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靠什么團結 憑什么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 心懷“國之大者” 講好黨史故事
8月20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作家出版社、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主辦的《靠什么團結 憑什么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馮士新,湖南省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黃海出席并致辭。中國作協副主席徐貴祥以視頻形式致辭。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及近20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研討會由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主持。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共七大召開80周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與作家出版社聯合推出丁曉平近百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靠什么團結 憑什么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該書以中共七大為歷史坐標,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各方面的偉大實踐、成功探索和歷史經驗,氣勢磅礴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靠什么團結、憑什么勝利這一重大命題,為我們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弘揚延安精神和偉大抗戰精神、更加深刻地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提供了重要文學讀本。
吳義勤在致辭中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國家與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國文學的富礦與重要資源。銘記歷史,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史故事,是新時代中國作家和中國文學的神圣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七大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走向了成熟”“為黨后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開辟了正確道路”。總書記強調,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次來都溫故而知新”,要求“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的故事”。丁曉平歷經12年創作完成的《靠什么團結 憑什么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是講好黨的七大故事的優秀作品,是向時代、向黨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文學答卷。
鄔書林談到,該書以講故事的方式總結延安時期黨的理論實踐和工作經驗,充分觀照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方面,希望更多人能通過該書進一步了解黨的七大的歷史地位和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
何向陽認為,該書是一部填補空白的重要作品,以宏觀的視野、穩健的行文和翔實的資料對中共七大的前、中、后期進行全景式展現,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寫出了“文學的報告”和“報告的文學”,兼具跨界性、文學性、哲學思辨性和學術嚴謹性,體現出作家敢啃硬骨頭的寫作勇氣和心懷“國之大者”的理想信念。
徐貴祥談到,丁曉平近年來在黨史軍史領域深耕細作,該書中的“靠什么”“憑什么”兩個問題表現了作家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和未來的深刻憂患,是文學對歷史的叩問,體現了軍旅作家的歷史使命感和現實擔當。
馮士新說,丁曉平查閱大量歷史資料,選取典型故事,為讀者深入了解中共七大波瀾壯闊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新材料、新視角和新語言,更為文學、歷史與學術的有機結合作出有益嘗試。
黃海認為,該書充分展現了作家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以扎實的史料、透徹的思考、成熟的結構、精練的文字闡釋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與精神,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和普通讀者在學習閱讀中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與會專家圍繞該書的思想性、藝術性和社會意義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研討。大家認為,這部作品以歷史長鏡頭的方式,真實再現了中共七大的全過程,充分肯定了會議的歷史意義。作品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強”這兩個核心問題,抓住了“團結”和“勝利”兩個關鍵詞,體現出作家挖掘歷史、閱讀歷史的能力和回應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世界之問的能力。
丁曉平在發言中回顧了該書的創作過程。他說:“這本書是我黨史、軍史寫作的‘枕頭之作’,我非常歡喜,也非常珍惜。”希望自己的寫作能夠對黨史學習教育起到輔助作用,能夠呼應偉大的新時代,讓更多讀者理解團結和勝利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