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蒂:海島交響樂
奏鳴曲
山海相連的尖峰嶺,是舉足輕重的一段樂章,是遼闊深邃又歡快奔放的奏鳴曲。
浩大得漫無邊際的尖峰嶺,森林覆蓋率高達98%,植被完整性名列全國前茅,生物多樣性位居世界前列。鋪天蓋地的壯闊林海,將尖峰嶺美成了仙境,山、海相連的自然造化,賦予它雄大深沉的氣質(zhì)。一切妙然天成。卓爾不群的尖峰嶺,一個巨無霸的天然物種基因庫,中國唯一山、海相連且自帶熱帶雨林的風水寶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以熱帶雨林為類型的國家森林公園,入列“世界生物圈”保護圈,獲評“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不斷吸引著國內(nèi)外專家、游客前來考察、觀光。
美麗的尖峰嶺。莊嚴的尖峰嶺。以前觀賞美國敢死隊勇闖南美雨林的槍戰(zhàn)片時,我對原始神秘的熱帶雨林充滿了向往,當我聽從命運的召喚來到了海南島,就迫不及待想要去往尖峰嶺,而當一干文友相約尋找“詩與遠方”,我們不謀而合異口同聲喊出的是“尖峰嶺!”
尖峰嶺,我來了!我像歡快的蜜蜂飛往鮮花盛開的曠野,滿心憧憬踏上新奇的旅程。
跟隨清風和溪水,我們攀登尖峰嶺。越往上越見幽深,翡翠似的山林中,山野氣息的熱帶樹木,展現(xiàn)著獨特的身姿與風情;風騷艷異的奇花異草,散發(fā)著誘人的吸引力;新鮮飽滿的各種野果,向遠道而來的客人點頭致意。
森林靜悄悄的,偶爾傳來幾聲蟬鳴鳥啾,更顯出尖峰嶺的靜謐空靈。
尖峰嶺以“山壁陡峭、壯如毛尖、刺破青天”著稱。踩著地上積得厚厚的枯枝殘葉,高一腳低一腳進入到熱帶森林。由于海拔梯度的變化,尖峰嶺產(chǎn)生了各種形態(tài)的雨林,它們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聚到一起,組合成植被垂直分布帶,喬木、灌木、藤蘿、蕨類、苔蘚高低錯落,生動立體地呈現(xiàn)于我們眼前,展示著大自然堵可思議的運轉(zhuǎn)法則:偉岸的喬木刺向緲緲長空,“欲與天公試比高”,它是生物進化的偉大標志之一;婆娑的灌木厚皮樹、芒箕、鋪地蜈蚣等,密密匝匝擁擠成堆互不相讓;攀爬到樹上纏來繞去的藤蘿,瘋狂地往上空生長;強勁的野草、矮小的蕨類、地毯般的苔蘚,則牢牢抓住土地,頑強地體現(xiàn)出另類的生命姿態(tài)。仔細察看之下,我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各類植物雖然貌似全是綠色,其實疊加遞變各不相同。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遠是那么巧妙和諧。
一面巨大的銀鏡閃入眼簾。到了,鑲嵌在山腰的尖峰嶺天池,熱帶雨林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四周群峰環(huán)繞,湖畔群花爭艷,湖面倒映著群山,白云映照著湖水。金色的陽光從云層間灑落,照耀著澄澈剔透的湖水,湖水流光躍金波光粼粼,猶如一匹閃閃發(fā)亮的綾羅綢緞。我想起梭羅的瓦爾登湖,明白了他為何要棄絕浮華回歸自然。面對一塵不染的尖峰嶺天池——傳說中南海觀音的沐浴凈身圣地,我虔誠地許下心愿,我相信,我所心想的,我所期待的,將一一成為現(xiàn)實。
尖峰嶺山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洞。“南海仙山”尖峰嶺天池的美景風光使旅游海報相形失色,在此地待上一整天的念頭非常強烈,但尖峰嶺還有太多的地方要去游覽,還有太多的事物要去見識,這不,更為誘人的熱帶雨林正在向我們招手呢。
