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文學刊物紛紛推出專欄特稿,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以文學之筆繪就恢宏壯麗的抗戰畫卷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各文學刊物紛紛推出特別策劃,以專欄、特稿等形式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這些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多種體裁,展現了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與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以此激勵中華兒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努力拼搏、奮勇爭先。
唱響一曲曲“光的贊歌”
《人民文學》2025年第8期的封面上,雄壯的盧溝橋躍入眼簾,遠處霧靄鎖蒼山,仿若歷史的硝煙仍未消散。卷首語中寫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槍炮聲猶在耳畔,警報自當時時響起。為此,我們也起用‘光的贊歌’欄目,以示鄭重。”“光的贊歌”取名自艾青發表在《人民文學》1979年第1期上的同名詩作,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本期專欄特刊發3部講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追光”的故事:海飛的小說《殘雪》通過波詭云譎的諜戰故事,展現出革命先輩的信仰與情感力量;王昆的《刺客李列傳》塑造了李列傳這位“無名”革命者的形象,展現了他與父親共鋤敵人的決絕與勇氣;周立文的《風雨天目山》再現了當年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中美兩國“追光者”的深厚情誼。此外,“詩歌”欄目中,劉立云的《早年的雕塑園》以“雕塑園”為意象,將抗戰時期為國獻身的年輕戰士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他們在風雪長征路上被定格為一座座雕塑,成為永恒的記憶。
《詩刊》同樣在2025年第8期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詩歌專輯”,收入巴彥烏力吉的《長槍》、劉笑偉的《到中流擊水》、龔學敏的《白雪與挽歌》、艾蔻的《白求恩:不死鳥的獻身》、石英杰的《阜平記》等詩歌,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與對世界和平的珍視。其中,《白求恩:不死鳥的獻身》以白求恩大夫為原型,通過詩歌的形式呈現這位國際友人的無私奉獻與崇高精神。專輯中王學芯的《歲月疾馳在過去的火焰面前》、劉起倫的《義勇軍進行曲》、寧明的《歷史巖層里的烽火回聲》等作品,也從不同視角描繪了抗戰時期的歷史畫卷與人民的精神風貌。
《中國作家》三版聯動,共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學版自2025年第7期開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稿”欄目起,先后刊發李朝德的中篇小說《尋找道格拉斯》,講述駝峰航線上飛行員們的英勇事跡,挖掘被時間遺忘的故事及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王躍斌的短篇小說《最后八天》,通過細膩筆觸展現抗戰時期人們的生活與情感,讓讀者重溫那段歷史的真實與殘酷。紀實版2025年第6期開設的同欄目推出楊義堂的《大湖西》,第8期推出徐錦庚的《英雄山》。影視版于2025年第5期刊發婉瑜的電影文學劇本《孤光》,第7期推出康廣洲的電影文學劇本《紅色走廊》,第8期推出龔應恬的電影文學劇本《阿拉貝斯克》。
2025年第8期《小說選刊》上,3部抗戰題材作品出現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輯”欄目,從不同角度詮釋偉大抗戰精神。羅偉章的《光》所講述的西遷隊伍雖由動物組成,然而朝向光芒的千里遠行,從中亦可見尊嚴,見眾志成城。魏市寧的《匕首洋槍》書寫江湖恩怨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消弭和化解,言辭利落、下筆凌厲,在閃展騰挪中描摹時代背影。李黎的《造像之夜》則把時間坐標放在當下,通過尋找一張肖像照、一段歷史,再現那些不能忘卻的記憶。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長篇小說選刊》2025年第4期登載了葉梅的《神女》,該作品以三峽地區為背景,展現了當地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呈現一段波瀾壯闊的抗戰史;葉梅還撰寫了創作談《與山水相融的三峽人民抗戰史》,與讀者分享創作背后的故事。牛余和的《蘸火記(上)》以抗日游擊隊、獨立大隊、獨立旅及其蘊含的鐵匠文化為核心,通過“蘸火”這一獨特比喻生動呈現戰爭年代里年輕人的成長歷程與崇高情懷。
王進的《王進日記》、呂斌的《到達》、邵錦平的《白樺樹上的眼睛》、孫成文的《三道崴子的那棵常青樹》……《中國校園文學》2025年第8期青春號上刊發的作品以青少年視角,展現了抗戰時期人們的生活與情感。同期少年號則刊出葉瑩的《紙娃娃》、王勇英的《阿爺聽過那首歌》、安武林的《古鎮往事》等,通過生動的故事激發青少年讀者的愛國情懷。
說吧,我們的抗戰記憶
從2025年第1期起,《北京文學》便開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專欄。首期刊發馬淑琴的報告文學《魏國元和他的兄弟》,以宛平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魏國元的英勇事跡為核心,展現京西地區在抗日戰爭中的烽火歲月。第8期刊發陳斌先的短篇小說《正陽閣》,講述了抗戰期間發生在正陽關一帶的平凡英雄的故事;巴彥烏力吉的詩作《嗅槍》通過獨特視角和生動筆觸,再現湖南省洞口縣花瑤農民組成的“嗅槍隊”在抗戰中的英勇事跡。
《收獲》2025年第4期的“說吧記憶”欄目推出管朝濤的非虛構作品《甌越出勇士》,以溫州抗戰老兵群體為核心,通過口述史與檔案結合的方式還原鮮為人知的民間抗戰記憶。《當代》2025年第4期刊發秋石的《我們站在愛國的中國青年一邊——“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前后的斯諾夫婦》,講述埃德加·斯諾與海倫·斯諾夫婦在“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期間對中國愛國青年的支持與幫助。《長江文藝》2025年第8期推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稿——李春雷的《掛在山頂的人家》,通過郭二嫂的故事還原華北民間抗戰歷史,展現普通人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
有眾多文學刊物都推出了相關專欄及作品。《黃河》2025年第4期推出“黃河頭條·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欄,刊發鐵流的中篇小說《八路軍唱歌》,并配發創作談和評論。小說講述了“姊妹劇團”在沂蒙山區開展文藝宣傳工作的故事,展現文藝宣傳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湖南文學》2025年第8期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欄目推出周擁軍的《大碼頭》、龔盛輝的《孤勇者》、張雄文的《雪峰1945》等7部作品。《山西文學》2025年第8期推出段崇軒的《抗日烽火中的文化“戰士”》,講述姚青苗、郭根、李西成3位曾執教于山西大學的老先生以筆為武器,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的故事。《山東文學》2025年第7期、第8期均開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欄目,刊發多篇相關作品。《雨花》2025年第8期刊發孟獻國的《清明半城行》、吳光輝的《張純如:愛麗絲永遠盛開》兩部作品。《長城》2025年第4期推出“我們在太行山上”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欄,刊發崔丙剛的《今夜有暴風雨》、吳玉龍的《師父是個好人》、陳戰勇的《孤勇記》等短篇小說,通過生動故事展現抗戰時期太行山人民的英勇事跡與生活場景。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作家文摘》《牡丹》《貴州作家》《散文詩》等文學報刊紛紛策劃相關主題征文活動,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踴躍投稿。主辦方從中精心遴選佳作,旨在以不同形式和視角講好抗戰歷史故事,展現氣勢磅礴的英雄史詩。
抗戰精神是激勵中華兒女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和平年代,我們要賡續紅色血脈,牢記使命擔當,用更多抗戰題材文學佳作鑄成不朽的精神豐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