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被照亮的通道
    來源:光明日報 | 鐘兆云  2025年08月22日08:47

    我們來到了溆浦。此地,是促成我此行懷化的重要緣由。這個看似偏僻的地名,早在30多年前,我在閩西大山深處讀中學時便已知悉。那時,它作為屈原的“流放地”走入我的詩句。今日,終得初次晤面。

    我想起寫于1988年的《流放》。詩雖稚嫩,但我對屈原的敬意從未隨流水消逝。此刻,面對在奔騰的溆水旁舉辦的詩會,不妨忝列其中:

    我從夢中醒來

    屈原正在流放

    此時的江南月光已沒

    屈原的眼光如日如星

    戰國烈火在他的肩頭燃燒

    歷史重演

    屈原曾是峨冠博帶的左徒

    錦衣玉食,喝著糖水和甜津

    后來楚國有了傷痛

    他果斷地自省,用藥用刀

    上官大夫和令尹一旁冷笑

    屈原一早醒來

    身子已發落到了湖南邊郊

    楚懷王依舊在喝糖水

    郢都破城

    楚國君臣倉皇辭廟

    汨羅江畔

    忠臣一聲長嘆

    霎時紅日西沉

    江水萬古東流

    屈原已歿二千年

    卻復活于我的夢鄉

    他依然為人民的苦難撫劍嘆息

    他依然為國家的運脈憂心忡忡

    對小人的讒毀他報以冷笑

    為個人的不幸他放聲歌吟

    屈原和他的詩文彪炳千秋

    在歷史的燭照中

    我被宣判

    又自我宣判

    屈原印在我腦中

    我將自己流放

    我的肩上應擔當一種精神

    在沅水、溆水的千帆相競中,我和當地文友開啟新對話。溆浦自古深鎖重山,四境群峰如屏,加之蠻煙瘴雨,向來是外人眼中的畏途,亦被朝廷視為天然流放之地。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屈原在戰國烽煙中行吟至此,其沉痛低回之聲,早已將溆浦的荒僻刻入最初印記,留在了后世對“夜郎西”的認知中。當李白聽聞好友王昌齡貶謫龍標,就揮毫慨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夜郎西”所指,正是溆浦一帶。

    然而,歷史總善于編織悖論:溆浦,這個古代統治者眼中的“化外”之所,歷經朝代更迭,不改其邊緣流放地的宿命;而一批批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放逐者,在這里留下的足跡和文墨、孤憤與吟詠,卻也悄然浸潤山河骨,化作千秋溯尋的文脈川流。溆水之濱,屈原祠肅穆而立,那尊飽經風霜、眼神依舊澄澈的青銅塑像,恰似一束不滅的精神之光,穿透千年瘴霧,照亮千峰萬壑。昔日的政治囚籠,因這一縷縷被放逐的靈魂,竟意外熔鑄成文化圣火,令后世心馳神往。溆浦,便在歷史的夾縫中幽然銜入煙霞里,涅槃重生。

    遙想中學時代,透過屈原的詩章,我曾追懷兩千年前那個放逐溆水、沉入汨羅的孤高靈魂,并以此自勉:“我的肩上應擔當一種精神。”撫今追昔,彼時的宣言仍令我欣慰。因此,當我真正踏入溆浦,竟毫無隔膜,仿佛能觸摸到那個徘徊躑躅的孤影——他身后縛著的詩章,遠比當年寂寂鳥鳴、萋萋荒草更為久遠。

    故鄉閩西的山,四季青翠如拔地而起的屏障,峰巒間霧靄繚繞。而溆浦的山,屏列于溆、沅兩岸,清奇嫵媚,宛如嵌入白云深處的褶皺,裹著歷史的溫潤?!吧盍骤靡在ぺべ猓嗽碃??!彼F彌漫中,屈子行吟聲仿佛向我涌來,我分明聽見了詩人的嘆息。當年他涉入這深林冥冥的溆浦,縱然迷途,依然抉擇了清寂狖猿之居。這古樸蒼涼的調子,正是他在濁世江流中濯洗靈魂的孤傲宣言,從幽深的密林飄向浩渺的水面:“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行過屈原的流放之地,于濁清叩問之間,若得一番濯纓濯足的放達,便已不虛此行。

    穿行于這精神的溆浦,一聲清亮的鳥啼驟起。我循聲望去,一道銀亮的翅影直沖遠方,似欲穿透厚重的歷史帷幔,讓靈魂的芳澤在風中彌散,愈飄愈遠。這景象驀然喚醒了中學時代的又一詩句:“如不倦的巨鳥,歷史/橫飛過一個又一個世紀/黑洞在時間的隧道/如點點繁星布滿星空/它滄桑地穿越過/翙翙奔向金色的陽光……”