尖峰嶺保存了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在這片浩大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大量珍稀、瀕危得國家級保護植物,其中有樹齡千年的“通天樹”盤殼櫟,有起源古老的殘遺植物海南粗榧,有外形酷似梅花鹿、被當?shù)乩杳缤顬樯駱涞穆箻洹钪氖枪爬嫌篮愕闹参镨鴻濉H藗兲崞疬h古時代,桫欏與恐龍總是成雙成對出現(xiàn),它們是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志。地球經(jīng)過數(shù)萬年演化,恐龍早已絕跡,無數(shù)個漫長的時代過去后,古老的蕨類也幾近滅絕,“木本蕨類植物”只有桫欏碩果僅存,活成人們所稱的“植物活化石”,可見其生命力是何等頑強。真是活久見。要見到桫欏可不容易,而在尖峰嶺熱帶雨林里,以群落的方式分布著三大種類的桫欏樹:白桫欏、黑桫欏、大葉黑桫欏,樹齡200年以上的桫欏就有三棵。遠遠望去,桫欏就像一柄柄撐開的綠傘,也像一把把超大的蒲扇。在這里,我恍若回到混沌未開的上古時代,可以盡情想象史前的時間,可以凝神聆聽來自遠古洪荒的跫音。
一直以來,人類與森林相依為命,醫(yī)治疾病的中藥也需要森林。熱帶雨林里很多植物可以用作藥材,世上許多的藥材來源于雨林。海南島有“南藥之庫”之稱,可入藥植物約2000種,達全中國藥材的40%。我們在尖峰嶺雨林中行走,觸手可及的“野草”竟然大多是草藥。長期以來,尖峰嶺向國內(nèi)外源源不斷提供大量藥材:“抗癌先鋒”海南粗榧,別名“倒吊金鐘”的牛大力,四大著名南藥檳榔、益智、砂仁、巴戟,還有沉香、靈芝、金銀花、雞血藤等……尖峰嶺出產(chǎn)的吉貝、檳榔、沉香、降真香,是海南島加入世界貿(mào)易的珍貴物品。
不只是草藥漫山遍野,每天都有各種花朵在尖峰嶺迎風綻放。開著美麗小白花的盾葉苣苔,是海南植物特有種,“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生命的力量。海南馬兜鈴,花色絢麗、花型獨特、花朵玲瓏,好看得令人吃驚。尖峰霉草、尖峰馬兜鈴、尖峰水玉杯,都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新植物種類,形似紅色燈籠的尖峰水玉杯僅見于尖峰嶺,植株極少十分罕見,它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的植物多樣性資源,也證明了尖峰嶺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良。
植物種類的多樣,自然生態(tài)的完好,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庇護所,豹貓、原雞等一大批國家級保護動物,在尖峰嶺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在密林中穿行,驚飛起很多昆蟲。尖峰嶺雨林中,昆蟲軍團浩浩蕩蕩,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它們在這里會生活得很愜意。然而,對于小小的昆蟲來說,捕獵者無處不在,雨林的生物多樣性,使得小鮮肉們危機四伏。昆蟲最大的敵人是鳥類,蜘蛛、蜥蜴、壁虎、毒蜂也是它們的死敵,躲避天敵是昆蟲最重要的生存法則,它們必須想辦法保全自己,隱身術就是它們的花招之一。昆蟲大多是偽裝高手,擅長巧妙的擬態(tài)、變色偽裝術,手段更高明的蟲子還很會裝死。在2019版的《國家動物保護名錄》中,尖峰嶺葉、同葉晉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新貴,葉就是極其狡猾的偽裝大師,無比的耐力、持久的靜默能使它躲過種種危機和災難。
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斗艷,只為了吸引昆蟲前來授粉,而比花朵還要美麗的蝴蝶,前身卻是丑陋的昆蟲。蝴蝶幼蟲是許多捕食者垂涎欲滴的美味,逃脫厄運的幼蟲長大成蛹,然后破蛹而出化蛹成蝶,最終完成華麗的生命蛻變。大自然的恩賜讓蝴蝶成為“會飛的花朵”,它們四處起舞炫耀美貌,除了南極洲,地球上到處有它們翩躚的舞姿。海南已發(fā)現(xiàn)的蝴蝶種類超過650種,居全國首位,其中包括一百多瀕危、珍稀、海南特有種。極為罕見的金斑喙鳳蝶,是世界上最名貴的蝴蝶,被列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委員會R級(頂級),是中國特有珍品、唯一的蝶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享有“國蝶”“蝶中皇后”“蝶之驕子”“夢幻蝴蝶”“世界動物活化石”美譽,它可是尖峰嶺的常住民。
