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鑄正義 藝傳薪火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晚會將“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核心思想融入每一段旋律、每一個場景、每一次情感共鳴,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藝術精度和觀賞溫度的精品力作,讓觀眾在視聽震撼中重溫歷史,在精神洗禮中凝聚力量。
文藝作用的時代體現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的論述,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文藝發展的道路。這一思想指引著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原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等一大批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品,為團結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舉辦紀念活動,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藝晚會《正義必勝》體現了“文化的軍隊”在新時代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一是晚會規模宏大,參與廣泛,集結了眾多專業力量。有中央歌劇舞劇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央芭蕾舞團、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20余家專業團體和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66322、66343部隊等參演,有中央交響樂團、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等20余家單位參與制作,還有30余家保障單位全力支持,以及數千名工作人員為這場紀念活動辛勤付出。二是晚會以年輕文藝工作者擔綱主力,是“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的一次檢閱。三是晚會中《松花江上》《游擊隊歌》等熟悉的旋律響起,仿佛讓我們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這些經典歌曲曾是當年“文化的軍隊”的有力武器,它們以激昂的旋律和真摯的情感,鼓舞著廣大軍民的抗日斗志。如今,它們在晚會的舞臺上被再次唱響,如同號角,激勵著我們為了正義和民族解放而奮勇前行。
藝術形式的創新表達
晚會最大的亮點,是內容形式的創新和創造。晚會突破傳統編年體敘事邏輯,采用詩篇體歷史敘事與回響式戲劇結構,運用多時空同構、跨時空對話、不同時空重組等空間敘事方式,極大地拓展了敘事維度。例如,節目中楊靖宇與靖宇大街向光而行的少年、哥哥與南京幸存的妹妹一家等跨越時空的對話,巧妙地串聯起歷史的脈絡,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緊密聯系。
在內容上,晚會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按照危亡覺醒、核心引領、奮戰抗爭、勝利曙光、正義傳承的歷史邏輯劃分篇章,形成完整的敘事內容。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率先扛起抗日旗幟,積極倡導、建立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傳遞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的堅定信念,以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的真理。開場音詩畫《山河銘記》以“1945年勝利”為核心,點明“14年浴血奮戰”的核心背景。第一場《怒吼吧,黃河》以1931年為起點,通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等節目重現抗戰初期的覺醒與抗爭;第二場《紅星照耀中國》突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延安!延安!》《窯洞與戰壕》展現黨的領導與革命根據地的力量;第三場《不可戰勝的力量》彰顯了全民族抗戰的凝聚力,《遍地烽火》《血戰到底》刻畫了軍民并肩作戰的壯烈;第四場《共同的黎明》聚焦“勝利曙光與英雄禮贊”,《乘風》《無名者勛章》傳遞勝利的希望與對平凡英雄的致敬;第五場《正義永恒》銜接歷史與當下,《如你所愿》《守護正義》將抗戰精神與新時代使命結合。尾聲《命運與共》跳出歷史視角,立足“人類反法西斯共同體”,呼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意義,表達了全人類對和平的永恒向往。晚會還突出了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與世界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的緊密聯系,讓觀眾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為全面、深刻且具高度的認識和了解。
在形式上,以歷史脈絡為軸,多元融合,層層遞進詮釋主題。晚會用開場、中間五場18個節目、尾聲串聯起了14年抗戰史詩。通過情境表演、情境戲劇、情境演唱、情境對話、歌曲、舞蹈、朗誦與合唱等藝術形式,將歷史時空、藝術時空、情感時空交織融合,讓觀眾沉浸式體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情境+”模式貫穿始終。如情境表演《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松花江上”用戲劇化場景還原歷史瞬間;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樺林》以歌舞結合劇情展現抗戰中的悲壯與堅守;情境戲劇《永遠的番號》通過角色演繹讓部隊番號背后的故事更具感染力,正如劇中劉老莊的大娘所說“莫欺我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激勵當代人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視聽震撼的情感共鳴
晚會利用現代科技,巧妙地將虛擬與實景相結合,舞臺形象與歷史影像相融合,為觀眾打開了全新的視覺空間?!对谔猩缴稀返募ぐ焊杪曋校瑲v史影像紛紛呈現,血與火的色彩象征著烽火鐵騎,使觀眾仿佛置身于當年的抗日戰場,與先輩們一同經歷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此外,晚會還充分發揮音樂、舞蹈、情境戲劇等多元舞臺藝術形式的抒情特長,如《殤》《血戰到底》《乘風》等舞蹈節目,以極具張力的肢體語言,直觀呈現戰場上的血肉拼搏以及英雄們的沖鋒陷陣,讓觀眾與歷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了“團結自己、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文化軍隊的力量。
晚會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其優異的收視率上。據統計,晚會直播全媒體渠道用戶總觸達28.09億次,海外社交平臺相關報道閱讀播放量超5000萬次。這一數據充分表明晚會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觀眾的高度關注和喜愛,其傳播力和影響力廣泛而深遠。晚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捍衛和平與主權的堅強決心,三軍儀仗隊的震撼亮相,以莊嚴的儀式感詮釋了“正義必勝”,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了中國的正義之聲。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禮贊正義,是為了守護和平的未來。文藝晚會《正義必勝》不僅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隆重紀念,更是一次對民族精神的集中淬煉。它讓我們明白,80年前,先烈們用血肉鑄就了“正義必勝”的歷史;80年后,我們需以文藝為筆、以實干為墨,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接續這份精神薪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守護好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正義的光芒永遠照亮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