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都市》2025年第8期|王祥夫:隨筆六章
    來源:《都市》2025年第8期 | 王祥夫  2025年08月28日08:32

    黃蒿

    黃蒿不好聞,很臭,如果不可以說它臭,那也真是很嗆人。野外的黃蒿可以長到一人高,但院子里的黃蒿高不到哪里去。黃蒿在三四月剛長出來的時候還挺好聞,用手摸摸,放鼻子前聞聞,感覺是春天的氣息。南方人吃青團用的不是黃蒿,他們做青團用青蒿,還用茵陳,把這兩種叫作“大青”和“小青”。具體到是否青蒿是“大青”、茵陳是“小青”,我至今弄不清楚。在學校教書那幾年,到了秋天,我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隨著同學們到學校外邊的野地里去“放野燒”。找到一片黃蒿,那黃蒿都已枯干,那可真是黃蒿,用火點一下,瞬間“噼噼啵啵、噼噼啵啵”就燒到地的另一頭去了,讓人心生快感,尤其在那空曠無邊的荒野,一大片黃蒿,這頭一點,瞬間就燒到了那頭。

    古人畫過《野燒圖》,作者是誰我記不清了,就是畫火,畫了一大片火,我想那片著火的草應該是黃蒿。一只兔子驚慌失措地從火里逃了出來,回頭看著火拼命奔竄,畫這種題材的人很少。在學校的時候,我常和學生們一起出去。我待的那個學校在郊外一個湖的旁邊,離湖水稍遠的地方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黃蒿。半雞,一種體形不大但肉質十分鮮美的野雞,就生活在這片區域,起碼它們是經常跑到黃蒿地里去吃草籽。半雞的顏色和草叢的顏色差不多,你在蒿叢里走著走著,直到它們突然從你的腳邊飛起,你才會發現它們。它們飛動的聲音是“咕嚕嚕嚕、咕嚕嚕嚕、咕嚕嚕嚕”,怎么會是這種聲音?讓人想不通。半雞身上最好吃的肉就是胸脯的那兩塊兒,吃餃子,將兩只半雞的胸脯肉拌在豬肉餡子里,那可是真鮮,好多年沒吃過這種餃子了。

    六七月,是人們采黃蒿的時候,采來編成粗大的辮子。黃蒿編的辮子是用來熏蚊子的,半干不干最好,點著了讓它慢慢冒煙。夏季的晚上,人們在院子里說話,若誰家點著了黃蒿,院子里就會到處彌漫著黃蒿被點著的那種氣味,真是讓人很懷舊。

    偉大的中國女性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從這種黃蒿里提取的。屠呦呦很偉大,雖然她不是院士,但她在中國已經是個傳奇,她是科學家,同時也是平平常常的人。我喜歡這樣的人,做人就要做這樣的人。

    采黃蒿編辮子來熏蚊子最好在六七月,黃蒿長起來了,但梗葉還不算太老,還很柔軟,也好編,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采些黃蒿編了辮子來熏蚊子。盛夏的夜晚,黃蒿被點燃的氣味是讓人倍感親切的。那時候還有人推著小車到城里來賣編好的黃蒿辮子,一角錢一根。

    說到黃蒿,我常常會想到曹操的那首《蒿里行》。這首詩雖然叫作《蒿里行》,但通篇沒講到蒿子,而其中的句子是那么讓人膽戰心驚:“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想想真是很怕人。但這首詩的題目讓我想到我外出游蕩時走在一人高的蒿子里的情景,走著走著,動輒就是一頭一臉的花粉。蒿子開花便老,它的花粉是灰黃色的,會隨風播撒。我的室友韓府的鼻炎與這蒿子的花粉有關,一到這段時間,他嚏噴總是打個不停,夜里也在打,我常常被他打醒,現在他的鼻炎不知道好了沒有。他是我們學校里第一個稱得上讀書好的人,而且喜歡思考。

    我從小就分得清黃蒿和白蒿,我們常把茵陳喚作白蒿。我的朋友幾年前送我一瓶茵陳酒,現在還放著,我總想哪天叫幾個朋友把它喝掉。我現在住的這個小區里長有不少黃蒿和青蒿,還有葉子比黃蒿闊大的艾草,艾草很香,它和黃蒿應該是親戚。

