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青年寫作:從密室走向曠野
    來源:文藝報 | 徐剛  2025年08月26日08:51

    對于今天的青年寫作者來說,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顯然蠱惑了太多人。在一些青年作家那里,“重復而單調的‘我’”,過著“越來越遠的‘生活’”,卻幻想“急于求成的‘認可’”,這便容易導致無法實現“創新之‘困’的突破”。(見中國作協創研部署名文章《當前青年文學創作面臨的幾個問題》)事實上,翻開他們的作品,存在的問題或許遠不止于此。長期以來,面對不斷崛起的青年作者,我們從鼓勵后進的角度,說了太多言不由衷的話,以至于我們自己也將繁榮與熱鬧視作理所當然,但從作家成長規律和創作良性發展的角度看,其實還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青年寫作的三個癥候

    以我有限的閱讀經驗,可以隨手列出幾個當前部分青年作家在寫作中存在的現象與問題。

    其一,“哭天喊地叫苦”。初涉世事的一些青年寫作者,往往會以強烈的代入感,投射個體的諸多不易,以此表達初次面對象征秩序時的錯愕、不適乃至憤怒。他們走出象牙塔方知世道艱難,卻錯把個體的暫時遭遇當作世界的恒常與全部。他們以文學的方式,急切表達關于工作的不爽、生活的不順和內心的不安,反復吟唱、抒發乃至嘶吼出大體相似的“失敗者之歌”,甚至哭天喊地,涕淚滂沱。孤獨、困窘、落魄,是他們創作的“主色調”,“班奴”“孩奴”“房奴”是他們關心的“大話題”。在他們這里,日常生活之荒謬、世界圖景之暗淡、個體情感之絕望,總被渲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種狀況之下,他們便難以呈現對他人的體恤和共情、對世界的寬容與理解,更難以捕捉生活中的光亮與希望。換言之,一些青年寫作者正在用他們的晦暗與悲苦,淹沒青年理應具有的蓬勃朝氣。

    其二,“戴著假面說不”。在今天一些青年寫作者那里,敘事的俗套或許在于,他們往往會虛置一個超凡脫俗的“逃離”姿態,以“不負責任的自我”,塑造所謂“勇敢做自己”的個性神話,以此抵抗那個想象中的“異己的世界”。他們總是賦予“逃離”某種形式的神性,將慵懶、頹喪與無所事事,視為社會重壓下青年反抗的某種行動方式,并將其作為“小資”青年自我拯救的重要途徑。從一種日漸程式化的狀態中抽離出來,固然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身心砥礪,在個體那里,莫名的焦慮,以及更多的負面情緒,終究需要找到一個出口。但“逃離”只是人生的“例外狀態”,不過是短暫的“休止符”。他們處心積慮,從邊緣的雄奇中積蓄力量,為的是歸返之后的重整旗鼓,“逃離”絕非日常生活的長久之計。問題還在于,這種“逃離”并非十分有效。他們幻想超脫,卻又不敢投身酷烈的“大拒絕”,只能“戴著假面說不”,在自我靈魂內部徒勞地自我搏斗。

    其三,“裝成大人耍酷”。青年寫作者總是羞于暴露稚嫩,唯恐被人看輕,為此,他們慣于“強裝”超出年齡的成熟與深沉。他們總會展開對于瑣碎而平庸的“物”的棄絕,積極建構一種貌似高貴的精神生活,體現所謂“靈魂的深度”。這本無可厚非,“偉大的心靈”原本就是個人寫作的極致展現。在這個獨特的維度里,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主義以來的孤獨自我,獨自面對世界時靈魂的緊張與焦灼。相對于無邊的曠野,這大概可以算作密室中的寫作,照見的是“洞穴藝術家”自我的幽深狀態,以及那難以名狀的所謂“孤絕的神性”。這種靈魂深度的可貴探尋及其背后與想象的自我的殊死搏斗固然重要,但過于刻意的強調,甚至跳開公共生活,于日常性的極致之中直接捕捉某種抽象的精神性,卻也容易讓寫作演變為“頭足倒立”的“行為藝術”。畢竟,在今天的文學現場,我們看過太多這類無病呻吟的“把戲”。那些孤獨、絕望、頹喪、虛無情緒的簡單堆積,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一些青年寫作者的聳人聽聞的“精神真實”。

