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秘密關系》:懸疑之網與人性之鏡
筆鋒老辣的作家何常在于官場、商戰題材之后的長篇小說《秘密關系》將墨刃轉向對親密關系的思考。小說獨具作家個人辨識度,是何常在創作風格的一次精妙延續與深化:獨特“爽感”敘事、塑造人物群像、直抵生活真相。
《秘密關系》;作者:何常在;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爽感”敘事獨具內核,懸疑是《秘密關系》的底色。小說不同于單純“升級打怪”的快感,而是智性上豁然開朗與情感上強烈共鳴相結合的高級體驗。懸疑的色彩、情節的環環相扣帶給讀者“燒腦”體驗。小說的名稱和開篇的死亡緊緊抓住讀者眼球,簡小群的生活被離奇死亡案所顛覆,尋找真相的過程仿佛剝洋蔥的過程。圍繞史笛社交圈步步深入,人物關系在謊言和利益裂變中分崩離析或相聚交集,秘密關系逐層被剝開。作為主角的簡小群——名如其人,泯然眾人矣——本應作為群眾的他由一窮二白實現繼承億萬遺產的“逆襲”,讀者帶入主角視角不由自主產生“爽”之體驗。讀者的心隨著故事的機緣巧合跌宕起伏,忍不住一讀到底。
同時,作者選擇“秘密關系”為切入點,使小說的“爽感”具有了人性思考的內核。讀者先入為主地打算跟隨作者一同探究人性之惡。本以為又是一個“消失的她”,沒想到卻是“愛著的她”,出乎意料的走向沖擊讀者的淚腺,讓讀者在心里打出問號:秘密關系?信任愛情?這種將“腦力震蕩”與“情感感召”完美融合的敘事節奏,構成了何常在小說獨有的“爽感”敘事,讓讀者獲得智性推理與情感沖擊雙重滿足。
小說中人物關系如同蜘蛛吐絲般漸成網絡。史笛是關系網絡核心的“缺席在場”,也是所有人物的一面鏡子。全書中她從未出現,開局即死亡,但是她是事件的影子,每個深涉其中的朋友只了解她的側面:簡小群在不完全證據面前堅持史笛的善良、聰慧;楊涵涼、林天涯夫妻出于嫉妒和不甘惡意詆毀史笛的灑脫與真誠;羅藝、羅亦對史笛的態度出現了是與非的搖擺……史笛布局了一場遺產繼承的大戲。戲中她的形象被故事碎片拼湊,她如同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復雜多變。她的布局既源于愛和信任,也源于對人性之惡的絕望。
《秘密關系》再次證明了何常在塑造人物群像的深厚功力。人物的出場和退場恰到好處,錯落有致,有遠有近。無論是主線的人物,還是副線的配角,都在以史笛為軸心的關系網中扮演關鍵角色,共同推動劇情,揭示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的聯動性與復雜性。在以“死者”史笛為核心的關系網絡中,每個角色都成為這張網上不可或缺的結點,共同支撐起故事的豐富肌理。
神性的愛與人性的幽暗形成小說的張力。小說帶我們以旁觀者視角走進利益交錯的世界,數名人物隨著離奇事件走向死亡,潛藏秘密的多重視角下人性與神性躍然紙上。那些被激發的惡與堅守的愛,讓讀者深刻認識到,原來“愛,就是最親密的關系”。在小說的終章,故事實現了神性的回歸——真相大白后,對史笛的猜忌化為一灘愛意。故事被重重拿起,最終又被輕輕放下。林天涯等人的關系在一次次利益誘惑中滋生裂縫,只有史笛與簡小群關系的內核自始至終未變——信任與愛。
小說內涵頗豐,直抵生活真相。人物群像是普通人生存困境的具體表現,史笛的愛是生死交鋒下靈魂的溫暖回落,簡小群的堅守是人性矛盾中人類的自我救贖。主角之所以成為主角,不僅在于作者的偏愛,更在于主角本身散發出的神性。圍繞簡小群,不僅有男女之間純粹真誠的愛情,有朋友之間的信任與友情,還有直面人性之惡的單純與坦然。《秘密關系》字里行間可見作者對人性敏銳的觀察和對現實溫暖的關照,飽含作者對“小人物”的體察和體諒。
《秘密關系》雅俗共賞,是何常在創作風格的一次成熟亮相。這部小說照見了幽暗,也照亮了溫暖,而這正是值得一再品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