我在尖峰嶺見過很大的樹膠,比我平日里吃的果凍還要大。樹膠是一些昆蟲的美食,葉和陽彩臂金龜最心愛的食物就是它。昆蟲類大象級別的陽彩臂金龜,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別看它爬行時動作遲緩,飛起來可就判若兩人了。除了步甲、螳螂等吃肉,絕大部分昆蟲是素食者,就連張牙舞爪的赫氏鍬甲、貌似強悍的瑞奇鍬甲也不例外。
觀林海日出,是尖峰嶺上不可錯過的項目。傍晚,我們登上頂峰。一朵朵白云迎面撲來,山峰仿佛飄浮在云層上。晚霞把天邊映照得通紅,夕陽的余暉將我們渾身鍍上金色,漸漸降臨的夜幕則給山林染上一層濃重的墨色。尖峰嶺上空氣負氧離子極高,林間彌漫著花草樹木的芳香,來一次愜意的深呼吸,我簡直想唱歌。文友們跳躍著喊叫著,舉起雙臂在空中瘋狂地揮舞。我們搭帳篷露營,摘下樹枝鋪在地上當床墊,無論男女都開懷暢飲,個個比平日里酒量大增,據(jù)說是因為這里的空氣和泉水無比純凈。篝火熊熊燃燒起來,男同胞鬧著要捉老鼠來燒烤,說尖峰嶺的每條生物鏈都綠色無害,被女士們口誅筆伐,只好悻悻然作罷。
晚霞漸漸隱退,夜幕悄悄降臨,月亮和群星升起,皎潔的月光灑滿幽暗的山谷,清輝籠罩著沉靜的山峰,嶙峋的群山萬壑變得柔和。海南的星星數(shù)量很多且特別干凈,尖峰嶺上的星星似乎伸手可摘。此時此刻,紅塵中的喧囂全然消退,世界呈現(xiàn)出空靈之美,耳畔只有昆蟲低鳴花朵低語,有時也聽到樹上果實掉落地上的聲音。城里未曾有過的這寧靜安逸,讓我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我靜靜地仰望蒼穹,凝視天空中閃閃爍爍的星辰,體味著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心聲:世上最美的東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處的真實。
黎明時分,我虔誠地迎接啟明星的顯現(xiàn)。山上氤氳著一層薄霧,像一條透明的長紗巾,環(huán)繞著山峰輕輕飄蕩,我們仿佛在云中漫步。尖峰嶺云海翻涌,云霧變幻萬千,宛如人間仙境,讓人捉摸不透。朝霞從頂空撒下輕柔的光線,森林籠罩在柔和的晨曦中。莊嚴的時刻到了!頃刻間,壯麗的紅日一躍而出,橘紅色陽光穿越云朵的縫隙,萬丈光芒照耀著大地。“朝陽甫出,而山已明”,隨著第一縷陽光躍過地平線,森林里更是顯得生機勃勃,萬物生靈迎接著朝陽,共同奏響美妙的森林晨曲。遠方,壯闊的海面碧波蕩漾,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山、海之間氣象萬千。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我唯有梭羅那般的切身感受:“整個身體只有一種感覺,每一個毛孔都吸取著快樂。”
音畫交響詩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交響樂中,鸚哥嶺是一首音畫交響詩,是全曲的抒情中心。
森林氣質(zhì)各不相同。鸚哥嶺森林氣質(zhì)粗獷彪悍,與它高大的山體和特別的位置有關。山形酷似鸚哥嘴的鸚哥嶺,是海南第二高峰,是海南陸地的中樞,是海南島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是海拔落差最大、自然景觀最豐富的景區(qū),是海南最年輕、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郑浅V^,常在于險遠”,王安石這段話我們都背誦得滾瓜爛熟,因為“險以遠,則至者少”甚至許多地方人類從未踏足,原生態(tài)的鸚哥嶺美極了,我第一次見到這么美的樹林:有的樹上開滿鮮花,有的樹上掛滿蘭草,有的樹上長滿靈芝,有的樹上布滿苔蘚;野牡丹花身段低些,在陽光下楚楚動人。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踩著地上厚厚的雨林苔蘚,每一腳都像踩在松軟的地毯上。