    那清脆的啼鳴在如畫江山間回旋,牽引著我的思緒與步履,在溆浦迷蒙的山水浸潤過歷史長河后,終將“奔向金色的陽光”,輕觸到向警予烈士依然回蕩于此的英魂。

    溆浦千年一出的女兒向警予,正是執意將屈原的“愁苦終窮”淬煉成《九章》中“道思作頌,聊以自救”般堅韌文字的人。屈原靈泉有知,當慨嘆“休言女子非英物”,亦當為如此后人獻上最深摯的“九章”。溆浦的山石草木、尋常巷陌,處處烙印著向警予吶喊的余響與奔走的氣息,縱使零落成泥,亦芳香不散。天地無言,江流亦可無語,然高潔靈魂行經之處,自有不滅的回響,那是比廟宇更不朽的紀念碑,是比頌詞更永恒的碑銘。

    再遠的路程,也抵不過心中那聲呼喚——去現場感悟向警予的精神,早已是我靈魂里時而想起的鐘鳴。我揣著朝圣般的虔誠與探尋的熱望,這趟行程縱有千山萬水,方向感卻在血脈里清晰如碑。

    踏入溆浦縣城的剎那,風里便仿佛浸著革命年代的余溫,那氣息從向警予故居蒸騰而來。青磚黛瓦的四合院靜立如詩,雕梁上的云紋還留著歲月的呼吸,而它默默承載的,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第一個女中央局委員”的斑斕往事。向警予,象征著沖破封建霧靄的覺醒之光。

    推開那扇刻滿滄桑的木門,時光在此折疊:陳列柜里,泛黃老書的閱讀痕跡里藏著她少年的鋒芒,毛筆上還留著握筆的溫度,手稿的墨跡似仍在宣紙上燃燒。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桎梏年代,出身富商之家的她,掙斷金枷玉鎖,以“求學報國”為劍,劈出一條女性解放之路。那份颯爽英氣,至今仍在時空里熠熠生輝。當目光與畫像中她的眼睛相遇,那穿越百年的明亮與堅定,像火炬穿透時光,照見她對真理的癡狂、對理想殉道般的赤誠。

    故居側畔,溆浦女校舊址仍在訴說當年的吶喊。從法國勤工儉學歸來的向警予,懷揣救國宏愿,在此鑿開封建冰層:她將女紅換成書本,讓閨閣照入覺醒之光,在課堂上播撒男女平等的火種,鼓勵女子撕碎“三從四德”的枷鎖,去追自由、求真理、爭人格。

    百年后的今天,站在這座曾為革命輸送熱血的校園,仿佛還能聽見女學生們瑯瑯的讀書聲。撫摸教室窗臺的裂痕,我似乎看見了她當年揮臂授課的剪影——那個為女性命運奔走的身影,曾在此地匍匐前行,卻讓萬千女性挺直了脊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向警予同志紀念館的展陳里,歷史照片泛黃卻灼人:從巴黎街頭尋求救國真理的只影,到上海絲廠領導女工罷工的振臂而呼;從創辦女校時油燈下的伏案疾書,到刑場上面對屠刀的慷慨陳詞——“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我隨時準備犧牲一切!”這句吶喊,從1928年的漢口余記里刑場破空而來,撞在今天的墓碑上,仍讓每顆心為之震顫。她用33年的生命,為黑暗的中華大地點燃一束熊熊火炬,讓后來者循著光的軌跡,看見女性力量如何熔鑄成革命的鋼骨。

    站在溆浦的風中,我忽然懂得:所謂距離,從來就不是丈量信仰的尺度。當向警予的眼睛透過畫像與我對視,當她的手稿在玻璃柜里低語,當女校舊址的門窗映出百年前的月光,千山萬水早已化作精神的近鄰,這跨越時空的對話,原是所有追尋理想者必經的朝圣。

    若不是需要提前返回福建,我真想在溆水北岸多停留一晚。我之流連,自然與屈原入溆浦時的“儃徊”不同,也沒有李白“徘徊六合無相知”的惆悵,更不是蘇軾“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的模樣。望著“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溆水,我想和這位犧牲近百年的烈士進行一場觸及靈魂的深入交流:面臨生死抉擇,為何能如此義無反顧?我們身處當下,又該如何反觀自身?

    離開時,陽光正奮力穿透云層,給眼前的故居和紀念館披上一層金輝。這又是一幕應景之象,讓我心中滿是溫暖與感動。向警予雖已遠去,但她的精神依舊如明燈,照亮我們前行之路,時刻警醒我們把好人生方向。

    向警予,向警予!當年毛澤東隨中央紅軍由閩贛抵達湘西通道,在通道會議上表達正確主張、引導生死攸關的紅軍走向正確方向——放棄北上的原定方針,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的那一刻,他是否會想起這位祖籍懷化、無比熟悉卻已慷慨就義的女中豪杰?無人知曉,只留下如屈原“天問”般的猜想。然而,正是這些無盡的聯想,賦予這里別樣的魅力,讓我們在歲月長河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勇氣與智慧。

    世間萬物皆系于命運的絲線,縱是身處這方水土,即便未曾參透萬物關聯的玄機,亦不妨效仿屈原“九問”的哲思,以叩問之心度量時空。當我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工作了37年的安江農校走出時,一串問號忽然漫過心湖:倘若當年為袁隆平接生的不是“萬嬰之母”林巧稚,這位讓中國人端穩飯碗的科學家,是否還能平安降世、為國為民耕耘80余載?

