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義烏,看“文學數字化”無限可能
當清晨陽光籠罩義烏這座孕育“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城市,中外作家也踏上一段探索中國縣域經濟奇跡的旅程,感受這片土地持續釋放的文化商貿活力。
9月22日,作為2025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重要活動之一,“美麗中國國際寫作計劃”采風活動正式啟程。
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來自全球各地的作家一下就被整整齊齊碼在貨架上的毛絨玩具、琳瑯滿目的民族飾品抓住了眼睛,“義烏好厲害,在這里能看到世界各國的特色商品。”埃及漢學家、博士李暮感嘆,沒一會,她便被一家店鋪貨架上擺放的小夜燈吸引,“這讓我想到了埃及非常受小孩子歡迎的工藝品,它的外觀和我記憶里的非常相似。”
尼泊爾留學生普德2018年就來過義烏,學習十多年中文的他,說著一口極溜的漢語:“有一個尼泊爾商人想在義烏買東西,因為我中文比較好,所以跟他們去溝通。這次來義烏,感覺義烏商品種類變多了,我最喜歡‘白雪公主’店鋪的仿真玩具,種類太多了,尼泊爾幾乎沒有類似的商品。”

搭載中外作家的車輛緩緩駛過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從這里往東,便是即將于今年十月開放的全球數貿中心,它凝結著義烏為數字貿易模式創新與產業能級躍升付出的努力,也預示義烏將正式跨入第六代數字市場,完成生意從‘傳統經驗驅動’向‘數字科技驅動’轉型。
“許多年前就聽說過‘世界超市’,但這是我第一次來義烏,感覺這里既接地氣又很高端,無數商品從這里走向世界,義烏也因此與世界訊息接軌,涌現無數新技術、新趨勢。”科幻作家寶樹說,跳出義烏看義烏,能抵達廣闊的想象空間,“幾年前我讀到過一條新聞,義烏通聯世界的市場活力背后,其實有一群又萌又能干的快遞機器人,它們會排隊接任務,甚至會頂著貨物趕赴屬于自己的坑……這其實是人類邁入數智化時代的生動寫照,隨著數字化推進,機器人也會越來越聰明,讓我們更愿意暢想與他們相處的未來。”
2004年,希臘詩人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曾來到義烏做生意,時至今日,他的手機中仍然保存著一張當年在義烏國際商貿中心拍攝的照片。
“我住在上海,但我非常喜歡浙江,這里風景如畫,綠樹成蔭,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他回憶,此后21年,自己曾多次往返義烏,見證了這里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產品和技術的革新,“新技術不僅讓產品生產變得更高效、更經濟,還催生了層出不窮的創新產品。這些突破性技術就像給制造業裝上了新引擎,用全新的方式重塑著產品的制造工藝。
義烏不僅是通聯全球的貿易平臺,更是古今長盛的文學沃土。
駱賓王、宗澤、傅大士、朱丹溪、吳晗、陳望道、馮雪峰……無數響當當的名字,綿延著這座城市乃至浙江的歷史與文脈,不斷喚起深埋在人們心底的文化記憶。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說,要深入研究浙江文化,為義烏寫詩。
作家寶樹也說,這次采風活動結束后,會將義烏納入觀察視野,看到數字技術變革帶來的時代躍遷,記錄和書寫義烏精神背后的廣袤天地。
當煥新傳承的文化與奔涌而來數字化浪潮精彩碰撞,也會催生無數“新物種”,點亮文學的“詩與遠方”。
實際上,浙江早在數字化賦能文化建設上有所探索。
2019年,浙江省建設詩路文化帶伊始,就提出要融合數字化,實現可看、可聽、可體驗,此后,浙江詩詞大數據平臺及新華智云文化大數據平臺先后建成,并賦能建設二十余座詩路e站……
六年后,浙江文學館文學數字化系統建成。隨后,在中國作協和省委宣傳部的關心推動下,在浙江省作協的統籌協調下,浙江文學館智慧場館、全國首個文學數字體驗展廳、全國首個文學智能體、全國文學場館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全國首個文學數據標準、中國文學地圖等標志性成果持續涌現;2024年由浙江文學館和中國現代文學館共同建設的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平臺),依托大數據、大模型等技術讓更多人觸達文學,抵達文化共通共融的時代。

義烏全球數貿中心效果圖
將視線拉回義烏,新搭建的全球數貿中心,不僅助力數字技術滲透義烏商貿產業鏈關鍵環節,也讓人們對文學數字化的未來浮想聯翩。
比如,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網絡。
今年6月,在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上,作為“文學數字化”應用的新成果,囊括1700多個各類文學地標的“中國文學地圖”發布,以實時生長的數據和數字人交互入口貫通宏觀與微觀、多層次與多維度的文學應用,讓人看到“文學+文旅”的廣闊空間。
同月,浙江文學院(館)聯盟“文學點燈”工程重點數字文創裝置落戶義烏市赤岸鎮神壇村雪峰文學館,海量文學數據跨越物理空間在云端匯聚,以經典誦讀、互動游戲等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不僅深入挖掘義烏文化,也生動描繪數字賦能鄉村文旅的新圖景。
比如,云計算、AI驅動文化產業發展。無論是隱藏于小說詩詞里的別樣風景,還是義烏貨架上種類繁多的小商品,都是文化的載體,深藏中國千年流轉的文脈,當海量文化數據通過數字技術向云端匯聚,生成用戶偏好模型,將為產業上下游提供更精準的市場判斷依據,帶來更廣泛的合作空間。

從“雞毛換糖”的生意經到以AI為發展動力的“數字貿易革命”,從遍行世界的義烏人到“真人感”滿滿的數字人,天翻地覆的變革擦亮了這座城市文化標識,也讓義烏成為呈現浙江故事、中國故事的另一窗口。
“參觀國際商貿城后,我實實在在感受到義烏的開放性、世界性、時代性與數智化的特質與優長。尤為重要的是,義烏在商業資本的追逐中,始終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在時代變遷中勇力潮頭,敢為人先。”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委員、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烏蘭其木格說,義烏求新求變同時又勤勞堅韌的精神令人感佩,“這也讓我意識到,在今后的文學研究與寫作中,我們應以更開放的襟懷擁抱世界。”
走出義烏國際商貿城,文學與地域文化結合的廣闊前景徐徐展現。以數字要素為驅動,數字技術正無限衍生文學的邊界,描繪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文化文旅深度融合的共富場景,為“美麗中國”時代寫作提供新的落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