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主會場和實體書店、分會場等舉辦千余場閱讀活動,書海與人海再次相遇 上海書展帶來“天花板級”文化體驗
今天,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落下大幕。書海與人海再次相遇,用一個字形容今年這場書香盛會,很多人會選擇——火!
本屆上海書展首設“雙主場”,在兩個主會場和全市100家品牌實體書店、“一區一特色”分會場及首次落地的烏鎮分會場,總計舉辦1267場閱讀活動,比去年增加23.8%。
“上海展覽中心變成了一個巨型書房!”有讀者驚嘆。周六、周日,這個“巨型書房”入場客流雙雙破5萬人次,均創新高。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累計客流超過5萬人次,銷售額超過百萬元。
在閱讀受到不同媒介挑戰的今天,上海書展創造的奇跡,到底是什么?
“溢出”一時一地的閱讀行動
“沉浸式逛上海書展一個小時,你就會明白上海書展的意義”。讀書博主“ruc貓貓”說,“那就是一定會偶遇很多過去不在關注范圍里的書”。
對讀者而言,電商時代的大型書展,是突破信息繭房的珍貴機遇,是一場愛書人濟濟一堂的文化嘉年華。到底用什么樣的產品滿足讀者的需求,成為出版人的必答題。
今年上海書展,記者在各家出版機構的展位上看到了更多編輯手寫的小紙條,還有17家天南地北的“小而美”出版品牌打破壁壘為讀者聯合推薦“編輯嚴選”書單……正如有位出版人所說,要千方百計找到自己的書與讀者的連結之處,上海書展提供了觸摸、試驗這種連結的最合適場域。
“仍然有這么多對好書充滿渴求的眼神,仍然有一雙雙手翻開打動自己的那本書,仍然有那么多愿意述說、愿意傾聽的交流……為了人與書的相遇,我們沒有放棄,我們一直在努力。”一位外地來滬出版人的感慨贏得很多人的共鳴:“今年的出版業太需要上海書展了!”
“上海書展愛護每一類人群,這讓我們更為感動。有位老伯伯只能通過寫字和比劃和我們交流,他說他喜歡我們的圖書封面,也喜歡我們的小開本圖書,容易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春卷”說,“如果不是參與上海書展,一定很難遇上這動人的一幕”。
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圖書盲盒賣“爆”了,第一天300個,第二天500個,再來1000個,編輯們索性在現場邊包邊賣,讓讀者看到“盲盒”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感慨,“書展,讓我們更加了解年輕人想要的情緒價值到底是什么。”
“因為裝幀開本與封面設計出挑,《大唐狄公案·文庫本》系列銷售表現特別亮眼。采用特別展陳和銷售福利的譯文插圖珍藏本系列也圈到不少新粉,多次補貨。”上海譯文出版社營銷部主任丁麗潔告訴記者,今年書展前5天,譯文社銷售碼洋67.3萬元,銷售圖書冊數10494冊,已經基本追平去年書展7天的銷售,“七海”品牌文創現場銷售總額更是突破110萬元。
“非要在書展買書嗎?”發布多條購書開箱短視頻引來眾多網友追看的博主“阿拙”回答:“就像回到小時候過年前跟著爺爺奶奶去集市,把琳瑯滿目的年貨搬回家。”
對于更多跟著書展讀者的視頻來選書的網友來說,上海書展已遠遠突破一時一地的線下,“溢出”為一場席卷全國的閱讀行動。
“溢出”一場一館的消費活力
今年上海書展首次設立的“閱界夜市”留住了很多讀者的腳步,成為今年上海書展一道特別的風景。僅周六一天,“閱界夜市”銷售額就達到15.6萬元。
這是今年上海書展以“票根經濟”拉動多元消費,以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擴展輻射力的一個小切片。
書展加書店,搭上周邊經濟快車。在上海書城,閱文熱門IP展、“書頁之間,閱見文創”周邊文創展銷、二次元互動體驗,人氣十足。書展加漫游,讓閱讀為城市旅游賦能。靜安區的“行走書香精品線路”串聯張愛玲故居、靜安寺、四行倉庫等文化地標,還能參觀博新全宇宙“印象派之夜”、富圖格雅影像藝術中心等熱門展覽;虹口區的“探尋文學基因”專屬巴士線路打卡北外灘濱江、上海大廈、白玉蘭觀景臺、今潮8弄、乍浦路影視街、巴金圖書館等地標;嘉定區的“杏薈寶藏”研學親子文旅路線涵蓋上海賽車場、安亭老街、汽車博物館、大來時間館等近20個景點……
現象級展覽互相導流——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推出揭秘幕后的新書《金字塔在中國:古埃及文明大展煉成記》,一舉成為書展首日“銷冠”。購書讀者獲贈夜場門票,讓“日游上海書展,夜游古埃及文明展”串聯起同城兩大熱展。“不愧是上海,‘天花板級’的文化體驗!”沖著書展和埃及展安排來滬行程的外地游客,不僅帶走屬于上海的文化記憶,還帶走滿行李箱“好物”。
熱門文化IP互相助力——上海圖書公司副總經理程犁告訴記者,今年與上影元合作的“童年拾光”展區人氣火爆,“特別是《浪浪山小妖怪》的周邊文創,很多年輕人買了手機背夾,立刻用起來,這是盲盒款,為了拆到喜歡的人物,復購率也特別高。”
今年上海書展首次發放惠民閱讀券,覆蓋“雙主場”圖書及文創產品,惠及超過5萬人次讀者。“從用惠民優惠券的比例就能發現,周六進場消費的年輕人特別多,晚上6點到9點,收銀臺幾乎忙不過來。”程犁說。
旗下擁有老字號“中華牌”鉛筆的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連續第三年在“閱讀跨界生活展區”亮相,第一鉛筆總經理張竝楊告訴記者,今年有超過8個文創品牌加入展位,書展成為合作的平臺。新展商“南西茶鋪”為參展趕出原創插畫師封面的新產品“茶書”,店主范范曾在威海路開店,承接過來自書展的客流,“茶與書有結合點,暫時結束了線下店,還是要走出來看看,才有更多機會。”
“南西茶鋪”對面是老字號馬利顏料展位,來自南京的直播團隊“錦蘭春文房”駐守書展現場,一天直播4個小時,單日銷售額達到20萬元。“線上直播間也非常需要線下場景,一方面,廠商會有更好的產品和優惠方案,另一方面,直播間里的消費者也有‘過節’心理,更有下單沖動。”主播小郭告訴記者,上海書展期間銷售成績遠超平日,“嗓子啞了,但值得。”
“溢出”書展現場的消費活力,點燃上海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