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更多時代經典,接受人民的檢閱”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文學藝術界引發熱烈反響(之一)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受閱部隊。這一舉世矚目的盛事在文學藝術界引發熱烈反響。廣大作家、藝術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心懷“國之大者”,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優異的文學成果和藝術佳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讓更多人聽見中國守護和平、追求正義的堅定聲音”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受邀出席大會的“人民藝術家”王蒙感慨萬千。他表示,1945年日本投降時自己只有11歲,當時正好小學畢業,勝利的消息讓他激動不已,第一次深刻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中國需要獨立,當時就下定決心,如果中國再次面臨被外敵侵略的危險,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后來,他到北京團市委工作,時任團市委書記曾是平西抗日游擊隊領導人,在耳濡目染中對北京附近的抗日活動有了更多的了解,受到很大的教育。王蒙說,自己多次觀禮閱兵,欣喜地看到我們國家國防實力的不斷提升,為此深感自豪。“通過這樣的紀念活動和閱兵,我看到了中國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也受到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有生之年,我還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同樣參加了紀念大會,深受感動、備受鼓舞,激起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熱情,并以身為中華民族之一員而自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實現了民族獨立與國家解放。如今的中國已今非昔比,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表示,回顧歷史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我們必須團結一心,強軍強國強文化,捍衛民族尊嚴,確保國家安全。同時,此次閱兵引發了他更深刻的思考,“今后將始終忠于黨和國家,不斷精益求精,特別是在紀實文學領域深入發掘抗戰歷史,更好地弘揚抗戰精神,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八十年時光一頁頁翻過,此時此刻,天安門廣場和平鴿與氣球騰空,彩色的祥云籠罩大地,我作為一名昔日的老兵,全神貫注這場大閱兵,‘耀武揚威’這個詞不斷出現在腦海中。”中國作協原副主席高洪波動情地說,看到威武熟悉的軍種方隊,也看到陌生和首次亮相的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方隊,內心涌動著一個老兵強烈的自豪之情:一個民族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一支部隊從“小米加步槍”到軍兵種齊全,正是因為有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我們才經受住了歷史的嚴峻考驗,從今以后,世界歷史將由中國參與創造和檢驗。“身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我將繼續為民族復興偉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國的孩子們記住歷史、把握現實,走向屬于自己的光輝未來。”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施戰軍表示,此次閱兵承載著14年抗敵救亡的血戰史,也充盈著新時代14億多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全世界都可以領略分享。“規模前所未有,新質極為凸顯,現代化強軍的嶄新成果、向戰備戰的創新成效,從地面、空中、海上等全方位傳導的強烈信號,直達國家安全、直指世界安寧,也直通百姓安生。這一切令人激動不已,感慨萬千。這是令中華兒女無比自豪的巍然屹立的偉大祖國,是不可欺不受辱的活力迸發、戰力強勁且胸懷天下的今日中國。”現場“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呼聲回響在耳邊、震撼在心底,清晰地由現代化人民軍隊發出,也來自為家國生存、人民安居、民族復興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輩的深情矚望。“銘記歷史、捍衛和平、接續奮斗、開拓未來,是我們的莊嚴使命。”
“這是振奮人心的歷史性時刻,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民族精神的一次淬火和升華。”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河北省作協名譽主席關仁山在觀看完大會直播后激動地說。“偉大抗戰精神一直都是文學書寫的精神富礦與時代回響,廣大作家要深入挖掘抗戰精神的當代價值,以優秀作品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深沉的精神動力。”在他看來,文學正是傳承這種精神、塑造民族心靈的重要載體。“九三閱兵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國防力量,是我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實底氣。中國作家要講好中國故事,描繪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書寫人民在新時代的奮斗與夢想,記錄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新征程上的鏗鏘步伐。”