    香菜愛好者

    我是香菜愛好者,但我也見到過不愛好香菜的人,吃飯前就說他不能吃香菜,為什么不能吃,他沒說,也沒人問。這算什么事?這不算什么事,吃什么、不吃什么其實都算不了什么,朋友們在一起吃飯,可以吃你就吃,不可以吃就別吃,誰也不會把這當回事,再說飯店也不可能端上來一盤炒香菜,因為也沒有這道菜。但到了上主食的時候,一人有一小碗刀削面,面里加了一顆鹵雞蛋、一條鹵肉,上面還會撒一點兒香菜。因為人人的碗里都有香菜,誰也不覺得會有什么問題,大家埋頭“呼嚕呼嚕”吃面,誰也沒有發現那位朋友非但沒吃,反而忽然就發起火來,大聲說:“我說我不要香菜!”

    在這個世界上,不吃香菜的人可真不多。

    以前,我小的時候,冬天來臨之前,母親照例要去買許多許多的香菜,先把它們洗干凈,然后再晾晾,就像編辮子一樣編起來掛在那里。那時候的冬天就是冬天,吃什么東西都只能按著這個季節來,一到冬天,幾乎什么蔬菜都沒有了,有的只是放在地窖里的土豆、胡蘿卜和圓白菜——很大的那種圓白菜,小磨盤大小。

    想起我的那位寫作老師——可以說她是我的第一個寫作老師,我最初寫了什么東西總是先請她來看,而她總是用紅色的墨水,用很小的字,把我文章里的錯字和錯的語法標出,一一改過來。她是一個中學老師,她只能做到這些,但她依然可以說是我的第一位寫作老師。她病了,很嚴重,什么都吃不下,完全沒了胃口,人們都去看她,外面是北風呼號、大雪飄飄,大家問她想吃點兒什么。“香蕉。”她的嘴里突然吐出了兩個字。那時候是大冬天,人們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給她找香蕉,這就成了大問題。后來還是她的親戚通過北京農科所的人給她搞到了那么一把香蕉。那是20世紀70年代的哪一年,我記不清了。

    香菜是發物,用中醫大夫的話說:“煮點兒香菜水喝喝,把汗表出來就好了。”中醫大夫說的是不是這個“表”字,我不大清楚,但誰家的小孩兒出了疹子,都會找些干香菜煎水讓他喝。小孩兒出疹子,很怕出到一半又給憋回去,這是很難受的事,出疹子和水痘這種事,要出就讓它出徹底、出透,這對小孩兒好。

    鄙人小時候,家里每年過冬都要儲存兩樣東西,一樣是干香菜,另一樣就是父親找人從菜地里弄來的干茄子秧。天寒地凍,手腳被凍了,用茄子秧煎水洗洗就好。那時的天氣好像要比現在冷,地會凍裂,裂一兩指寬的縫子,啪的一聲,裂了。

    我個人喜歡吃的餃子餡兒或包子餡兒原本有兩種,一是茴香的,二是芹菜的,有一次朋友請我去家里吃香菜餡兒的餃子,從此我喜歡吃的餡兒就成了三種:茴香的、芹菜的、香菜的。說到香菜,無論南方北方,喝湯、吃餛飩都像是離不開它。我的母親大人在做魚時重用香菜,會把整棵整棵的香菜塞到魚肚子里去,塞得滿滿的,比如做草魚、鯉魚,母親都會用到香菜。而做黃花魚時母親卻是重用大蒜瓣,一整碗蒜瓣都會塞到魚肚子里去,那黃花魚肚子里的蒜瓣可真是好吃。我小時候,家里要是吃魚,就是每人吃一條或兩條,母親做的魚很香,飯店里的魚像是沒那么香,雖然飯店里有很名貴的魚。我們家里吃的是極為普通的魚,黃花魚在那個時代算是普通的魚,是尋常人家飯桌上常見的。

    前幾年,我找來一些香菜籽,在陽臺花盆里試著種,卻總是長不好,我希望它們長得烏油油的,但它們卻總是稀稀拉拉。我還試著種芹菜,把芹菜根子栽到大花盆里,不久芹菜就長出了新的葉片,再繼續長,竟也是稀稀拉拉,而且不久就黃了。種菜可真是個技術活。

