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傳世之作,而不是拿去評職稱”,上海這樣扶持社科新人
“支持和幫助青年學者,就是要幫助他出版第一本書、發表第一篇文章、召開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讓青年的學術起航借上社聯的東風、感受到社聯的助力?!比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徐炯在“望道計劃”2025新書出版座談會上如此說道。
座談會由上海市社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召開舉辦,以“凝聚青春勢能 厚培學術沃土”為題,集中展示了“望道計劃”的五種最新著作成果。
“望道計劃”作為以上海市社聯首任主席陳望道命名的學術出版項目,始終致力于支持一批有學術引領力和大眾影響力的學術著作出版,培養一批觀照中國現實的中青年學者,先后支持出版《大國經濟學》《人工智能與新一代科技革命》等一批高質量學術著作,部分作品榮獲“年度中國好書”“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要榮譽,產生廣泛學術與社會影響。

“望道計劃”2025新書5種
立足中國實際、回應時代關切
此次推出的五種新書,分別是《向“新”賦能:超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研究》《青年的選擇:在傳播與接受之間》《時空中的地緣政治學:技術變革、生產方式與大國地緣戰略的演進》《明日的藝術:戰爭年代的文學經驗與形式實踐》《算法的創新之維:人工智能算法發明專利授權問題研究》,全部由80、90后青年學者撰寫。這些著作或深入歷史細節,或回應前沿議題,體現出年輕一代立足中國實際、回應時代關切的學術活力與創新意識。
比如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成城看到虛擬空間對數字時代的重要性,特別在2010年之后,虛擬空間逐漸具有更強的地緣屬性,才有了《時空中的地緣政治學》一書。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特聘副研究員、《算法的創新之維》作者姚葉也是如此。在最初確定研究方向的時候,她想到可以將自身所學知識產權專業與人工智能結合,從實際問題,比如“大數據殺熟”等算力專利叢林的問題或者算法歧視的問題切入。因此,這本書把知識產權法中的專利課題審查規則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技術特性結合起來,從法學視角,尤其是知識產權法的視角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作為一位青年學者,雖然來上海工作不久,但是能夠感覺到上海市對青年學者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不僅有譬如‘超級博士后’這樣的人才項目,還有‘望道計劃’這種專項的出版計劃,全方位給予科研起步期的年輕學者以支持,讓我們盡快成長起來?!币θ~對澎湃新聞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向“新”賦能》作者周凱長期關注和思考,如何讓黨建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在前期深入調研中,周凱認識到,新興領域的黨員非常純粹,對黨的工作充滿了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光輝;新興領域的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期盼和認同與其說是源自紀律的要求,不如說是他們在這個時代對價值共同體的深層需求或者是對尋找志同道合小伙伴的渴望。他坦言,對于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來說,如果能用一生的精力寫一部傳世之作,這是非常崇高的學術理想,也是最初的初心。
“我很贊同周凱老師的話。我們希望資助一本傳世之作,而不是去評職稱的。”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談道,“我們和人民社的共識,首先是要堅持學術性,我們畢竟是學術工作,所以要堅持學術性?!?/p>
營造“不填表”也能被看見的學術生態
除了具有很強的前沿性、問題意識外,“望道計劃”還展現出多元包容和唯才是舉兩大特點。
“望道計劃”出版的著作,不以“叢書”冠名,也不做統一風格設計、統一裝幀。這既是考慮到望道計劃涵蓋的學科和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也考慮到其中既有純學術研究的,也有偏向普及性的作品。上海市社聯希望每本書都能成為自己應該有的樣子,封面能盡可能容納作者的個人意志。甚至對于“望道計劃”的logo,社聯的態度也是能放上去就可以,都不用封面,在封底放上就行,“就表明我們社聯支持的態度就可以了。”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聘副教授鄧軍的《青年的選擇:在傳播與接受之間》一書,圍繞20世紀20年代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的接受史,回應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如何逐漸落地、深耕的,把握屬于中國青年自己的關于馬克思主義接受的生命史。其中一個小插曲是作品出版前,無法容納下原題目中的“1919-1927”,最終通過設計將兩組年份數字融進封面當中,還特別將馬克思的頭像隱藏在封面,十分巧妙,這正是“望道計劃”不以叢書冠名帶來的自由。
鄧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作為作者參加本次“望道計劃”新書座談會,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對青年學人成長的深切期許與系統化支持。它對青年學人的扶持已超越單純的“資金支持”,而是更愿意為每一個懷揣學術理想的青年提供“探索空間”和“成長階梯”,讓青年學人既能保持學術初心,又能找到理論與現實的連接點。
唯才是舉在上海大學文學院講師唐小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唐小林的《明日的藝術》聚焦的正是作為1940年代文學當中主體部分的中國抗戰文學。這本書在形式分析的基礎之上,嘗試借助社會史視野和通過文本細讀,重新思考戰爭經驗和文學實踐之間的關系,思考戰爭經驗如何塑造了文學形式,并發展出新的跟以往文學不同的美學活力和政治能量。
“要感謝市社聯‘望道計劃’的評選,非常公正。小林出身北京學界,來到上海大概也不到五年,很快得到了認可,進入了上海學術界的‘望道計劃’,特別向這個計劃的評選人表示致敬?!?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錢文亮對于唐小林能進入“望道計劃”十分感慨。
“在這個充滿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持久地做一點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學術研究并不容易。而上海市在支持青年學人方面推出了諸多友好政策,例如市社聯的‘望道計劃’、市教委的‘晨光計劃’等,對青年學者給予了持續關注與有力支持,不僅營造出了良好的公共學術氛圍,也讓青年學人發出的聲音得以被更多人聽見?!碧菩×指嬖V澎湃新聞記者。
“學術體系里面需要一種生態,要有人賞識,要有伯樂,還要有相互的激勵,有良好的氛圍和底蘊。社聯其實就在做這件事。”上海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黃曉春回憶道,“我自己拿到過‘十大論文’,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沒有填任何表格,有一天突然接到電話說你入圍了,還準備給你發一筆錢。諸如此類的東西就是在鼓勵一種不以發表來論英雄,不以符號標志論英雄,而是以實質性的內容論英雄,通過這個推動學術生態的發展,這是我對社聯這些年工作特別大的感觸?!?/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