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入圍推薦作品
8月29日,第九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產業單元“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入圍推薦作品揭曉,由畢淑敏、葉彌、李修文、趙德發等作家創作的15部文學作品最終入圍。
“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是平遙國際電影展聯合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合作重點文藝類出版單位創辦的產業單元,致力于為影視行業推薦最新的、具有影視改編潛力的文學作品,為文學作品提供影視化合作與孵化平臺。
該單元自第六屆平遙電影展起設立,旨在打通文學與影視圈,促進文學與影視領域的融合接軌與產業合作,推動文學作品向影視轉化。三年來,該單元入圍推薦作品的影視轉化率高達72.55%,已有《燕食記》《海邊的向日葵》《鋼的城》等37部文學作品在平遙亮相后,成功與影視公司達成版權交易、進入影視化軌道。
本屆電影展“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最終入圍的推薦作品囊括近年極具影視改編潛質且尚未進行任何影視化開發的文學精品,包括阿成的犯罪題材作品《小事兒別說謊》,海飛的諜戰小說《殘雪》,畢淑敏以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的軍旅文學作品《昆侖約定》,講述一部電影艱難誕生的徐小斌作品《芭提雅——一部電影的誕生》,關注時代心理疾病和AI工程師的老藤小說《自愈者》,等等。
入圍推薦作品中,影片《太陽照常升起》原著作者葉彌的作品《許多樹》以江南小巷姑娘汪海英與北京青年雷興東的兩次相遇,講述了一個女人的自我成長與追尋;影片《捆綁上天堂》原著作者李修文新作《夜雨寄北》通過一個女演員與一只猴子的奇幻故事,展現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普通人如何在夾縫中尋找尊嚴與救贖;電視劇《生萬物》原著作者趙德發新作《大海風》,以一位漁家子弟的奮斗與抗爭表現人海關系之變、時代風云之變。
多部鄉村題材小說入圍,包括沈念關于“漁火計劃”的中篇小說《漁火》,柳岸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天下良田》,阿寧以駐村干部視角真實再現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太行賦》等。
此外,南翔《老藥工和他的女兒》講述了老藥工攜女兒南下深圳的“遷徙”經歷;哲貴《微不足道的一切》呈現了一家三代近半個世紀里五味雜陳的生活故事;何立偉《乃至一念》以一個下河街魚販的故事,寫出了父愛的卑微、無奈及其煥發的果敢與決絕;周瑄璞的《那人》以質樸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當代鄉土勞動者的精神素描。
第九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于9月24到30日期間,在位于山西晉中平遙古城內的平遙電影宮舉辦。入圍推薦作品及其出版編輯代表將受邀出席第九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面向國內外影視版權采購機構、版權項目開發機構、影視制片公司、發行機構以及電影產業人士進行作品推介,開展版權洽談,以達成影視化合作。平遙國際電影展還將為入圍推薦作品提供專門的洽談空間,為作品代表和影視行業人士提供一對一的洽談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