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抗戰漫畫中的愛國情懷:謙謙君子的“金剛怒目”
豐子愷《警報解除了》
今年是藝術名家豐子愷逝世50周年,全國各地相繼舉辦的豐子愷展覽多達近十個,如上海程十發美術館“人生短、藝術長——豐子愷藝術展”、貴州美術館的“山河萬里——豐子愷抗戰藝術作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的“無限清涼——豐子愷藝術展”等。眾多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作品中,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的集中亮相,最令大眾感到意外,揭示出豐子愷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原來,豐子愷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大眾印象中那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擅長以詩意筆墨表現人間情味的藝術家,在顛沛流離的抗戰時期,一改往日溫情的筆調,成為鐵骨錚錚的熱血戰士。在民族大義面前,豐子愷展示了令人景仰的文人風骨和深沉濃烈的愛國情懷。
抗戰伊始,豐子愷立下“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誓愿,忍痛辭別故鄉桐鄉,離開緣緣堂,攜家眷十余人,踏上為期十年的逃難之路。豐子愷曾經留學日本,精通日語,故鄉一旦淪陷,日本人必然不會放過這位文化名人。他說:“我無論如何不能做漢奸。精神的、物質的財產我全部丟掉,就是因為不能做漢奸!”逃難途中,他得知故園已成焦土,心如刀割,多次撰文悼念他心愛的緣緣堂。在顛沛流離的日子里,豐子愷手握兩支筆,以筆為槍,左手為文,右手為畫,在文藝陣地上沖鋒殺敵。那個曾經畫過《護生畫集》的慈悲之人,面對日寇的暴行,一改往日溫情的筆調,用漫畫作品控訴戰爭的罪惡,鼓舞軍民的士氣,表達必勝的信念。
抗戰期間,豐子愷積極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為會刊《抗戰文藝》設計封面題寫刊名;他全力投身到抗戰宣傳工作之中,創作大量抗戰題材漫畫作品,編繪抗戰漫畫集《戰時相》和《大樹畫冊》,踴躍參加“抗敵畫展”,并親自走上街頭,指導青年繪制巨幅抗戰宣傳畫;他還與弟子合編《抗戰歌曲》,撰寫《中國就像棵大樹》《談抗戰藝術》《談抗戰歌曲》等文,為抗戰鼓與呼……這位素來與世無爭、淡泊自守的文人,在國家危亡之際,言辭鏗鏘:“環境雖變,我的赤子之心并不失卻;炮火雖烈,我的匹夫之志決不被奪,它們因了環境的壓迫,受了炮火的洗禮,反而更加堅強了。”面對暴寇的惡行,豐子愷悲憤地詰問:“普天之下,凡有血氣,莫不愛好和平,厭惡戰爭。我們忍痛抗戰,是不得已的。而世間竟有以侵略為事,以殺人為業的暴徒,我很想剖開他們的心來看看,是虎的?還是狼的?”面對虎狼之徒,他大聲疾呼:“我們中華民族因暴寇的侵略而遭困難,就好比一個健全的身體受病菌的侵害而患大病。一切救亡工作就好比劇藥、針灸和刀圭,文藝當然也如此。我們要以筆代舌,而吶喊‘抗戰救國!’我們要以筆當刀,在文藝陣地上沖鋒殺敵。”
豐子愷以筆當刀,其抗戰漫畫一改往日雋永之風。他以悲憤之筆,直錄慘烈之狀,畫下《轟炸》系列作品:正在哺乳的母親頭顱被炸飛,依然緊抱嬰兒;躲避空襲的母親倉皇奔逃,背上的孩子已無頭;一只狗銜著一條滴血殘肢,卻不知正是自家小主人的……畫中的題詩更是椎心泣血:“空襲也,炸彈向誰投?懷里嬌兒猶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血乳相和流?!碑嬇c詩皆令人觸目驚心!
除了揭露日寇暴行、控訴戰爭罪惡的作品,豐子愷還創作了具有象征意義的漫畫。
他以重生的大樹畫了數幅作品,比如《劫后重生》《大樹怒抽條》等。在他簡潔爽利之筆下,一棵被人斬伐過半的大樹,老干雖然殘損,但是粗壯昂揚,新生的枝條在春風中蓬勃向上,生機勃發。他曾經深情撰文《中國就像棵大樹》:“中國就好比這一棵樹,雖被斬伐了許多枝條,但是新生出來的比原有的更多,將來成為比原來更大的大樹。中國將來也能成為比原來更強的強國?!彼€將抗戰題材漫畫集命名為《大樹畫冊》,寓意抗戰必勝。他最小的兒子新枚之名亦源自大樹發新枝。
重生的大樹不屈不撓,春天的小草倔強生長。一株在斷壁殘垣中的小草,激發了畫家的創作靈感,他為此畫了《生機》,纖細柔弱的小草,從灰暗的斷壁中探出頭來,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一只紅色的蜻蜓翩然而至,似乎在和綠色的嫩芽竊竊私語。畫面右下角的留白,好像云煙 蒸騰,“生機”二字,既醒目,又點題。《戰場之春》中,地面靜靜躺著一頂軍帽,暗示著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戰場的沙袋上,居然冒出一棵小草,在冰冷的鐵絲網邊昂首向天,喻示中國人民不滅的斗志,不息的生機。
豐子愷的抗戰漫畫充滿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堅信抗戰必定勝利,藝術必能救國。他說:“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重生的大樹、春天的小草,都是他樂觀主義精神的表達。
他還曾畫過多幅躲避空襲的漫畫,這些作品構思巧妙,不畫人們的驚慌無措,而是畫人們的鎮定自若,甚至悠然自得。他的小兒子出生于逃難途中,逃警報成為孩子的日常,他畫《恩狗逃警報》,三個人愜意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畫上題到:“逃警報的路上,水里一個石頭堆,像一只船,我們跨上去,坐著看水。阿姊拿司的克搖船。”在《警報解除了》中,他畫老少五人漫步山中,畫上題到:“警報解除了,爸爸前頭走,滿娘后頭走,阿姊、佩貞、恩哥拿了蘆花中央走?!碧泳瘓蟪闪隋羞b游。他畫防空洞里埋頭看書的人,防空洞成了桃花源。他畫《警報作媒人》,青年男女因在山洞里躲避空襲而成就一世良緣,警報成了月老。這些恬靜安寧的畫面,是對敵人的藐視,對和平的向往。他的次女林先在抗戰期間舉行婚禮,他作此畫作為賀禮。女兒生了孩子后,他創作《大樹垂枝,保我赤子》,以此祝福外孫在祖國的懷抱里茁壯成長??箲饎倮?,他畫《勝利之夜》,畫中那個被高舉在空中的孩子,正是“大樹”所保的赤子。
在勝利即將來臨之前,豐子愷似乎早有預感,創作了一批喻示抗戰必勝的作品:《大道將成》《勝境在望》《空軍殺敵歸》《春風》《天使》等等。勝利來臨后,他一掃筆底陰霾,畫了《捷報》《凱歸》《勝利之日》《萬世樂太平》等作品。他終于在灌注必勝信念的漫畫作品中和全中國人民一道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蔽奶煜樵凇冻V荨芬辉娭懈锌畾v經戰亂之后,山河依舊廣闊,而人間煙火難尋。而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今天,中國已是“山河萬里在,煙火萬家歡”。祖國昌盛,人民幸福,回望豐子愷的抗戰題材作品,意義深遠,不僅展示先生的愛國熱忱和文人風骨,更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