    這般看似天真的追問,卻讓我忽然讀懂了“通道”的又一層深意——林巧稚鋪平的是新生命的降臨之路,袁隆平拓荒的是華夏稻糧的豐足之路,他們畢生功業,何嘗不是在為人間開鑿“通途”?

    而我們今日行進的坦道,正是屈原、向警予,以及萬千如他們般的先驅,用生命手繪的地圖。他們甘愿以血肉為路石,在黑夜追逐微茫星光,以命換路,才為后人踏出這條不再蒙昧、不再黑暗的征途。這些星辰般的靈魂,看似遙不可及,卻在精神的維度與我們呼吸與共。

    在懷化城中且緩行,每處皆可流連叩問。洪江古商城里,被百年歲月磨得锃亮的青石板路,每一步足音都似在敲打歷史的門環,幽深巷弄間回蕩的聲息,是時光留下的密語,值得行人駐足諦聽。觸摸青磚老墻,商號門楣的金漆雖已斑駁成深淺不一的紋路,卻仍能想見當年商賈云集、貨通九域的盛景,昔日喧囂仿佛從時間的裂縫中滲出,在今天的耳畔凝成縹緲的回響。

    轉過幾條街巷,市井煙火驟然撲面:侗家阿婆銀飾上的柔光隨指尖晃動,彩絲帶在她手中編成流動的彩虹;對面灶臺熱氣蒸騰,芷江鴨在油鍋里翻涌著紅亮的光澤,辣香勾人腸胃,更勾著對生活的熱望。古商城的血脈在現世活色生香地流淌,這不正是往昔繁華最樸素的續篇嗎?而眼前這一切人間煙火,皆因前人以“懷柔歸化”的仁心,在歲月里種下了溫暖的根系,穩住了路面的裂痕。

    “懷化”二字,天生帶著幾分山水詩的韻腳。當“一個懷景懷鄉懷味的地方”以樸素直白的說法撲來時,哪怕初聞者嘴角還掛著不以為然的淺笑以及對修辭的挑剔,也會在踏入這片土地的瞬間,被溆浦的楚辭遺風、洪江商幫的叫賣聲、芷江的抗日烽煙、會同的紅色文化悄然吸引。這便是懷化的魔力,早將“古之流放地”這個刻板印象,熬成了歲月里的一壇“紅綠古”老醬酒,開壇便是千百年的回甘。

    你看那國際陸港如巨龍出海,挾風雷之勢犁開湘西門戶:集裝箱在晨曦中堆成鋼鐵森林,中歐班列的汽笛扯碎薄霧,簡直是在對“通道”二字重新定義——它已不再僅是中央紅軍長征時扭轉乾坤的地理坐標,更成為新時代物流網絡中跳動的脈搏,讓湘西邊陲的茶香、侗錦的經緯,順著鋼軌在“路漫漫其修遠兮”中,風風火火織進世界的版圖。

    如同“通道轉兵”決策,實現了中央紅軍長征后的第一次戰略轉兵,懷化的“轉運”是被呼嘯而來的時代選中并優化的。這種轉運,是歷史偶然與時代必然的和弦,是先人風骨砥礪后人接續的合唱。當雪峰山的云靄掠過陸港的龍門吊,你會看見星芒落處的通途:過去與當下正以鐵軌為針線,將安穩的古城肌理與飛馳的時代速度,匯入浩浩蕩蕩、綿亙千秋的一脈時光長河,縫制成一卷流動的畫軸。

    豪氣干云家國事,此生最是慕英雄。在懷化盤桓數日,誦詩幾行,睹物些許,懷人若干,聽侗族花瑤大歌響遏行云,看一江沅水湯湯東去,心中油然撥動萬千思緒。

    中學時代涂鴉的詩行,已被我隆重夾進往后余生的行囊,叫我心中豁然開朗:一個人、一方地域真正的生命,從不在口號中和泛黃的史志里沉睡,必然載有氣脈貫通古今的韌性,以不卑不亢的姿勢挺立于時代浪潮,將古往今來熔鑄成自己不屈的魂魄。是的,朋友,我可以放聲告訴你:“我的肩上應擔當一種精神?!薄?,這種精神應該在每個“我們”的肩頭上扛著,在心里頭奔涌。

    (作者:鐘兆云,系福建省作協副主席)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沈樵|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免费|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16|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