    有幾年秋天,我還會去菜市場買回不少香菜編辮子,但它派不上用場,到了春天打掃廚房陽臺,總是把它一扔了之。我總想什么時候也給孩子煎點兒香菜水“發表發表”——如果孩子真出了疹子或有別的什么小毛病的話,但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而且她自己也做了母親,她總是忙,一星期能打一個電話過來就不錯。有時候我打電話過去,她直接就把電話給掛了,我知道,她一定是在忙,許多時候,生活真像是被鞭子抽打著的陀螺,讓人喘不過氣來。有時候我在家里自己做香菜餡兒餃子,就會想到她,這種餡兒的餃子,她也愛吃。

    羊尾筍

    “羊尾筍”不是鮮筍,是用鹽揉制過的,用鹽揉幾次,殺去其水分,揉好的羊尾筍,樣子就真像是羊尾——那種小尾羊的小尾巴。浙江的朋友每年都給我寄許多羊尾筍來,我把它們切切,加些麻油,上籠蒸一蒸,很鮮。周華誠喜歡吃筍,各種筍他都會找來吃,我和他說起羊尾筍,他說他沒吃過,他說他要找來吃吃。他寫過關于筍的文字,篇名好像是《筍帖》。周華誠的文字真好,清亮且清淺,活活地流著。他的文字、他的為人,從不故作高深,我喜歡這樣的文字、這樣的人。讀他的文字可以使我靜下來,有靜氣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像說平常話一樣把要說的東西說出來才見水準,即如韋應物的:

    懷君屬秋夜,

    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

    這首詩多好,我經常喜歡把“山空松子落”這五個字寫給朋友,這五個字是什么意思?說不出來,只覺得好,這才是真正好,一聽就讓人明白。

    莫干山的詩人趙俊喜歡挖筍,喜歡與竹為伍,他整天在竹林里掘筍,我問他,難道就不怕五步蛇與竹葉青?隔天他真發過一張圖來,一條五步蛇就盤在路中間。五步蛇很肥,粗且短,肥肥的它,就盤在我剛剛去過的莫干山民國年間的老郵電局對面。我是怕蛇的,那次在井岡山,夜里我想獨自出去看看山月,走在那條白天人來人往的路上,忽然,我的面前有一根棍子猛地立了起來,是一米多高那么一根,我馬上魂飛魄散。我明白那是蛇,世上百物,我唯有怕蛇。蛇之中,五步蛇算是丑,從顏色到體態,都丑,而竹林里的竹葉青卻真是好顏色,有嫵媚的妖氣。

    我去莫干山,趙俊幾乎天天弄一大堆筍來,一邊說話一邊把筍剝剝,然后叫人送到廚房里去。那筍可真鮮,吃過他掘的筍,喝過酒,他讓我寫字,我便寫“筍奴”兩個大字給他,他給竹子做奴,我自是喜歡,或他肯給梅做奴,我亦是喜歡。我想我應該有枚閑章,就“筍奴”二字,足矣。

    我的日記里,經常記有“食羊尾筍燉豆干”“食羊尾筍排骨”“食羊尾筍滑肉片”,我想后人也許依此而記住浙江的羊尾筍,使其傳之久遠矣。其實我這么想便是大扯淡,說到久遠,民間的記憶才久遠,所以,一個人不要做壞事,不要說了不算,今天這么說、明天那么說,今天說是自己親自安排,明天又說與自己沒得一點兒關系,老天饒過誰。

