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到中國去》:展現國際友人投身中國抗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徐妍迪  2025年08月28日23:22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旅奧華文作家方麗娜創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到中國去》,向讀者呈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醫生雅各布·羅森菲爾德(中文名羅生特)和理查德·傅萊為逃離納粹迫害,在時任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的幫助下從維也納逃往上海,繼而奔赴中國各地投身抗戰。小說以兩位真實人物為原型,從國際友人的視角重述1939年至1949年間中國抗戰與革命的崢嶸歲月,再現了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艱苦卓絕的抗爭,為我們走近抗戰歷史提供了獨特視角。

    在奧地利發現新題材

    “歐洲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的自然、歷史、宗教、藝術等觸動了我,讓我開始寫作。”1998年,來自河南商丘的方麗娜考入奧地利多瑙大學,遠渡重洋深造。隨后,她定居在有“音樂之都”之稱的維也納,這座城市濃郁的藝術氛圍喚醒了她對寫作的渴望。

    方麗娜形容文學是一種“回望”。在她看來,與故鄉拉開距離時,才能獲得躬身反照的機會,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才能產生不受拘束的想象。于是,她將鄉愁和對文化碰撞的思考融入文字,在2005年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云中漫步》。此后,文學創作的種子在維也納生根發芽。

    2010年,受中國作家協會邀請,方麗娜進入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習,成為學院自1950年創辦以來接收的首位海外學員,她的創作也開始進入專業化階段。在邊學習邊創作的過程中,方麗娜開始探索如何利用旅奧華文作家的身份,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向中國讀者呈現跨文化故事。

    “我最開始主要圍繞海內外底層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惑,創作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這成為支撐我創作長篇小說的基礎。”方麗娜充分發揮旅居奧地利的優勢,結合自己與奧地利丈夫的相處經歷,以文化碰撞和跨國婚姻為題材進行寫作,在呈現中外文化差異的同時,精準捕捉人類共通情感,并將其自然流露于文字之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雅各布·羅森菲爾德、理查德·傅萊兩個名字跳入方麗娜的視野。作為活躍在中國抗日戰爭一線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奧地利猶太醫生,他們的故事卻湮沒于歷史洪流之中,這令方麗娜感到遺憾。“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我特別震驚,白求恩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羅生特和理查德卻鮮為人知,我覺得有責任以文學的形式呈現他們的故事。”于是,方麗娜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到中國去》。

    凸顯國際主義精神

    1939年,兩位奧地利猶太醫生遭納粹驅逐,在時任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的幫助下逃亡上海。隨后,羅生特先后在新四軍、八路軍、東北野戰軍行醫,在擔任新四軍衛生部顧問期間開辦華中衛生學校,為新四軍培養了一批批醫療人才;理查德·傅萊前往晉察冀邊區,在“白求恩流動醫療隊”工作,并率先在中國制造出青霉素,拯救了無數戰士和傷病員的生命。二人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完成了從“被迫逃亡中國”向“主動到中國去”的轉變,被稱為“奧地利的白求恩”。

    2010年前后,方麗娜在奧地利華文網站上看到了關于兩人事跡的片段,幾行文字簡單地介紹了他們的生平,讓方麗娜十分好奇。“他們在中國的經歷橫跨東西、縱橫南北,我開始有意關注他們,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方麗娜拜訪了理查德的后人,聽他們講述父母的故事。

    “我覺得至少得有20本書才能把這本書撐起來,因為小說背景太沉重了,人物故事背后涉及的史實也很多。”為了獲取更多素材,方麗娜查閱了大量文獻書籍,包括《奧地利人在中國》(德語版)、《中國共產黨簡史》以及歐洲史、世界史相關著作等。她還從奧地利漢學家卡明斯基那里借來了他主編的《中國的大時代——羅生特在華手記》,幫助自己揣摩角色的內心世界。除此之外,方麗娜還走訪了多個歷史紀念館,從館中陳列的文物或老照片中感受當時的社會環境。

    在真實故事和歷史細節的基礎上,兩位主角從塵封的歲月中蘇醒過來,以生動、立體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眼前。在書中,自幼生活優渥、從未出過大力氣的理查德和戰士們一樣扛著藥品,一路翻山、爬坡,急行一夜到達聯絡站,掙扎著吃了幾口面就倒在炕上睡過去。羅生特將西裝皮衣束之高閣,像給患者裹繃帶一樣認真細致地給自己打綁腿,還學會了用手槍……

    除了羅生特、理查德兩位主角外,《到中國去》還塑造了大量立體、生動的歷史人物,有救助猶太難民的時任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學醫救國投身抗戰的新四軍軍醫處處長沈其震、支援中國抗戰執行轟炸和運輸任務的美國第14航空隊中尉謝爾曼……在書中,方麗娜用文學的筆法還原了不同國籍、不同身份、不同立場的人如何團結在一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是中國青年/我們的熱情染紅了中國大地/使這神圣的祖國/獲得自由與豪氣”。《到中國去》中引用羅生特在蘇北根據地寫下的一首中文詩,凸顯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兩位主人公為代表的國際友人,將自己的命運與中國人民的抗戰歷程交織在一起,穿越時光散發著恒久的光芒。

    以文學豐盈歷史的骨架

    “文學可以用它獨有的手法,通過情節、對話,讓歷史人物向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和情感。”方麗娜形容這部小說是“文學與歷史的對望和碰撞”,真實的歷史事件是小說的骨架,鮮活生動的文字賦予其血肉,她渴望在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的張力中,還原中國抗日戰爭崢嶸歲月中的人性光譜,以此向人類共同期盼的和平、人性與尊嚴致敬。

    《到中國去》基于真實歷史事件,在8月4日舉行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學坐標——長篇小說《到中國去》新書發布暨創談會”中,與會嘉賓圍繞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展開對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鴻提到:“這部小說大的邏輯是非虛構的,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歷史揭示出人類曾經的命運,也很可能是我們未來的命運。”她表示,兩位奧地利醫生能逃離納粹的魔爪來到中國,源自何鳳山的人道主義精神,“從小說的許多細節里,我們都能看到中華民族所展現出的胸襟和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羅生特在集中營的生死邊緣掙扎,卻在中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理查德在延安的窯洞里研制土制青霉素,用科學的力量挽救傷員。“抗戰期間,一批文化背景、專業技能各異的國際友人帶著理想主義的關懷和反法西斯的信念來到中國。他們中有醫生、有記者,他們自覺投身中國的抗日戰爭,可以說是和中國人民共同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動人樂章。”方麗娜說,“文學可能也有它的命運,小說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出版可以說是生逢其時、水到渠成。”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777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