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國學》讀者分享會在京舉行
9月25日是魯迅誕辰144周年的紀念日。魯迅一直是讀者敬重和喜愛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與國學》讀者分享會日前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該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孫郁與特邀嘉賓、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趙京華暢聊魯迅、共讀好書。
在孫郁看來,理解與閱讀魯迅,就要理解他的知識結構與思想世界。魯迅豐富的知識結構涵養了其精神的生長,使其作品具有相當的思想性、學術性和藝術性。作為“暗功夫”,傳統文化是其知識結構、思想世界的重要組成與堅實基礎,也是理解魯迅與其作品的重要方法。從孔子到王陽明,每個時代的思想者都是以批判意識開始自己的精神之旅。魯迅正是以批判的、科學的、智性的眼光重新審視舊的文明,積極攝取其精華,延續了傳統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趙京華指出,在國學熱的今天,回望魯迅的國學思考有特殊的現實意義。魯迅那一代五四學人面對危機,以民族復興的眼光發現傳統,又以現代的批判精神整理國學。
二位學者圍繞魯迅與國學問題的現實意義、魯迅國學觀的形成、魯迅文章與傳統辭章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對談。
歷經多年思考、整理與寫作,孫郁完成《魯迅與國學》一書并由商務印書館推出。全書按照魯迅思想發展演進的軌跡,考察他在金石學、考古學、文字學、文學、哲學、民俗學等國學領域的整理與研究,分析國學對其寫作、治學、審美與思想的浸潤與影響。同時,該書還講述了魯迅與師長、同輩、后學的往來交集,展現了二十世紀前半葉國學整理研究的概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