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劇本與小說寫作之間自如轉換?作家莫言有話說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16日,第三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禮在北京舉行,《成圣——張仲景》《芬芳大地》《家的年事》《酒巷庭雨》等多部作品獲獎。
據介紹,為弘揚陽翰笙藝術精神,推動中國影視戲劇文學蓬勃發展,2019年《中國作家》雜志社與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共同發起設立“陽翰笙劇本獎”。
該獎項專為影視劇本而設,旨在挖掘優秀劇本,扶持、獎掖優秀劇作家,為編劇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以期建立和引導原創劇本的良性生態,為影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獎項設有最佳電影劇本獎、最佳電視劇劇本獎、最佳戲劇劇本獎和優秀劇本獎,并特別設置“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等獎項,鼓勵創作者扎根地域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據介紹,本屆劇本獎自2022年7月起面向全國征集優秀電影、電視劇及戲劇劇本,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征集劇作919部。經過初評、復評與終評三輪嚴格遴選,最終評選出多個類別獎項共10部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在致辭中說,本屆劇本獎吸引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積極的創作參與。最終脫穎而出的獲獎作品,無不展現出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是思想深度與藝術魅力完美融合的劇本佳作。
本次活動中,中國作協副主席、諾獎得主莫言分享了自己在劇本與小說寫作之間自如轉換的心得。
他認為,劇本語言和文學語言是不同而相通的,好的小說里往往包含著話劇劇本、電影劇本和戲曲劇本的神韻和結構。對中國的小說家來說,創作劇本可以是輕松的、自如的,因為我們能夠從古典小說的技法與脈絡中找到劇本的寫作方法。
最佳電視劇劇本獲獎代表王懷宇在獲獎感言中致敬所有為劇本提供幫助的科研人員、當地鄉親及編劇團隊成員。獲獎電視劇劇本《芬芳大地》改編自其同名長篇小說,以吉林人民治理鹽堿地、實現山鄉巨變的真實歷程為背景,聚焦黑土地生態產業與糧食安全,傳遞拼搏精神和人民情懷。
典禮最后,第四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征文活動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