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2025山東作家活動周在威海啟動
9月23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山東省作家協會、中共威海市委宣傳部主辦,威海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威海市作家協會承辦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25山東作家活動周在威海啟動。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一鳴,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黃國輝,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一級巡視員程守田,山東省作協主席、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發有,山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趙藝丁,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光,山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曲藝、陳文東等出席啟動儀式。李一鳴、程守田、劉光分別致辭。啟動儀式由趙藝丁主持。

活動現場

李一鳴致辭
李一鳴在致辭中指出,齊魯大地,文脈悠長;山東文學,底蘊深厚。“文學魯軍”是中國文壇一支享有盛譽、實力雄厚、貢獻突出的勁旅。近年來,山東省作協在山東省委堅強領導和省委宣傳部有力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耕沃土、潛心創作,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強調,山東文學界要高舉黨的文化旗幟,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把握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確保新時代山東文學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高質量發展。要堅守人民立場,關心人民疾苦,同情百姓生活,腳踏齊魯大地,情懷山東百姓,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把作品寫到父老鄉親心坎上,留在老百姓的口碑里,體現在為人民創作的行動中。要聚力打造“文學魯軍”,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把加強作家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作家、基層作家、新文學群體作家的培養扶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發現、培養、推介機制,創新方式手段,搭建廣闊平臺,優化成長環境,形成群星閃耀、薪火相傳的生動局面。要激發作協組織生機活力,持續深化作協改革,進一步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真正把作協建設成為覆蓋面廣、凝聚力強、溫馨和諧的作家之家。

程守田致辭
程守田在致辭中指出,省作協團結帶領全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組織開展了沿黃九省區作家“新時代黃河流域山鄉巨變”主題創作、“沂蒙精神代代傳—長歌頌沂蒙”主題文學創作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學活動,推出了一批彰顯時代氣象、展現山東風貌的優秀作品,“文學魯軍”品牌愈發光彩,山東文學事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氣象。他強調,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需要新作為,全省文學界要在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義,努力做先進文化的踐行者、時代風尚的引領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扎深根、結碩果,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從火熱生活和基層一線中汲取營養、提煉主題,生動講述山東人民的奮斗故事,全景展現新時代強省建設的壯闊畫卷。要在推進齊魯文藝高峰建設上勇攀登、顯擔當,深入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用好齊魯歷史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更多具有中國氣派、齊風魯韻的文學精品。

劉光致辭
劉光在歡迎辭中表示,威海城市特色鮮明,是一座生態宜居之城、創新開放之城、精致幸福之城、文化藝術之城。威海歷史底蘊深厚,秦漢遺跡、道家舊址、對外交流遺存等文史遺珠俯拾皆是,海權文化、非遺文化、愛國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輝映。劉光表示,期待廣大作家把威海的山水稟賦、人文傳承、發展故事寫進文學著作,不斷推出更多反映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文藝精品。

趙藝丁主持
趙藝丁在主持時表示,舉辦作家活動周,旨在為廣大作家搭建交流平臺、激發創作活力、展示文學魯軍風采,共同推動山東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希望在作家活動周期間,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能夠充分交流,暢談文學,收獲靈感,感受齊魯大地的深厚底蘊與時代脈動,為山東文學繁榮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李一鳴、黃國輝、程守田、黃發有、趙藝丁、劉光共同啟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25山東作家活動周。

山東省作協第八屆主席團成員、全委會委員,各部室單位、各團體會員單位、所屬社會組織負責人,第七批簽約作家,第四批簽約文學評論家,張煒工作室專家與學員,網絡作家、基層作家代表,以及媒體記者等130余人參加啟動儀式。
山東作家活動周是山東省作協精心組織策劃的一項品牌活動,已分別于2023年、2024年舉辦兩次。本次作家活動周期間將舉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題輔導、“金秋一堂課”文學名家講座、全國文學名刊名編座談交流會、山東青年作家創作座談會,舉辦山東省抗戰題材文學精品展、“傳承紅色基因、服務高質量發展”主題“深扎”等一系列活動。

與會者參觀山東省抗戰題材文學精品展
啟動儀式前,全體與會同志參觀了山東省抗戰題材文學精品展。重溫從抗戰初期到當下90多年時間里,山東作家創作的70多部產生廣泛影響的抗戰題材文學精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更多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心中深深扎根,轉化為推動山東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攝影:曹其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