“當無人作戰群如鋼鐵洪流般駛過,戰略導彈以威嚴姿態亮相時,我仿佛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擊中,那是源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與驕傲。看著這些凝結著中國智慧的先進武器裝備,我更加感受到,它們不僅是國家軍事力量的象征,更是對‘能打仗、打勝仗’要求的堅實支撐,是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硬核后盾。”作為一名少數民族作家和軍事愛好者,內蒙古作協主席滿全在看完閱兵后內心無比激動與振奮。他談到,中國正以強大而負責任的姿態,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成為世界和平的捍衛者、正義的守護者。廣大作家要繼續用手中的筆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這支為人民幸福、國家安寧不懈奮斗的英雄軍隊,讓更多人聽見中國守護和平、追求正義的堅定聲音。
“用優秀的文學作品為時代畫像”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河南省作協主席邵麗表示,紀念大會及閱兵儀式讓自己深感振奮與自豪,同時也倍感責任在肩。她表示,當今世界,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挑戰,我們更應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河南是一片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也是抗戰的重要戰場之一。今天,我們要深入挖掘河南的抗戰故事,展現河南人民的愛國情懷,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反映時代的變遷和人民的奮斗,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同時要以此次閱兵為契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鼓足精神、潛心耕耘,努力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文藝力量。”
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懷著激動的心情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觀看了盛大的九三閱兵,尤其是教練機梯隊飛越人民英雄紀念碑,14道彩煙在天壇上空織就彩虹,內心非常振奮。此次閱兵既展現了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大國防力量和現代軍事科技,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維護和平、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取決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戰爭,“山西發生的紅軍東征、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等都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關鍵戰役,在黃河壺口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也是當時鼓舞中國人民抗戰斗志的經典文藝作品。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永葆愛國主義情懷”。
江西省作協主席江子對中國現代戰爭史有所了解,深知閱兵式上的軍隊和武器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我曾去過祖國的三沙等地,當殲20戰斗機飛行的轟鳴聲在空中響起,我的心中常會升騰起‘長纓在手’的鄭重與榮耀之感。此次閱兵更是讓我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軍力之強盛、捍衛國家尊嚴的意志之堅毅,落后挨打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他表示,兩年后,我們將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100周年。九三閱兵既是對這些歷史刻度的真切回應,也是對中國未來信心百倍的期許。“作為寫作者,唯有更奮力地書寫這片土地,對它愛得更加深沉。”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以文學工作者的身份受邀參加大會并觀禮閱兵,感到非常榮幸,“近距離感受國威、軍威,我不禁感到文學、文化的力量也是國家力量的重要構成部分”。當閱兵方隊威風凜凜地經過天安門廣場,他不無自豪地想到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作家陶純創作的長篇小說《儀仗兵》。陶純在看完閱兵式寫下了這樣一段話:“2025年9月3日,讓無數中國人熱血奔涌的大閱兵之后,百煉成鋼的他們將會是新一代年輕人的青春偶像。”韓敬群說,“我們要推出更多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展現文學工作者在這個光榮時代的積極作為,接受人民的檢閱。”
“凝視著威武的受閱方陣昂首闊步,聆聽著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重要講話,我心中奔涌的是跨越時空的感動與震撼。”西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詩人陳人杰說,80年前,中華兒女以血肉之軀筑起長城,用不屈意志驅散黑暗;80年后,鋼鐵洪流守護山河無恙,和平旗幟在藍天下高高飄揚。作為從援藏到留藏、扎根在雪域高原的文藝工作者,陳人杰深知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的來之不易。文藝工作者必須扎根熱土、心懷家國。今天,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詩歌在土地上,也在藍天上;在歷史的回響里,也在未來的期盼中。“偉大抗戰精神將永遠激勵高原兒女在新征程上繼續攜手奮進,共同書寫雪域高原更加燦爛的未來篇章。”