往更遠處走,往更高處行。山路兩旁是遮天蔽日的五針松,間雜著鸚哥嶺特有的高山杜鵑花,山崖下是歡欣跳蕩的溪澗,溪畔是賞心悅目的梯田……越野車左轉(zhuǎn)右轉(zhuǎn)轉(zhuǎn)過無數(shù)的彎道后,把我們帶上了鸚哥嶺腹地中的高峰村——海南島海拔最高的黎族村落,南渡江(其中一源)就發(fā)源于此。崎嶇的山路、茂密的森林、美麗的河流和純樸的村民,共同將高峰村構(gòu)建成一方世外桃源。鸚哥嶺孕育了無數(shù)河流湖泊,密如蛛網(wǎng)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塑造出豐富的地形地貌,影響著全島的氣候,主宰著海南島的水系形態(tài),為動植物提供不竭的水資源。為了保護水資源,為了對熱帶雨林實施整體保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qū)域內(nèi)的村莊都要整體遷移,地處生態(tài)保護最核心區(qū)域的高峰村,已于三年前啟動了生態(tài)搬遷。世間再無高峰村,取而代之的是海南第一個生態(tài)移民搬遷村:銀坡村。
國外有一門島嶼生物地理學,該學科認為生態(tài)復雜性與動植物種類具有“正相關關系”,的確,有一種隱秘的力量維持著大自然的平衡。鸚哥嶺為生物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成為我國重量級的生物物種天然基因庫,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世界性“瀕危”“易危”物種極多,新記錄的動植物數(shù)目遙遙領先,其中的伯樂樹只能在鸚哥嶺上覓得仙蹤。在鸚哥嶺采集到的塔麗灰蝶新亞種,命名為“塔麗灰蝶海南亞種”,此發(fā)現(xiàn)也是一個中國新紀錄屬。鸚哥嶺昆蟲種類極多,珍稀昆蟲不計其數(shù),極為珍稀的水生昆蟲中華鱟蜉和海南巨黽就選擇在此地刷存在感。蛇蛉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指示性物種,只能生活在原生林中,它的發(fā)現(xiàn)無可辯駁地證實鸚哥嶺始終保持著原生狀態(tài)。
鸚哥嶺不僅鳥類繁多,而且數(shù)量龐大,觀測記錄到的鳥類超過海南森林鳥類總數(shù)的90%,被視為“海南林鳥多樣性”代表地。鳥兒在這兒生活樂無邊,不用忍受寒冷、不愁食物匱乏,也不必長途遷徙當候鳥,它們幸福得四季放歌,唱出大自然中最動聽的聲音。在鸚哥嶺,隨處可見小鳥躍上枝頭,翻飛間露出色彩斑斕的翅膀,這是它們最鮮亮的求偶廣告。觀賞鳥兒真是一種享受,不過在我眼里小鳥基本上是一個模樣,這鳥那鳥傻傻分不清。行家里手可就不同了,他們眼力非凡,什么鳥什么樣一目了然。讀到過一位“鳥叔”寫的神文,他在鸚哥嶺看到的鳥兒有:黑枕王鹟、印支綠鵲、銀胸絲冠鳥、紅頭咬鵑、褐胸噪鹛、栗頰噪鹛、黑喉噪鹛、灰喉山椒、白喉冠鵯、灰頭鴉雀、紅翅鵙鹛、紋胸鷦鹛、紅尾歌鴝、斑尾鵑鳩、塔尾樹鵲、純藍仙鹟、綠鵲、冕雀、山皇鳩、大盤尾、小盤尾、黃冠啄木鳥等,還有海南特有種海南畫眉、海南柳鶯、海南孔雀雉,以及極為罕見的“全球性易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山鷓鴣、海南虎斑鳽。果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古人誠不我欺也。鸚哥嶺是觀鳥拍鳥經(jīng)典景點,每年春季,鸚哥嶺的最佳觀鳥時節(jié)到了,海內(nèi)外游客、攝友、鳥類發(fā)燒友也會如期而至,不少震撼級“大片”隨之問世。
“植物天堂、動物樂園”鸚哥嶺,還棲息著許多不同尋常的野生動物。
長著大翅膀拖著長尾巴的海南鼴鼠,是一種會飛翔的樹棲動物,屬于野生動物海南特有種,是鸚哥嶺最具標志性的動物之一。它具有超靈敏的嗅覺,白天躲在樹洞里,輕易不露尊容,夜里才出來探頭探腦,確認沒有危險后開始活動。即使遇到異常情況,它也非常鎮(zhèn)定,迅速鉆入地下,身體依然靈巧。順便一提,在情報界,“鼴鼠”有著特殊的含義,指名義上為某情報機構(gòu)工作、實際上卻是積極為敵方情報機關效力的間諜,也就是神通廣大又臭名昭著的“雙面間諜”。