    中國人吃筍,日本人也在吃筍,韓國人吃不吃不知道,韓國人天天在吃他們的韓式泡菜,永無休止,樂此不疲,我不喜歡這樣。

    羅漢豆

    蠶豆在各地的叫法略有不同,在我們那里被叫作“大豆”,周作人故鄉的浙江鄉下把它叫作“羅漢豆”。鄙人從小到大,經常可以吃到的零食就是炒大豆。蠶豆先泡過水,使之膨脹而再行炒之的,比較酥脆好吃。論最難咬的,是那種炒鐵蠶豆,如果用極細的河沙來炒,亦可使這種豆酥脆好咬,但有時細河沙會鉆到豆子的裂縫中,反而硌牙。依鄙鄉的鄉俗,要給剛剛換牙的小孩兒們吃鐵蠶豆,據說是有利于新牙的生長。那種用油炸而食之的“蓮花豆”,也是要先用水泡發,泡發至蠶豆頂出小芽時,再用小刀把每顆蠶豆的頂部劃出十字。這樣一來,被劃過的蠶豆一經油炸便裂開,其狀若蓮花,所以叫蓮花豆。這種蓮花豆用來下酒不錯,摸幾粒剝剝,下一杯酒,再摸幾粒剝剝,再下一杯酒,是正經酒鬼們喜歡做的事。以這種方式喝酒,最好是兩個人對飲。一邊喝一邊說話,天南地北。

    說到炒鐵蠶豆,我從小都不大喜歡,近幾年卻喜歡一種蠶豆罐頭,是剝了皮碧綠而一分兩瓣的那種,以之炒雪菜,很能下飯,所以經常會去超市買幾罐回來,吃完再去買。雪菜也是這樣,鄙人也喜歡買罐頭的那種,很方便的。在鄙鄉,很少有人把大豆叫作蠶豆,更沒人會叫它羅漢豆。說它是羅漢豆,往往就會讓人想到佛教里的羅漢,人們過去夸獎一個人的身體強健,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這真是羅漢不壞之體”。我有時候亦會畫畫羅漢,用三尺紙,還喜歡用真金粉在羅漢的耳朵上畫兩只超大的耳環,耳環上的金粉一定不能涂滿,應該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方顯閃閃爍爍。當然還一定是紅衣羅漢,衣紋先要在反面用墨赭勾好,然后再在正面著色,這樣的羅漢紅衣才好看。五代時的高僧貫休大師,所繪的十六羅漢像姿態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盡其妙,為羅漢畫像中之名作。所以一般畫家畫羅漢,也大都是盡量表現胡貌梵相。畫羅漢像無經典儀軌約束,這就方便了藝術家們想象。羅漢通常是剃發出家的比丘形象,大多身著僧衣,姿態不拘,略可隨意自在。

    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于佛、菩薩,被排為第三等,我們常說的“羅漢”實為“阿羅漢”的簡稱。據民間說法,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后來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發展成十八羅漢。關于后來補上的兩位羅漢,說法不一。每每去寺院,我愿意多看幾眼羅漢,羅漢的種種形態和種種表情往往是十分吸引人的。小時候我是喜歡降龍和伏虎這二位羅漢,至于用雙手把自己的胸部扒開一道口子,讓人看他里邊那顆心臟的羅漢,我是疑惑的,不知他在向誰示意,又想讓誰來看。

    從大豆說到羅漢豆,再從羅漢豆說到羅漢,為了不使文章走題,還是要再說說我們的大豆。大豆據說是起源于我國,又據說,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大豆”二字,只是沒見有人寫過。但漢代司馬遷在其編撰的《史記》中確實提及了軒轅黃帝時的“藝五種”,這五種是黍、稷、菽、麥、稻,其中的“菽”就是大豆。成書于春秋時代的《詩經》中倒是也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之句。1959年山西省侯馬縣——那時候還叫侯馬縣,現在已經是侯馬市了——曾發掘古墓,出土了多顆大豆粒,經碳14測定,距今已有2300年,系戰國時代的遺物。栽培大豆的時間可以據此而定,但大豆究竟起源于我國何地?對此,各路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呂世霖的說法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是促成栽培大豆的關鍵,并提出了我國最早栽培大豆的幾個地區。王金陵等人也認為,大豆在我國的起源地不止一個,而是多源的。徐豹等比較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對晝夜變溫及光周期的反應,證實北緯35度地區的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之間的差別最小;品質化學分析結果也表明,我國北緯34度至35度地帶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最為接近;種子蛋白質的電泳分析又證明,胰蛋白酶抑制劑Tai等位基因的頻率,栽培大豆為100%,而野生大豆中只有來源于北緯32度至37度區域的才是100%,與栽培大豆相同。基于以上三點,說明大豆應起源于黃河流域。

