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2025年第9期卷首、目錄
卷 首
本期依然以“光的贊歌”欄目開篇。余之言的《臥榻之側》與黃寧的《佚名新聞》,同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精選小說力作。
跟余之言曾在我刊發表的長篇小說《生死疊加》(二〇二〇年第八期)一樣,《臥榻之側》也是不走尋常路的諜戰題材。他擅長在小說中設置“迷宮”和“套盒”,經由形式的閃轉騰挪,情節也相應斗折蛇行,“二維”故事到他筆下,就迅速升級成了“三維”“四維”。故事當然也大開大闔,天馬行空時你忍不住捏一把汗,這事可怎么講圓了啊,但他總能兜兜轉轉繞回來,離奇、玄虛最終都不是事兒,因為故事的魂魄足夠莊重,壓得住。“臥榻之側”這切口精妙,局限到了一張床,小可指涉日常生活里的夫妻、情感和人倫,大者堪為歷史與現實中國族間的隱喻,那就是戰爭與和平——《臥榻之側》書寫的正是一衣帶水關系下的抗日戰爭。故事發生在孤懸遠海的矛頭島,一對年輕的戰士身陷絕域,但他們斗志昂揚,二十二年如一日砥礪信仰、培育大愛、思考戰爭,終將這個狀如殺人武器的無人荒島變成了孕育和平與未來的人間之地。
《佚名新聞》同樣沒有正面觸及抗戰前線。只想躲進小樓的文化記者,因為一個偶然事件,一點一點被卷入抗日洪流中,當他終于打開門,決意給侵略者以正義一擊時,他同時完成了一個非典型的革命者形象。這樣的人物形象在我們的抗戰文學中當不多見。
這兩篇小說,連同本刊第五期刊發的趙暉的《清泰旅社》、第八期上海飛的《殘雪》,當然還有他們和麥家、龍一、畀愚等人諜戰題材的創作,都可視為抗戰題材的非典型創作。與文學史中那些“正面強攻”的抗戰經典有所區別,它們將“抗戰的前線”轉移到了日常生活和每一位革命者的個體生命中。這或許是近年抗戰和革命題材創作的一個新路向。
本期有關乎國族的宏大激越之作,也有探討情感與人性奧秘的幽微深妙之作。家庭也可以成為戰場。肖克凡的《時光從未遙遠》中,已入中年的兒子手持時光望遠鏡,將父母的情感歷程層層剝繭,說書一樣娓娓道來。薛舒的《理想生活》則把一場離婚事件放到了顯微鏡下考量: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生活?不管是拉遠了看還是放大了看,每一個攜帶秘密的人都是一支隊伍,日常生活就是雙方的“前線”。侵略與反侵略、正義與非正義,終有勝負,也必須有勝負,但在情感和婚姻里,無所謂輸贏。不過,就個體而言,總有一種理想生活更值得過,也總有一種心安的方式會讓一個人默默地持守。
向為家國大義奔走的革命者致敬,也向日常情感中認真踏實的生活者致敬。
——編 者
目 錄
光的贊歌
臥榻之側[中篇小說] · 余之言/004
佚名新聞[短篇小說] · 黃 寧/037
中篇小說
時光從未遙遠 · 肖克凡/051
理想生活 · 薛 舒/089
短篇小說
云間特快 · 曉 航/112
留籽 · 郭 爽/124
新浪潮
喂貓[中篇小說] · 重 木/137
非虛構
躍動的山影 · 王劍冰/154
散文
太極人生 · 王兆勝/169
清絕地 · 熊育群/179
盛開在時間深處的花 · 潘向黎/186
把平凡的生活煙火編織成詩歌 · 王計兵/191
詩歌
所獲 · 余 怒/196
戲中山河 · 孫立本/199
媽媽,我已經走到這里 · 姜 娜/202
信息
第五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揭曉/206
人民閱卷
“用大歷史和小細節書寫中國精神”/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