“觀看九三閱兵,我胸懷激蕩,自豪之余也生出很多感慨。國強方能民安,這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也是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中我們必須堅守的信念。”云南省作協副主席意千重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字字千鈞,不僅闡明了紀念活動的主旨,更傳遞出對未來和平的堅定信念。人民軍隊,威武之師。先進、強大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英雄軍隊,是和平發展、國家強盛的堅實基石和保障。作為網絡作家,她深切感受到文字的使命遠不止于記錄,更應成為傳遞信念、凝聚人心的橋梁。未來,她將一如既往地用故事傳遞對國家的熱愛與對和平的珍視,以文字的力量激勵更多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挑起時代重擔,我們完全勝任”
“中國軍隊威武雄壯,中國科技制造重器,中國人民不容侵犯。”參加大會的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如此總結自己的觀禮感受。她說,自己有幸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受觸動。總書記指出:“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令她熱淚盈眶,心潮難平。“我們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就像是中華建筑的榫卯結構,沒有釘子的鋒芒,卻嚴密堅固。在民族面臨危難之時,中華民族必定會團結一心,共御外侮。‘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是我們向世界發出的莊重宣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為人類文明貢獻的進步方案。”
“心潮澎湃,榮光自豪。”這是劇作家、軍旅文藝工作者周振天在觀看完閱兵式后的真情實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他不由地想起為創作電視劇《我的故鄉晉察冀》、大型專題片《國魂》《壯士行》時采訪老八路軍官兵和為抗戰壯烈犧牲的國民黨將領遺屬的往事。他親手觸摸過老英雄身上與日寇拼刺刀留下的傷疤,流淚拜讀過殉國將軍留給妻兒的遺書,此時再度想起真是感慨萬千。“我入伍海軍47年,親眼目睹并在作品中記述展現了人民海軍從機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過程。今天我軍向世界展現了威武之師、正義之師的雄壯英姿,更令我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1962年入伍、2003年退役的軍旅作家、詩人胡世宗大半生都在軍營度過,他曾兩次重走長征路,為壯麗的軍史寫下多部作品。“可以說,我見證了我們這支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的哺育下,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當我看到走過天安門廣場那一個個踏著整齊步伐奮勇向前的方隊,看到那一面面高高飄展的英雄戰旗,很自然地想到人民軍隊歷經抗戰烽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勝利。”胡世宗表示,看到那些讓朋友興高采烈、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現代武器裝備和在空中呼嘯而過的多型先進戰機,感到十分驚喜,并無比驕傲。“在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方隊如鋼鐵洪流在天安門前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捍衛人民的安寧,捍衛世界的和平——挑起這樣的時代重擔,我們完全勝任!”
天安門廣場盛大的閱兵直播畫面,讓軍旅作家王凱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參加閱兵的經歷,那是1992年9月,西安東郊一個下著小雨的秋日,幾百名經過一個月入伍訓練的軍校新生在操場上整齊列隊,雨水把大家淋得透濕,但一點兒也不覺得冷。“我們都是剛剛戴上肩章和領花的熱血青年,感覺世界和未來都是我們的。這種刻骨銘心的體驗至今難忘。”王凱說,九三閱兵展現了牢不可破的團結和步調一致的集體力量,是共同理想和遠大目標的莊嚴宣言。它讓人堅信,有這樣一支軍隊保衛國家,以這樣的步伐前進,必將沖破一切艱難險阻,一往無前。這種力量始終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侯克明在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觀看完閱兵儀式后,內心無比激動和振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前輩英雄高舉民族救亡圖存的旗幟,拋頭顱灑熱血,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電影人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尤為可喜的是,年輕一代電影人已成為中國電影創作的新力量,也是建設電影強國的主力軍。“我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電影一定會新人輩出、捷報頻傳。我們電影人要攜手共同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兒童文學作家吳洲星說,觀看盛大的閱兵儀式,驚嘆于精良的部隊、先進的武器,不禁為祖國日益強大而驕傲。最令她感動的是在電視畫面中閃過的一張張年輕臉龐,他們身姿挺拔,動作標準劃一,如同一支鐵流。“不忘歷史的苦難,才知和平的珍貴,是人民創造了這個偉大時代。”她表示,每一次書寫都是對歷史的回望和銘記,是以筆為證記錄每一個中國人用汗水和信仰鑄就的輝煌。今后自己將始終堅守人民立場,繼續潛心創作,為孩子們講述這個偉大民族的故事,講述她歷經的風雨與輝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這是對正義和平的莊嚴宣示,也是對美好未來的堅定展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作家和文藝工作者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更多精品力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任晶晶、李曉晨、王覓、黃尚恩、路斐斐、許瑩、教鶴然、康春華、羅建森、劉鵬波、楊茹涵、王泓燁采寫,劉鵬波統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