    科學家們的事我們往往不大懂,但大豆確確實實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大豆有一種很好吃的做法,叫“爛糊五香大豆”,是加入小茴香煮的那種,煮到入嘴即爛,賣這種大豆的小販現在還有:推個小車,打個小鑼,大有古風;或者就簡單推個自行車,煮好的豆子就放在車后邊的筐里,用小棉被子捂著,一路賣一路喊,現在的住宅小區他們進不去了,他們會在人們上下班的時候在小區門口蹲守,煮多少、賣多少他們心里都有數,誰來買,他們心里也有數。多少年過去,這個人也許還在那里賣“爛糊五香大豆”,他不來,人們還都惦著,民間的惦念實實在在,都附著于那“爛糊五香大豆”上。

    在豆科植物里,蠶豆開花真是別有風致。貴州有首民歌,里邊有一句就是“蠶豆開花黑心心”。大豆的花是潔白透亮的,早上太陽從側面照射過來,地里的大豆花就更加潔白透亮。而在潔白透亮的花朵上,有墨跡般的黑點,這花便是黑白二色的了。說實話,黑白二色的花真是不多見。豆科里邊,扁豆的花也好看,是大紅色,北京的老胡同里經常可以看到人家搭的豆棚,花開的時候那個紅啊,讓人眼睛一亮。我過去沒事總愛去北京的楊梅竹斜街一帶溜達,那一帶的人家,門口就種有不少這種開大紅色花的扁豆,人們就直接叫它“紅豆花”。扁豆燜面挺好吃。扁豆花,也就是紅豆花,它們一開夏天就來了。豆棚下掛一兩個蟈蟈籠子,紅豆花開著,蟈蟈們叫著,這就是北京的夏天,既熱鬧,又多少讓人像是有那么一點兒落寞,尤其是夜里,人們都睡了,蟈蟈還在叫,這就是北京平民們的夏天。

    東北臭魚

    今天是五月端午,按照古人的五行之說,今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時,五月五行屬火——丙與午于五行屬火,因而古人認為在丙午日午時,一年的陽氣會達到極致。從五行的角度來說,“以火勝金”可以轉禍為福。純陽時鑄造的器物,會擁有太陽般純陽的力量。因著此說,我才翻出來一面家藏的舊銅鏡,研究古董的亦說不清它是唐代物還是宋代物,總之應該最晚也在宋代。其上的圖案亦是與日月有關,鏡鈕是太陽形狀,圍著鏡鈕的是十二個月亮,這象征著一年,然后還有象征光芒的圖案,這個你懂,佛像后邊的光芒圖案,早期就是一道一道放射著的線條。銅鏡外圍,又分布著三角紋,這種三角紋飾,也是與光線有關的,北魏時期的佛造像中多見這種三角連續紋。而銅鏡外圍的一圈銘文卻大有意思,銘文是“五月五日竟 當心無疾病 大吉利好”。今天是端午日,把這面古鏡翻出來看看亦是有趣。看過鏡子,快到中午的時候,我想午飯該吃什么,便想到了年初朋友寄來的那一大條開河臭魚。吃開河臭魚好像是東北人的習慣,其實這種魚和南方的臭鱖魚有同工異曲之妙,亦是臭到妙不可言的地步。因為忽然想起這個臭開河魚,所以想寫一下,讓南方喜歡吃臭鱖魚的朋友也知道一下臭其實是天下的至味。這至味除了南方,北方亦有,除了中國,外國亦有,比如瑞典的臭鯡魚罐頭,那個臭分為普通臭和大臭,我是喜歡大臭的那種。對于瑞典的臭鯡魚,有人一聞之下便想找個地方去嘔吐,而有人卻一聞之下便大喜。東北人喜歡吃臭開河魚,和南方人喜歡吃臭鱖魚、瑞典人喜歡吃臭鯡魚是同一個意思,就是喜歡吃臭里邊隱藏著的那種美妙。