五顏六色的毒蜘蛛暗藏殺機,阿霞曾教我如何躲著它們走。圓鼻巨蜥兇猛好斗,阿剛曾說它其實欺軟怕硬。大蜈蚣是灌木叢中的暗殺高手,我知道公雞、蝎子和螞蟻是它的死敵。最讓我害怕的是蛇,盤在樹上的一條橫紋翠青蛇,把我嚇得魂不附體落荒而逃,當?shù)匦』锇橐姞罟笮Γ麄兯究找姂T滿不在乎。
花花綠綠的蛇,是自然進化的神奇產(chǎn)物,一億多年后,滄海早已變桑田,蛇依然橫行天下,既會爬也會飛,能蟄伏也能出擊。它是西方的神話動物,正是源于古希臘神話傳說,蛇成為全世界的醫(yī)藥標志。黎族中的“美孚黎”也認為蛇是有神力的,同樣將蛇視為圖騰,在文身或文臉時都會刺上蚺蛇狀的花紋,因此“美孚黎”也被稱為“蚺蛇美孚”。通體翠綠的毒蛇竹葉青,一招致命的蛇蝎美人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蟒蛇,世界上最長也最危險的劇毒蛇王眼鏡王蛇……都在鸚哥嶺找到了它們的伊甸園。
蛇只能在地面上伏擊,而它的天敵蛇雕卻在空中虎視眈眈。蛇雕棲居于深山密林,在高空盤旋飛翔時鳴叫似呼嘯,讓我不由想起梭羅筆下的那只鷹:“它并不是很孤獨,倒讓它底下的整個大地顯得很孤獨。”蛇雕的海南亞種也是中國特產(chǎn)亞種,是僅分布于海南的留鳥,主要棲息于鸚哥嶺,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蛇雕體型雖小,卻是個狠角色,捕蛇的方式很血腥,享用大餐的樣子很雷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人類臆想出來的意象,蛇雕將整條蛇生吞確是血淋淋的事實。也許你沒聽說過蛇雕,至少知道“飲鴆止渴”這個典故吧?沒錯,古人說的“鴆”就是蛇雕。
雨林中有很多長相怪異的動物,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造就出海南獨特的兩棲爬行動物,它們具有獨特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蛙類的模樣千奇百怪,但在黎族人心目中,在水里生長的蛙,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神物。《蛤蟆黎王》書中傳說青蛙有神性善巫術,能噴出毒氣令人昏迷,曾打敗五指山的官兵,因而被推舉為新黎王,因此,在黎族文身、服飾圖案中有許多蛙的形象,在稱為蛙鑼的銅鑼上也鑄有蛙紐。黎族還認為蛙能避邪,能給人帶來好年景,甚至能左右風調(diào)雨順,所以“砍山欄”燒山時必須聽到蛙鳴,否則會觸犯神靈造成減產(chǎn)。
海南蛙的種類多達幾十種,它們是大自然中不可替代的一群:圓頭圓腦的海南湍蛙、體型超小的小湍蛙、極耐高溫的海南海蛙、長相詭異的海南擬髭蟾、體型窄長的海南溪樹蛙,以及細刺蛙、海南疣螈、眼斑小樹蛙、鱗皮厚蹼蟾等,它們在鸚哥嶺各有生存之道。海南小姬蛙,多好聽的名字,這種玲瓏可愛的小姬蛙,是首次在鸚哥嶺發(fā)現(xiàn)的新物種。鸚哥嶺樹蛙在鸚哥嶺被發(fā)現(xiàn)、被確定為新種并以發(fā)現(xiàn)地命名,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情,標志著它得到了全世界分類學者的認可,以后世界上此類物種都將被稱之為“鸚哥嶺樹蛙”。樹蛙智商很高,雌蛙結(jié)群將卵產(chǎn)在水坑邊的樹枝上以免被天敵吃掉,卵在樹上孵化成小蝌蚪,蝌蚪掉進坑里長大成蛙,寶寶頑強求生的毅力和本領令我嘆服。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多美的畫面和意境,我在鸚哥嶺體驗過:入夜,山林萬籟俱寂,唯有蛙聲如雨。這種奇妙經(jīng)歷終生難忘。
鸚哥嶺以讓人難以置信的自然美景,以奇特的地質(zhì)、水文、生態(tài)景觀,吸引著國內(nèi)外專家經(jīng)常前來實地考察,也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旅游探險家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