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現實題材的深耕與拓展 ——首屆“希望杯”優秀作品座談舉辦

合影
8月21日上午,由魯迅文學院學術指導、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希望出版社承辦的“兒童文學現實題材的深耕與拓展——首屆‘希望杯’優秀作品座談”在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展位成功舉行。本次活動旨在深入探討新時代兒童文學現實題材創作方向,總結首屆“希望杯”新時代原創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的成果,推動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原主任高洪波,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山西省作協副主席、山西文學院院長張衛平,山西省作協副主席、太原師范學院教授崔昕平,以及首屆“希望杯”二等獎作品《門神門神騎紅馬》(一等獎空缺)作者王倩作為嘉賓出席座談并發言。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希望出版社相關領導及媒體代表、讀者代表參加了活動。
高洪波在發言中指出,首屆“希望杯”兩部獲獎作品《門神門神騎紅馬》和《烈馬奔騰》特色濃郁,堪稱“文武雙壁”,為當代兒童文學“畫廊”提供了新穎有趣的人物,豐富了“烽火少年”的系列形象,也展現了兒童文學在主題出版領域的深度與廣度。他鼓勵作家們繼續以歷史主動精神捕捉時代聲音,用文學的方式幫助少年兒童理解民族歷史、培育家國情懷。
郝振省從出版與創作互動的角度出發,強調編輯出版工作要在堅守正確導向的基礎上,主動策劃、精準發掘,推動更多具有文學品質和市場潛力的現實題材作品面世。他特別肯定了希望出版社在“紅色·軍旅”主題出版方面的持續探索和品牌建設,認為“希望杯”為發掘新人新作、豐富兒童文學創作生態、培養優秀編輯提供了重要平臺。
張衛平結合山西本土創作實踐提出,現實題材兒童文學要注重“在地性”與“時代性”的結合,既要深入歷史現場、還原生活真實,也要用富于童趣和想象力的敘事方式打動今天的孩子。他呼吁作家們繼續關注革命歷史、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重大主題,寫出更多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
崔昕平從評論與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首屆“希望杯”獲獎作品的美學特征和敘事創新。她認為,這批作品在歷史真實與兒童視角之間找到了較好的平衡,既保持了文學的嚴肅性,又充分尊重了兒童的閱讀心理,是主題出版與兒童文學相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王倩在發言中分享了《門神門神騎紅馬》的創作背景與主旨。該作品源于她對家鄉河北安平抗日家族記憶與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尤其是武強年畫這一傳統藝術在抗戰時期被賦予“打日本救中國”標語的歷史真實。她以兒童視角切入宏大歷史,通過年畫學徒麥娃的成長故事,展現華北平原抗戰時期普通孩子的堅韌與家國情懷,旨在讓今天的少年讀者從傳統文化與歷史回響中理解民族精神與家國認同。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希望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琦在總結中表示,本屆“希望杯”征集活動涌現出的優秀作品,是出版社持續深耕現實題材、推動原創兒童文學繁榮的階段性成果。未來,希望社將繼續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主動策劃、積極推廣,與作家、評論家、讀者共同打造更多傳播當代價值、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兒童文學精品。
據悉,活動組委會將在魯迅文學院的學術指導下,組建專業專家評委會,評審工作將堅持“主題性、文學性、兒童性”相統一的原則,重點關注反映新時代脈搏的作品——包括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題材,同時鼓勵融入戲曲、國畫、非遺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表達,支持繪本、有聲書、互動故事等跨媒介敘事形態的探索。活動特別歡迎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貼近當代兒童生活、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后續將通過公正嚴謹的評審流程,確保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脫穎而出。組委會期待與全國創作者攜手,共同為少年兒童打造豐富的精神文化寶庫,推動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事業再上新臺階。
首屆“希望杯”新時代原創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于2025年3月圓滿結束,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作品475部。一批獲獎作品如《門神門神騎紅馬》《烈馬奔騰》等已陸續出版,受到讀者和業界廣泛好評。第二屆“希望杯”征集活動正式啟動,將繼續聚焦現實題材,鼓勵更多作家與時代同頻、為兒童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