    先說一下東北的臭開河魚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于河冰剛剛消解的時候,去河邊撈那種因為冬天在冰下缺氧而死去的魚,它們整個冬天都貼著冰層底部的那層堅冰,它們的臭不是腐臭,而是源于一種緩慢發酵,在一定的低溫之下讓魚肉產生一種自然的變化,它們在冰下因缺氧而死掉,經過接近真空狀態下的自然發酵,其間需要在有氧環境下存活的細菌就無法生存了。春天,臭開河魚被人們從開裂的冰下撈出來,添入東北的大醬“咕嘟咕嘟”地煮出來,吃起來真是十分臭又十分香,這個臭是聞著臭,這個香是吃著香,基本和南方的臭鱖魚、瑞典的臭鯡魚一樣,和因紐特人的腌臭海雀也是同一個意思。

    腌海雀是因紐特人餐桌上的最珍貴的美食,“腌海雀”是一種通俗的叫法,正規的稱呼是“基維亞克”,英文名“Kiviak”。腌海雀的具體做法是:將捕獲的一只海豹宰殺,掏空海豹的所有內臟,接著將獵獲的海雀塞進海豹的肚子里。這個過程有個細節要注意,就是塞進海豹肚子里的海雀,是不經過任何處理的,幾乎保持海雀的原來面貌,不拔羽毛,不取內臟,也不清洗,原汁原味,直接放進去就可以了。放入海雀的數量完全由海豹的體形大小來決定,稍微大一點兒的海豹,一般可以塞進去二百只左右的海雀,一般大小的也可以塞進去一百多只。海雀塞進海豹肚子里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排出海豹肚子里的空氣,讓里面接近真空狀態,這樣,需要在有氧環境下存活的細菌也就無法生存了。空氣排完之后,就要把海豹的肚子縫上,同時還要用海豹自身的油脂涂抹刀口,目的是防止有蒼蠅來侵擾破壞。從這里可以看出,因紐特人是很有智慧的。經過密封處理后的海豹要進行埋藏。埋藏海豹的地方尋找起來還是很方便的,北極地區原本就十分寒冷,所以只要找個常年凍土的地方就可以了。將海豹埋藏在凍土之下,上面再用石頭壓起來即可。剩下來的事情就交給神奇的大自然了,讓海雀在海豹密封的肚子里長時間自然發酵,三年之后,才是可以享受這一曠世奇味的時候。腌了三年之久的海雀肉,對于因紐特人來說,是美食中的珍品,這種珍貴的美食并不是隨時都可以取出來吃的,有貴客臨門或者是逢重大宴會,因紐特人才會動用他們的這種美食珍品。吃的時候也并非一次性全部取出來,而是吃幾只就取幾只,可見腌海雀在因紐特人的心中是何等的珍貴。東北人吃的開河臭魚和因紐特人的腌海雀差不多,讓腌制環境接近真空,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細菌沒有生存的可能,還有溫度方面的天然條件,例如,死去的河魚緊貼著那層厚厚的河冰……這真是上天的賜予。而南方地區就無有此種可能。

    說到吃臭開河魚,我記起我在學校時的奇遇。我教書的那個學校,出門就是一個偌大的水庫,繞著這個水庫走一圈需要兩三個鐘頭,當然它不可以與洞庭湖等國內著名的大湖泊相比,但也不算小。每到冬天,我們都會直接踏著冰面到對岸村子里去吃酒,這在夏天便不可能。這年的冬天,水庫的工人們忘記了在湖面上鑿冰洞,因為缺氧,湖里的魚便死了很多,而且都是那種一米多長的大魚,白花花的,浮在冰下邊,后來被打撈上來,足足拉了兩大卡車。我的一個黑龍江籍的同事劉老師對我說,這種魚可真難得,別看它聞著臭,吃著卻香。我便和他每人拖了一大條回去。那是我真正知道臭開河魚是何等的好吃的開始。至于那兩大車臭魚后來被拉到了哪里,我們并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說明的是,當地人誰都想不起會去吃它,山西沒這個傳統,也沒這種知識。