    不能陷入幽深晦暗的密室

    由此不難看出,當前青年寫作者的最大癥結其實在于,那個頑固封閉的自我,早已構筑了一個牢不可破的信息繭房,將他們層層包裹在幽深晦暗的密室之中。提到青年寫作的“密室”問題,不由得讓人想起如今極為火爆的“素人寫作”現象。今天,一個極為有趣,也極具癥候性的文學狀況適時出現了:一方面是王計兵、胡安焉等之前不大有顯著創作經驗的“素人寫作”的如火如荼;而另一方面卻是“純文學”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在紛紛“爆雷”。這就有點像今天的中國足球,一方面是業余的“蘇超”的火爆,但另一方面卻是“國足”的一言難盡。當然不能說“蘇超”的水平就超過了“國足”,但輿論的“風評”是無法控制的。這里值得分析的,恰是背后所體現的深層原因。

    長期以來,我們的文學教育尤其注重對于經典作家作品的“致敬”與研習,大多著力于字句和修辭,強調虛構的文學想象力與形式技術的執著探索,而并不注重展開對于獨特而新鮮的生活經驗的捕捉、積累和呈現。這就使得這類文學作品表現出一種相似的重復感,進而淪落為圈子文學的自我消化和繁殖。究其原因,上世紀80年代文學的“向內轉”須承擔一定的歷史責任。事實上,早在2001年那次關于“純文學”的反思性討論中,李陀先生就認為先鋒文學對當時已然日趨明顯的文學失去讀者之勢負有責任。現在看來,先鋒所倡導的“怎么寫”比“寫什么”更重要,固然有力推動了當代文學的形式變革,但在客觀上造成了此后文學日益走向所謂“純文學”的“羊腸小道”。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一個不容忽略的文學惡果:一些青年寫作者仿佛覺得,坐在家里讀一讀外國小說,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作家。他們似乎早已忘記,寫小說,其實“功夫在詩外”,文學創作的基礎永遠是廣闊的現實生活。大概也是從先鋒文學開始,一代文學青年便傾向于在密室中寫作,仿佛世界上真有一本武功秘籍,那就是外國小說,只要認真修煉這部秘籍,就定能練成絕世神功。為此,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密室里虔誠修煉,對外面的世界充耳不聞。所以他們往往注重研習文學技巧,強調模仿和想象,而不大注意用心關注真正的現實經驗。

    時至今日,當年的先鋒作家早已紛紛進入大學,開始收徒授課,培養了一大批創意寫作研究生。這群師出名門的科班人士,恰好與我們前文言及的“素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今天的問題或許就出現在這里。這群“才華橫溢”的“天才作家”,與他們的師輩一樣,在創作早期并不是那么重視現實經驗的獲取和積累,對于深入生活更是重視不夠,反而唯經典作家馬首是瞻,對文學的形式腔調和語言修辭孜孜以求。而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文學的評價也變得極為“抽象”。一時間,“名角”收徒,“大佬”背書,年紀輕輕就暴得大名……凡此種種,皆造成很多青年寫作者無法靜下心來扎根生活、打磨作品。

    邁向廣闊曠野,重新發現世界

    今天這個場合,當然不是為了列數“罪狀”,清算“舊賬”,而是要診斷病情,提出藥方。面對一些青年寫作牢不可破的“密室”,是時候做個了斷了。是的,走出密室,邁向廣闊的曠野,正是青年寫作的不二法門。初登舞臺的寫作者總會急于展示自我,他們借助經驗的再現與編織,獲得一種樸素便捷且自然真切的文學表達,由此也得以確證個體寫作的獨特價值。在此之中,童年、夢境與孤獨中的玄想,被順理成章地視作寫作的“三大法寶”。而隨著寫作的成長,他們也企盼著經由自我出發,推己及人,去發現更廣闊的外部世界。這是因為,自我的抒情或“表演”總是相對容易,而成熟的寫作者決然不會滿足于獨自咀嚼一己之悲歡,他必將放眼整個世界。

    正如謝有順在《重新認識經驗的力量》一文中所說,文學寫作要重新認識經驗的力量,借由“飽和經驗法”來讓寫作重獲生機和活力。他將以“素人寫作”為代表的新大眾文藝的出現,解讀為一種由經驗出發的、自下而上的寫作變革,一次從“怎么寫”到“寫什么”以及“誰在寫”的變革。這對我們今天的青年寫作同樣極富教益。從文學的“密室”中勇敢地走出來,去感受和傾聽來自曠野的風聲,進而獲得重新發現世界的契機,這是青年寫作的一次自我革命。就像海子那句詩里所說的,“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91精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1av|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1717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