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襯衣里的鏡像青春:跨文化中的雙胞胎成長故事 ——讀程瑋《少女的紅襯衣》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1
你相信世界上有和你長得一摸一樣但生活方式和你完全相反的人嗎?你是否幻想過自己有個孿生兄弟姐妹存在在地球上的另一端?程瑋的《少女的紅襯衣》講述了一對因父母離異而自由分隔中德兩地的孿生姐妹,在十多年后終于重逢并互換身份的故事。這部小說以平淡的敘事手法,寫出了成長中難以言說情感拉扯、文化錯位與自我認同的掙扎。
小說里,湯妮與湯莉這對面孔相同,生活軌跡卻截然不同的雙胞胎是程瑋安排下的中西文化的鏡像。妹妹湯妮自小跟隨媽媽在德國長大,自信獨立,習慣表達與選擇;而姐姐湯莉則跟著爸爸在中國成長,更加內向含蓄,習慣克制與服從,在她身上可以看出傳統東方教育的縮影。 兩人相遇后,為了彌補各自心中的空缺,展開了一場身份互換的“實驗”。故事中的紅襯衣貫穿了全文,在東方文化中,紅色暗示警惕、緊張的氛圍;而在西方的語境中,紅色象征著獨立、自主。我認為紅襯衣既象征著青春期少女的張揚,也暗示了少女的迷茫于惶恐。從小循規蹈矩的湯莉在這場互換身份的旅程中,跳出了爸爸為她打造的溫室,找到了自我;勇敢自信的湯妮也曾在與爸爸相認的路上變得小心翼翼,用一個個小謊言堆砌自己的“假身份”。《少女的紅襯衣》所觸及的不僅僅是青春成長,更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認同問題。從這兩姐妹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中德文化的差異,他們對親情、自由、規矩的不同理解中不著痕跡地呈現出來。巧妙的是,作者并未對任何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進行評價,而是通過兩個主角不停的試錯與掙扎,引導讀者思考:成長不只是對世界的探索,更是找尋自我的機會。
《少女的紅襯衣》看似是寫給少年的作品,但我反而想邀請各位家長一同來閱讀。設想一下,假如和自己生活了10多年的孩子在一夕之間完全轉變成另外一性格,作為父母能否會第一時間察覺出異樣?或是會因為孩子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覺得欣慰卻不去追究其中的怪異呢?毫無疑問的,故事中湯莉的爸爸是愛她的。就像對待溫室中的小花般,爸爸會因為擔心湯莉的人身安全而天天給她做思想上的教育??稍诨Q身份后,首先察覺到“湯莉” 怪異的反而是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未來后媽”和湯莉的好朋友,而爸爸當下雖然察覺到了“湯莉”的轉變但也只是沉浸在父女關系緩和的喜悅當中。這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既然爸爸那么呵護湯莉,可為什么父女關系依然如此僵硬?除了少女青春期的叛逆,爸爸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瀾了這個局面?我相信這本小說不僅僅是想讓青少年在成長中找尋自我,也讓家長反思與孩子相處的方式。東方那種打著“為你好”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今社會,我們不妨參考西方文化,在設立規矩給孩子的同時,也要適當給予他們自由。
總的來說,《少女的紅襯衣》是一部以柔寫實的青春成長小說。它沒有跌宕起伏的大情節,也沒有非黑即白的死板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緩慢但深刻的文學穿透力。它教會我們,不同文化之下的成長,不是比較誰對誰錯,而是理解與包容的過程。在教育方面,也帶給了我們警示,程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不是束縛也不是縱容,而是自由和約束之間的平衡。
(作者系馬來西亞怡保師范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