    端午節先是看古董的鏡子,后是想起朋友給我寄來的臭開河魚,其中有什么聯系?是一點點聯系都沒有,這就是我今年的端午節與眾不同的地方。

    聽說現在可以網購到因紐特人的罐頭包裝的腌海雀,我對此十分有興趣,如果可以買到,到時候要請朋友過來喝酒。

    再記力群先生

    我至今不知道力群先生去世的具體時間,但力群先生時時在我心里。清瘦的,口音有些尖銳的,別人開會他在那里讀書的力群先生。我問他怎么坐在會場上看書,他說因為聽不清,所以不如安安靜靜地看一會兒書。有時候他也戴助聽器,但更多的時候他不戴,就像他的衣著,有西服,但他更多的時候穿的是中山裝,深灰色的。上衣口袋里插著一支筆。

    我去他家,他說他最近正在把自己過去的版畫重新刻一回,寄給上海那邊。他要我跟他上樓,我跟在后邊上去。他樓上的書案既寬且大,上面放了不少已經刻好的木板,但都很小,許多都只有火柴盒大小。我說怎么會這么小?力群先生說,我們的版畫都是在報紙上發表的,又不是天津楊柳青版畫要張掛起來欣賞。于是我便又長了見識。

    力群先生給我寫了幾幅字,字拙而有力,是練過的、臨過帖的,拙拙的一筆一畫。力群先生給我畫了幾幅畫,亦是筆筆有力,拙拙的,力量都到了。他送我的畫讓我想到他的一幅小版畫《瓜葉菊》,那么寧靜。

    力群先生的那個小院不大,進去,院里種了不少花花草草,往里走,也只有幾步,就可以看到一只松鼠,在籠子里跳著,還有鳥,也跳來跳去,院子不大,卻充滿了生機。力群先生住的是小二樓,工作室在樓上,樓下東墻設有客座,主客可以坐在那里談話。客座后邊的幾子上放著一個長方形的五彩花盆,應該是套盆,盆上的海棠畫得真是生動,那樣的畫工已經難得一見,我把那個花盆看了又看,真好。

    因為我給力群先生帶去了雀巢咖啡,我們便喝起了咖啡,咖啡的香氣一時在屋子里散開,讓我想到古巴的雪茄。力群先生好像不吸煙,到底吸不吸,我不知道,也許吸,如果吸,我覺得老先生也一定是吸煙斗,但力群先生的樣子又像是與煙斗不合。我有一次問力群先生以前吸煙不吸煙,力群先生當時是怎么回答的,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

    我想,力群先生把自己的版畫重新刻了一遍,肯定是很辛苦,我想,或許有時間,我會去上海博物館看看力群先生的那些木刻原版,一塊一塊,厚墩墩的,上邊布滿了刀痕,一道一道,又一道一道,歲月都在里邊。

    力群先生喝不喝酒呢?我總覺得酒也與他不相宜,我沒和力群先生喝過酒。力群先生到底屬于哪種人?很不好說,既是名士,是版畫名士,又是干部,是文化干部,既是長者,但當他“嗄嗄嗄嗄、嗄嗄嗄嗄”笑起來的時候,又像是孩童。別人怎么看他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很可愛。

    他讀我的中篇小說《永不回歸的姑母》,寫了一篇文章發在《山西日報》上,真正是對我的一種加持,令我受益匪淺,《山西日報》用半年的時間來討論這篇小說,亦是對我的一種加持。當時《山西日報》幾乎每期必發兩篇文章,一篇批評,一篇贊揚。后來這篇小說獲得了《山西文學》的優秀小說獎。但據說當時有人為此而不高興,同年的全國青創會沒讓我去。那好,我就不去。往事如煙,白云紅塵,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力群先生是可愛的,到老身上還有孩子氣,他對我說:“你那小說,你那小說里邊的小伙兒,他把他自己的那東西割下來放在哪里不好?怎么扣在碗里,我們對碗是要敬重的。”這句話我一直記著,我們對碗是要敬重的。

    力群先生到老也是清瘦的,清瘦的老先生。

    【作者簡介:王祥夫,以小說、散文創作為主。作品見于《當代》《十月》《人民文學》《收獲》《北京文學》《中國作家》《上海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山西文學》《黃河》《新華文摘》《芙蓉》《江南》等刊物。文學作品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上海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趙樹理文學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杰出作家獎”等。出版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隨筆集四十余部。】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99j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99re在线精品视频|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99精品免费视品|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