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筆鑄河山——天津文學館藏品展”開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月22日,由天津市作家協會主辦,天津文學館承辦的“與新時代同行”系列活動“銘記歷史 筆鑄河山——天津文學館藏品展”開幕式在天津文學館舉行。
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楷夫,天津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劉宗錦,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尹學蕓,天津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桂元,市作協副主席武歆、張永琛、陳麗偉、閆立飛,孫犁親屬張璇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天津市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李喜超主持。
張桂元在致辭中表示,我們以文學形式紀念抗戰勝利,就是要學習傳承前輩們英勇獻身、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學習傳承前輩們櫛風沐雨、艱苦卓絕的優良作風,學習傳承前輩們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立傳的崇高志向。紅色文脈薪火相傳,文學事業本固枝榮。天津市作協將努力踐行“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重要要求,圍繞“出精品、出人才”主責主業,守正創新,善作善成。進一步在加強政治引領、樹牢正確導向、打造精品力作、改進作風、創新創造上下功夫,建設“作家之家”,成為“作家之友”,打造津派文學品牌,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中,不斷發揮作協新作為、展現文學新力量。
在開幕式現場,尹學蕓代表天津文學館接受百花文藝出版社捐贈的抗戰題材文學出版物,并頒發捐贈證書。
作為孫犁的親屬,張璇表示,“文藝作品是時代精神的號角,在抗戰時期同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荷花淀》為例,這部作品之所以歷經80年不衰,是因為在孫犁筆下,荷花淀獨特的風景美、淀邊漁人民的淳樸美以及在殘酷戰爭中依然保留下來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喚起了讀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向往;而頑強勇敢的雁翎隊激發了幾代讀者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的共鳴。今天展覽中的幾十位作家都在用筆書寫時代,書寫人民。他們的作品是把偉大的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的重要基石。”
活動最后,王楷夫宣布展覽開幕,與會人員一起觀展。
展覽共分為“黨領導下的左翼文藝”“津沽大地的延安文脈”“不能忘卻的歷史記憶”三個部分。這次專題展共展示了40余位親歷抗戰且在天津工作、生活和斗爭的作家的曲折歷程和經典之作,其中有孫犁的《荷花淀》、梁斌的《紅旗譜》、曹禺的《蛻變》、袁靜孔厥的《新兒女英雄傳》、馮志的《敵后武工隊》、穆旦的《贊美》等,通過手稿、書籍、圖片、影視、歌曲等豐富的史料再現,讓大家永遠牢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傳承可歌可泣的抗戰精神。
觀看展覽后作家們表示,要銘記歷史、砥礪品學,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今后的創作中要以老一輩作家為榜樣,以現實題材主題創作為牽引,緊跟時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講好中國故事、天津故事,不斷推出更多更好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體現中國氣派、中國風范、天津特色的精品力作,讓文學照亮生活,讓津城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