來創作與接受的高峰。一大批仙俠文學作品在繼承傳統世界觀與美學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價值觀、敘事手法與技術媒介的特征,構建出既承接古典意蘊、又充滿當代精神訴求的仙俠世界。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立足跨學科視野,對仙俠文化進行系統性審視。此次研討會將致力于推動當前新大眾文藝中仙俠文化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將仙俠文化置于數字文明語境中重新考察,希望能夠梳理仙俠文化當代轉型的典型案例與理論范式,探討其在文化傳承、價值傳遞和產業創新中所承擔的功能,為仙俠文化與當代文藝深度交融、實現建構性大眾文化發展路徑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與實踐參考。
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單繼剛以《西游記》為例,剖析了傳統仙俠題材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結構。他認為,道釋二家的世界觀提供了基本敘事空間,儒家的價值觀或倫理學規定了價值選擇的次序?,F代仙俠文藝作品的現代性首先表現于對這種次序的超越,其他表現還包括弘揚主體性,追求以自由、平等、正義為代表的現代價值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現代價值可以通過對道釋哲學精華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開顯。數字時代的仙俠文藝作品,應更積極地投身“雙創”實踐,更多地注入現代價值,更好地發揮“載道”功能。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與會學者從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學、美學、傳播學等學科角度,對當代仙俠網絡文學進行了多維度探索與研討。學者認為,仙俠敘事作為極具中華特色與傳統底蘊的類型,貫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也成為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文化紐帶。從《山海經》到《搜神記》,從《莊子》的逍遙游到唐宋傳奇,再到今日的網絡仙俠小說和影視改編,仙俠題材貫穿古今,融匯著中華民族對生命境界、倫理秩序與宇宙圖景的深刻表達。它不僅是中國文學傳統的重要內容,更持續滲透于影視、動漫、游戲和當代藝術等多個領域,展現出極強的文化適應性與創造性轉化能力;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字語境下的鮮活呈現,更是年輕一代對生命、權力、倫理、宇宙的重新想象,是“仙”“俠”的精神在虛擬世界中的延續與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