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新力量·東北網絡文學周”系列活動在吉林長春舉行
8月28日至29日,作為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重點活動之一,由中國作協、吉林省委宣傳部指導,吉林省作協主辦,遼寧省作協、黑龍江省作協、內蒙古作協協辦的“中國文學新力量·東北網絡文學周”系列活動在長春舉行。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路寶,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包宏烈,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月冬,吉林省作協主席金仁順,吉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景鳳鳴,黑龍江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趙儒軍,遼寧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恒軍,內蒙古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海山,吉視傳媒總經理由志強,長影集團副總經理劉威,長春市文廣旅局局長張輝勇,吉林動畫學院董事長、校長鄭立國等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吉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亮主持。
曹路寶致辭
曹路寶表示,網絡作家是中國文學新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網絡平臺的迅速發展,“90后”“00后”網絡作家不斷涌現,他們的作品貼近當下青年的生活經驗和情感世界,成為記錄時代脈搏的重要文本,其嶄新的視角和語言風格也為文學注入了年輕活力。聚焦文學新力量特別是東北網絡文學的發展,是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文學與影視深度融合、構建文化產業新生態的關鍵舉措,也是培育文學新生力量、壯大文學創作隊伍的戰略選擇。希望作家們深耕生活沃土,將目光投向東北大地轟轟烈烈的改革發展實踐、投向普通勞動者奮斗奮進的火熱生活,努力創作出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又經得起時代和歷史檢驗的優秀作品,展現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生動圖景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希望各方力量攜手并進,共同營造有利于文學新力量茁壯成長的優良生態。
胡邦勝致辭
胡邦勝表示,文學與影視同氣連枝、相輔相成。影視的繁榮發展,迫切需要優質的文學內容加持;文學的破圈發展,迫切需要影視的多形態轉化。中國文學正處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亟需更新文學觀念,構建“大文學觀”。要推動不同文學形態的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要推動文學從文本形態向跨媒介形態轉化;要匯聚專業化創作與大眾化創作的合力;要突破“圈層化”藩籬,營造年輕作家脫穎而出的文學生態。他表示,網絡作家是中國文學新力量的生力軍,要走出書齋、深入生活,站在文化強國的新起點上積極呼應時代變化,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心靈史。東北是中國文學和影視的重鎮,文學與影視要積極作為,為東北振興作出新貢獻。
包宏烈、景鳳鳴、金仁順先后發布第二批全國文學作品著作權保護與開發平臺新銳作家庫及價值優選庫、《東北地區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吉林作家作品推薦榜。《作家》主編宗仁發發布“新力量再出發”文學新秀培養計劃,并與鄭立國、時代文藝出版社社長吳剛一起,與新銳作家史玥琦、張君怡、周燊、張林簽約。活動現場舉行了吉林省短劇創作生產聯盟暨長影短劇中心成立儀式,吳月冬、金仁順、由志強、劉威、鄭立國共同上臺揭幕。
主旨演講環節,編劇王興東、余飛及作家葛水平、石一楓圍繞“文學與影視雙向賦能、相融共生”進行演講,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瑋、網絡作家沐清雨圍繞“新大眾文藝與網絡文學新力量”進行演講。
王興東演講
“為什么要向文學要力量?因為文學創造的人物源于生活,源于作者的獨立思考。全世界電影所面臨的危機都是一樣的,就是缺少好劇本,缺少對生活的發現。在生活中發現新故事、新人物,這是最重要的。”王興東表示,電影作品首先需要文學作品作為基礎,有好的文學創作,才能有好的文學作品。文學與影視的關系是“授權”和“被授權”、“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影視需要對文學、對原創劇本負責,不能隨意改編。他談到,人工智能在今天表現出巨大的爆發力,其在影視行業中的深度應用,將有助于增強影視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成為推動建成電影強國的重要軟實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文學的原創力。
余飛演講
