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影像版話劇《青蛇》—— 數字技術再現話劇之美
話劇《青蛇》劇照。
柴美林攝
2025中國國家話劇院“CNT現場”高清展映季正在各地30余家劇場展開。首演于2013年蛇年的《青蛇》,在又一個蛇年以新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后,始終保持著一票難求的超高人氣,表明該劇像亮相此次展映季的《生死場》《趙氏孤兒》《大宅門》《北京法源寺》等一樣,已成為經受觀眾和時間檢驗的話劇經典。
“CNT現場”通過數字化、多機位實時拍攝與切換等技術,打破傳統劇場物理空間、觀演關系、地域的局限,實現線上觀眾對舞臺現場的沉浸式體驗。透過角度多樣、景別豐富的高清影像,許多當年看過《青蛇》演出的觀眾感嘆,演員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與服飾紋路美不勝收,眼前的近景和特寫鏡頭與記憶中的舞臺場景完美連接。
話劇《青蛇》根據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編劇、導演田沁鑫以戲劇人物分屬三界的立意,對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作出全新解讀,賦予這個發端于宋代的傳奇故事別致的古典韻味、清新的東方禪意與脫俗的現代氣息。劇中許仙是普普通通的人,是現實主義者;白蛇想成為有情有義的人,試圖忘記自己曾是妖;青蛇即使成了人,也清醒記得自己做過妖;法海想成為佛,但要與心魔決斗。他們無法得償所愿,都要通過修行找到出路的設定,讓觀眾既能共情,也能看到希冀。
該劇以江南民居“版筑泥墻”為靈感打造的舞美主體,在燈光、多媒體、音樂、水與霧等的配合下,營造出煙雨迷蒙的江南氣韻、絕美空靈的東方意象。當法海和著童聲吟唱的南宋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煙霧繚繞中雙手合十出場,以現代語言介紹自己;當青蛇、白蛇在水汽彌漫中扭動著腰肢現身,說出“想成人”的愿望;當莊嚴的金山寺、詭譎的魔幻世界、曼妙的人間臨安城等場景自如切換……人物形象與主題立意有破有立,與觀眾建立情感關聯。
劇中的白蛇與青蛇,不再是大多數白蛇題材文藝作品中主角與配角、主人與丫鬟式的關系,她們代表兩種女性形象,訴說女性的兩種情感狀態。白蛇美麗端莊,以相夫教子為己任,青蛇率真直接,最終流下人的眼淚,嘗到做人的滋味。法海亦顛覆觀眾的認知,他氣質干凈、亦莊亦諧,因為慈悲惹下波瀾,也因為理解放下執念。
幾位主要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離不開演員的精彩塑造。秦海璐與袁泉都有7年的戲曲功底,她們分別用自如的云步和漂亮的身段,演繹青蛇既叛逆又幽默、時嬌媚時可愛的“矛盾綜合體”,演繹白蛇大氣成熟又活潑靈動,外在溫婉難掩內在的熱情。辛柏青用層次分明的表演,演繹出人物從堅定修行到內心搖擺,再到最終覺悟的過程,讓觀眾看到了一個角色的成長與蛻變。
秦海璐、袁泉、辛柏青的表演,讓人想起《生死場》中的韓童生、倪大紅,《北京法源寺》中的奚美娟、周杰、賈一平,《大宅門》中的劉威、朱媛媛等演員的表現,道出優秀的演員都有頗高的自我修養。演員要想賦予角色生命與靈魂,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與認真的創作態度。
話劇《青蛇》自2013年香港藝術節首演后,曾在國內多個城市巡演,并受邀亮相美國肯尼迪藝術節、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以古典與現代元素交融之美,為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貢獻戲劇藝術的力量。期待未來“CNT現場”能在海內外開枝散葉,讓更多觀眾借助《青蛇》等作品的高清影像,領略中國戲劇、中國藝術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