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詩歌專輯 《詩刊》2025年第8期|艾蔻:白求恩:不死鳥的獻身(節選)
永遠不能忘記發揚我們的自我犧牲、獻身他人,以及熱愛同志的精神。
——諾爾曼·白求恩
1
窗外閃動著白衣翩翩的身影
醫學生們正列隊經過
銅塑的雕像——
他背著醫藥箱,坐在石頭上
那時他剛到晉察冀邊區不久
靈巧的左手還沒有傷口
村民們收到了好消息
轉頭就看見騎馬的外國人
身材健碩,笑著
用生硬的中文打招呼
又旋風般消失在山路拐彎處
301 階梯教室,油畫的醫生
與講臺相距七米
他的側面
陷在燈下編撰教案
醫者,師者
深邃的情感向來無聲勝有聲
傳遞著技術與責任
另一個側面他用來寫日記
四十九歲生日
通宵達旦,第十九臺手術已接近尾聲
2
一個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踐行者
該怎樣燃燒生命之火
如果這個人追崇理想主義
關注人類命運,又熱愛藝術
在遙遠的北美洲
他倚著鋼絲床
透過窗戶欣賞湖光山色
抑或坐在沙發轉椅上,悠閑地
用打字機敲出一大段詩行
他也曾奔忙于歐洲
演講,喧嘩,振臂高呼
一個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踐行者
要抱有怎樣的堅定和執著
才能甘愿深陷一場
又一場
遍布艱險的戰爭
去從事一種
遠遠有別于可量產的醫療器械的
可贏得財富和追捧的
有別于論文、酒會、高端論壇的
醫學——戰地救護
3
從延安到晉察冀
中華民族的不屈與正義
照亮了他一度灰暗的眸子
他接受了,理解了,也表達了
愛是不遠萬里的奔赴
愛是永恒而強烈的渴求
他冒著空襲的炮火
日以繼夜,趕往那寫滿未知
卻又神奇的
仿佛為他量身定制的所在
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
戰爭現在進行時
4
僅僅從戰爭龐大的體量、復雜性、
地理名詞和統計學
得出種種觸目驚心的數據
遠不足以還原其真相
真相是,哪怕一場局部而微小的對峙
也滲透著所有的殘酷
注定的流血與死亡
而其中更為具體的、緊急的
用動作替代了語言的
用眼神替代了動作的
用時間換取的
用生命換取的
用時間和生命也無法換取的
由誰來拯救?
又該如何拯救?
5
診室窗明桌凈,庭院鳥語花香
一面映襯晚霞的湖
一座仿若他當年居住的湖畔小屋
還有足夠的耐心與慢動作
可供挑選的器械與藥品
只可惜它們遠離戰地
仿佛硝煙之上的海市蜃樓
唯有醫生、護士、護理員
化身為戰士,親自奔赴火線
贏得急救的黃金時間
與傷員面對面
唯有手術刀
更鋒利的,更快的
和武器一樣鋒利一樣快的
手術刀
游移——翻轉——停頓——加速
不斷迸射出
金屬的,有力的
從而獲得更多的手術刀
更多的醫生
更多的白求恩
6
戰事膠著,在我方醫療條件
極端匱乏的邊區
他意識到創辦戰地醫院和學校的急迫
他希望合格的醫務人員源源不斷
去填補手術臺
和病床邊的空缺,空缺
煤油燈制作的“無影燈”
所剩無幾的麻醉劑
被鋸斷的壞死的腿骨
被鑷子夾取的帶血的彈片
連同金屬間生澀而凝重的摩擦力
制造的下墜感
一一跌落在不銹鋼盤
鋸骨的聲音
似乎是一種禁忌
盡管它無休止地拉扯著深夜的寂靜
醫生手握離體的下肢
認真而憂傷地講解:
從醫學上看,它還活著……
手術中
腐爛是可以剔除的
彈片是可以取出的
而肢體的殘缺永無法剔除
精神的傷痛永無法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