余飛認為,對資本、數據和流量的盲目追求,讓影視行業遭受了嚴重危機,內容的“空心化”讓作品失去了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對人性的復雜探討和對語言的敬畏與創新,最終失去觀眾的尊重與信任。而破解危機的根本辦法,就是“回歸本源,重拾文學性這把金鑰匙”,通過文學性去對抗審美疲勞、提升藝術品格、拓展內容邊界,與觀眾建立牢固的共情紐帶,延長作品的藝術生命。“讓我們共同努力,創作出不僅能填充時間、更能占據心靈,不僅能博人一笑、更能引人深思,不僅是一時的話題、更是時代印記的作品,唯有如此,中國影視才能以其不可替代的深度、溫度和厚度,重新贏得觀眾的衷心熱愛與尊重。”
葛水平演講
葛水平談到,文學經典是歷經時間沉淀的文學瑰寶,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內核,影視化則為其插上了傳播的翅膀。要做好文學經典的影視化改編,就需要堅守原著的精神內核,忠實于原著的主題、人物與藝術主旨,留住那些能引發心靈共鳴、啟迪思想的精華;在尊重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深入研究史實史料,結合時代特色進行藝術化創新;擺正創作心態、厚植匠人精神,沉下心來推敲原著的創作意圖,把握其價值精髓。“改編應該是給經典添彩,而不是拆臺,要讓影視作品成為原著的‘擴音器’,而不是‘變形鏡’。”
石一楓演講
“作為‘講故事的人’,我們要如何講出新的故事?”在石一楓看來,故事的來處就是生活,“善于講故事的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憑空編織故事時,無論怎么費心思、開腦洞、反復推演、精密計算,都不如從生活里得到的一個小小感觸來得巧妙而貼切”。關注現實是中國文學和電影的偉大傳統,最優秀的文學和電影,都能夠給我們提供一雙新的看待生活的眼睛,讓我們知道真正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研究藝術,歸根結底還是在研究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李瑋演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我們從數字化時代邁向數智化時代,網絡文學及其相關產業率先受到數智化技術影響,出現新的發展樣態和趨勢。”李瑋談到,人工智能與網絡文學的融合已不可逆轉,這種融合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在重塑網絡文學的創作生態、內容生產模式乃至行業發展方向。網絡文學正以積極姿態迎接數智化時代的產業革命,這種面對新時代、新技術、新變革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是中國網絡文學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國網絡文學能夠在全球文化產業競爭格局中提供“中國經驗”的奧秘所在。
沐清雨演講
沐清雨從“行業文的成長之路”切入談到,今天的網絡文學正在經歷從“流量追逐”到“價值深耕”、從“個人表達”到“時代對話”的深刻蛻變,行業文便是這場蛻變的一個切面。曾經的行業文或許更側重于職業光環的塑造,但在新大眾文藝語境下,讀者開始較真作品的細節真實和專業知識,其背后是大眾對真實性與情感共鳴的迫切需求,他們渴望在文字中看到自己的生活,這正是網絡文學新力量需要在創作中回應的核心訴求。今天的行業文不僅要寫大眾想看的,更要寫大眾需要被看見的,“讓大眾在故事里看見自己、理解他人、相信未來,是行業文在新大眾文藝浪潮中的重要使命”。
上半場論壇
開幕式后舉行了圓桌論壇對話活動,金仁順主持論壇。上半場論壇以“新時代文學的多元力量與無限可能”為主題,魯引弓、意千重、袁子彈、葛競圍繞主題展開對談。大家談到,文學創作的可能性建立在深入生活、深入史料的基礎上,只有下大力氣去了解書寫對象的來龍去脈,才有可能將作品寫得真實動人。面對短劇的沖擊,今天的影視行業創作者應當堅守自身的特色與審美,兒童題材作品更需要進一步加強想象力和創造力,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找到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下半場論壇
下半場論壇以“精品化創作與東北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徐公子勝治、徐二家的貓、月影風聲、鄭薇、王妍就這一話題展開交流探討。大家談到,要推動東北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寫作者深扎東北的廣闊地域,充分打開情感維度,融入工業文明、本土風貌等特色元素,也可借鑒《漫長的季節》等優秀影視IP的創作經驗。無論創作何種題材,創作者都應當堅守初心,確保作品的思想深度與價值引領,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閱讀選擇,助力行業良性發展。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網絡作家書寫新時代吉林座談會,與會作家圍繞自身創作歷程及未來創作計劃展開交流分享,表示將用心用情寫好吉林故事、東北故事、中國故事。胡邦勝出席會議并講話。此外還舉行了“網絡文學名家進校園”活動,網絡作家意千重、沐清雨、八匹、羽軒W、銀月光華、千羽之城及學者吳金梅、李克等走進吉林動畫學院電影學院,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中國作家公開課”邀請葛水平、石一楓走進書店為讀者授課,旨在推動優質文學資源直達基層;“新意、新質如何誕生——青年文學創作座談會”同期舉行,史玥琦、張君怡、周燊、張林等青年作家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
與會嘉賓還參觀走訪了中國一汽NBD總部、長影舊址博物館、春京西吉林省近現代史展館等地,感受吉林在時代變遷中發生的巨大變化。
開幕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