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代文學研究開辟新路徑
8月16—17日,由浙江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第十五屆年會暨明代文學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研究和挖掘明代文學內涵對闡發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明代文學理論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黃仕忠系統梳理了明代戲曲階段發展模式,提出“宮廷演劇制度”與“商業戲班活動”的雙軌制分析框架,為戲曲史研究提供新范式。
中國古典戲曲理論除了包含歷來受到重視的結構范疇,還有另一個重要范疇“局段”,它更加強調戲曲故事呈現的片段性和情境性。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陳維昭提到,作為情景單元,局段是戲曲整體結構中的一個環節,也可相對獨立地成為審美對象。戲曲藝術中的局段運思、戲曲理論中的局段批評,彰顯出中國古典戲曲中存在著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即情景單元在審美上的相對獨立性。揭示局段與中國戲曲審美觀念之間的關系,對我們充分認識戲曲民族特色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與會學者通過對明代文獻的挖掘與考證,詳細解讀了明代重要作家、作品,并進一步拓展至地域文化研究。圍繞數字人文,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徐永明介紹了智慧古籍平臺的應用和前景,提出了應加快建設明代文學文獻數據庫。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國棟表示,此屆年會呈現三大趨勢,即微觀文本分析與宏觀文化語境并重,傳統考據法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研究邊界向藝術史、社會史等領域拓展,為明代文學研究開辟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