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正氣有新篇 ——寫在《方志敏年譜(1899—1935)(修訂本)》出版之際
江西省方志敏研究會編撰的《方志敏年譜(1899—1935)(修訂本)》(以下簡稱“修訂本”)近期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部系統記錄方志敏生平與革命實踐的年譜專著,標志著方志敏研究的新進展,是近年來黨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方志敏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土地革命時期贛東北、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2009年,在匯集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江西省方志敏研究會編寫、并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獨立成冊的《方志敏年譜》,這是方志敏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隨著史料挖掘的深入與學術研究的推進,修訂工作隨之展開。歷經十余年嚴謹考證,修訂本近期面世。
修訂本在學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舉其要者,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增補關鍵史料,還原歷史細節。修訂本通過系統梳理方志敏同時代人的年譜、日記及歷史檔案,特別是1920至1930年代出版的報紙,在海量的資料中發現了較多有價值的史料,新增數百處史料,為年譜的修訂奠定了資料基礎,拓展了年譜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補充了1927年3月方志敏以江西省農協代表身份列席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擴大會議,報告江西農運及國民黨右派破壞活動的史實。還有,方志敏率領的紅十軍團出師皖南,是紅軍長征的重要的一翼,限于資料,過往的學術著作涉及這方面內容時,往往比較籠統。根據國共雙方的檔案資料,修訂本將方志敏率紅十軍團在皖南與數倍于己之敵周旋,直到血戰懷玉山,兵敗被俘的經過,逐日錄入修訂本,凸顯方志敏事跡的壯烈與精神感召力。
其二,糾正歷史訛誤,提升學術權威。修訂本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對重要史實逐條考辨。在修訂過程中,凡是擬上譜的內容,都根據原始資料,逐條進行審慎、嚴謹的考辨與甄別,從而發現并糾正了一些長期被誤讀的史實,其中較重要的有數十處之多。
這里略舉幾例:方志敏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中回憶,參加弋陽城里焚燒日貨等反日愛國運動,是在1918年。編訂者根據《可愛的中國》中的有關記述,同時查閱《弋陽縣志》等史料,經過反復考證,最終確定,時間當為1919年。再如,澄清了“1933年閩浙贛股票為蘇區首只紅色股票”的舊說。長期以來,1933年9月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發行的股票,被認為是土地革命時期蘇區發行的第一只紅色股票。但隨著黨史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史料和文物被挖掘出來。現在所知閩西革命根據地在1931年就發行了股票,且制定了完善的章程,若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股票發行歷史,更可追溯至安源煤礦大罷工時期。為此,修訂本做了相應的修改,同時增補了若干相關內容,以展現方志敏在根據地建設與紅色金融建設方面的卓著貢獻。
此外,曾被史學界廣泛采信,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情節,就是1935年春、夏間,蔣介石親赴南昌勸降方志敏。修訂本編訂者對此進行了重點考辨,通過查閱大量檔案資料并詳加考證,最終確認此事不實。歷史檔案明確顯示,當時蔣介石正在貴州、四川一帶督戰,指揮部隊圍堵長征中的紅軍,他直到8月14日才抵達廬山。而此時,方志敏早已犧牲。整個修訂過程,正是在諸多互相抵牾的歷史見解之間反復甄別、去偽存真的過程。糾正這類錯誤,使修訂本在史實上更具可信度和學術權威性。
其三,聚焦譜主主線,精練歷史背景。修訂本堅持以方志敏的事跡為敘事主線,將其革命歷程置于贛東北乃至全國革命洪流中呈現,但對背景資料的處理力求要言不煩,避免喧賓奪主,使方志敏的人生軌跡與時代風云深度交織。
對年譜的附錄,修訂本也做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例如,學界長期認為方志敏遺作《我們臨死以前的話》首刊于巴黎《救國時報》。但據俄羅斯現存檔案,該文被譯成俄文,以《中國人民英雄方志敏的遺囑》為題,刊于1935年12月11日蘇聯《真理報》,早于《救國時報》的刊發版本,糾正了既往的結論。現譜依據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館藏有關檔案,及《共產國際—中國特刊》、《布爾什維克》、《解放日報》(延安版)等中外書刊,系統梳理了方志敏獄中文稿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傳播史。
本次修訂旨在打造兼具學術性與思想性的權威工具書,為研究閩浙贛革命史及中共黨史提供經典文本。必須指出的是,修訂本是在幾代人努力的基礎上編訂而成的,從1952年《大公報》刊登的《方志敏烈士年表》、1985年出版《方志敏文集》所附年表,到2009年版《方志敏年譜》,都為修訂本的出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今年適逢方志敏犧牲90周年,也是凝結著他對黨、對祖國和人民摯愛深情的不朽名作《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寫就90周年。修訂本的出版,不僅是對方志敏生平的忠實記錄,更是對烈士崇高革命精神的深情禮贊。該書的問世,將推動方志敏研究深化,也將激勵新時代的人們傳承紅色基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作者:方麗娜,系方志敏孫女、江西省方志敏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