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貧困山區兒童視角下的脫貧攻堅
    來源:海東日報 | 雪歸  2025年08月25日09:00

    《一口大缸》繪本插圖

    《一口大缸》繪本插圖

    “涼爽的晨風吹來,核桃樹葉迎風搖擺。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日子,爺爺比以往起得更早。當爺爺開始一天的忙碌時,我則負責照看弟弟。

    我們居住的這片山區,土地貧瘠,莊稼地里收成少,爸爸媽媽得經常下山打零工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于交通不便,他們一周才能回來一次。”

    這是《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文學博士陳濤所著的繪本《一口大缸》(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侯德劍、邵連繪)的開篇,由此引出了一個關于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動員村民搬遷、助力山村脫貧的暖心故事。

    “我還是在家里幫爺爺干活,照顧弟弟。這天雨下得有點大,我們的房子又開始滴滴答答地漏雨,沒有光我都知道該把盆子往哪里放。”這段文字讀來令人心酸,卻也是許多農村貧困家庭的真實寫照。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守在家與年邁老人相伴的孩子,他們面臨的不僅是漏雨的屋子和經濟上的困窘,還有生活中的諸多艱辛——雖未被作者過多著墨,但個中艱難,讀者可想而知。這種簡潔的表述,真切地道出了農村貧困生活的窘迫與無奈。

    “水缸里的水快用完了,爺爺又拿起扁擔、挑起水桶出門了。我不太放心,拎著小水桶跟在爺爺身后。”繪本中的“我”,是個乖巧又懂事的孩子,深知大人的辛苦,總想為家里分擔些什么,減輕爺爺的負擔。然而,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僅憑自身之力,很難改變生活的困境。文中寫道:“雨后的泥巴路很滑,挑著兩滿桶水的爺爺顫顫巍巍地走著,經過一個水坑時狠狠摔倒在地上,水桶也打翻了。我搬不動爺爺,著急地向曾叔叔家跑去。”

    曾叔叔是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和眾多第一書記一樣,他走村串戶,與村民拉家常,為村民辦實事,成了村民們信賴的貼心人。每當遇到困難,村民就像故事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位第一書記。

    曾書記得知情況后,趕過去背起爺爺送到衛生站,同時再次勸說這一家人搬遷。此前,曾書記曾多次上門做工作動員搬遷,但戀家的爺爺覺得故土難離,始終不愿離開這片祖輩生活的土地,還不給曾書記好臉色。經歷了這次意外之后,爺爺切身感受到了山村生活的諸多不便,終于同意搬遷到新村生活。

    《一口大缸》以留守兒童的第一視角展開敘述,著重呈現了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勸說山上村民搬遷至山下的工作歷程。細膩的筆觸與寫實的繪畫風格,恰到好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與心理,展現了扶貧工作的一個側面,生動詮釋了扶貧第一書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不畏困難、耐心細致的工作方式。

    文中的那口大缸讓人印象深刻,它既是山村困苦生活的見證,也是脫貧攻堅過程的見證,更是第一書記用心為民、用情為民的見證。

    許多山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用水極為困難。正如文中所寫:“得走上幾里路才能挑回夠用一兩天的水。”因為原來的缸太小,存水量有限,爺爺不得不頻繁挑水,崎嶇的山路讓吃水難的問題雪上加霜。吃水難,是無數貧困山村村民多年來面臨的生活難題之一。善于動腦的曾書記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買來一口更大的缸,還親自為挑水不便的祖孫倆挑滿水缸。在那條爺爺常走的泥濘小路上,曾書記用兩只水桶、一根扁擔,懷揣一顆赤誠的為民之心,一次次挑滿大水缸,保障了祖孫二人的用水。同時,曾書記持續做爺爺的思想工作——起初爺爺總是生氣地將他攔在門外,認為“土地是命根子,決不能搬”。最終,爺爺雖對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滿是不舍,卻被曾書記的誠心打動,也認識到搬遷的必要性和山下生活的便利,欣然同意搬到山下。

    后來,在政府的幫助下,“我”的爸爸媽媽在山下開了一家農家樂,不用再外出打工;也因為搬到了山下,住進了新房子,學校離得很近,“我”上學方便多了,生活也越來越好。

    故土難離,繪本中深情描繪了爺爺對往日生活的眷戀。當曾書記帶著爺爺再次返回,看到熟悉的院子時,爺爺眼中泛起了淚花。這不僅是爺爺一個人的牽掛,更是無數離開村莊的人心中難以割舍的根脈與鄉愁。讓人沒想到的是,曾書記看出了爺爺對那口大缸的不舍,便想辦法把大缸從山上搬到了山下。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深入鄉村一線,帶著先進理念、資金項目、技術服務,在田間地頭、院落村寨同鄉親們共話發展、共解難題。他們一心撲在改變鄉村落后面貌的事業上,用實干與擔當為鄉村全面振興添磚加瓦。繪本中的爺爺珍視的不僅僅是一口大缸,更是第一書記真心幫扶的深情厚誼。

    《一口大缸》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故事繪本》書系中的一本,展現了以“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為內涵的脫貧攻堅精神。

    據悉,這套繪本入選了“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中宣部2023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024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等,是一套面向少年兒童的“四史”教育主題繪本。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弘揚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書系由權威黨史專家張樹軍指導,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東華主編,幾十位著名作家和畫家聯袂創作,以簡潔優美的文字和極具表現力的畫面,塑造了可親可敬的英雄形象;通過一個個小切口,反映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這個大主題。系列繪本中,除了用一口大缸映照“脫貧攻堅精神”,還用尋找毛驢的少年的故事詮釋“長征精神”,用一個女娃娃的小紡車禮贊“延安精神”,用小豆子投出的大民主反映“照金精神”,用鴨綠江冰路上掃煤渣的故事致敬“抗美援朝精神”,用一棵樹的驕傲詮釋“塞罕壩精神”,用一首兒歌銘記“‘兩彈一星’精神”,用女排姑娘的永不言敗謳歌比金牌還耀眼的“女排精神”……以通俗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吸引讀者,同時采用中國畫、彩色木刻版畫、水彩畫、油畫、水粉畫、彩鉛畫、重彩畫等不同的創作媒介與材料,以多元的構圖、豐富的風格、鮮明的個性進行表達,力圖讓貫穿百年的紅色精神“活起來”“亮起來”。此外,每本書還設置了背景介紹和精神闡釋模塊等,能夠幫助少年兒童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從黨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奮進力量,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一口大缸》的作者陳濤曾擔任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工作的親身參與者,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陳濤有過兩年駐村經歷,對農村的貧困狀況有著切身感受,《一口大缸》的故事便是他駐村生活的一個縮影。2020年8月,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陳濤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山中歲月》。該書是陳濤在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掛職生活的記錄,更是他對鄉村振興這一宏大命題身體力行的實踐和表達。當他在村莊開始“從未如此融入人群,也從未如此貼近自己的內心”的“山中歲月”;當他從最初聽不懂當地方言,到不斷觀察和學習當地干部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最終深刻理解這一方水土,認定這方水土與自己從此息息相關——其中濃縮的,是對一段特殊青春歲月的銘記。陳濤在駐村兩年間寫了十余萬字的隨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最終結集出版,并獲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主獎。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繪本還設置了“專家課堂”,普及相關知識。《一口大缸》重點闡釋了“脫貧攻堅精神”的內涵,讓讀者深刻認識到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行動的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大神在线精品网址|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