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日戰爭史》上海書展首發
首發式上,《上海抗日戰爭史》新書被碼放成“815”字樣,紀念80年前對中華民族意義卓著的勝利。 施晨露 攝
“如果說這部史書是上海抗戰史研究中一部標志性意義的作品,它是對全國和上海軍民為捍衛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的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歷史的真實寫照,是對這一場壯烈的民族解放斗爭英勇事跡的回放,是對千千萬萬當年為上海抗戰英勇奮斗、作出貢獻甚至流血犧牲的愛國先烈們的緬懷和紀念。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歷史,是一部最貼近時代、最具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教材。”
昨晚,三卷本《上海抗日戰爭史》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首發。雖然未能來到首發式現場,但94歲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錄制了一段5分鐘的視頻。余子道出生于1931年8月,這樣一位親歷抗戰的學者在中國近現代軍事史、抗日戰爭史等研究領域,投注了畢生心血。“讓我們重溫上海抗戰的崢嶸歲月和上海人民的精神品格,更深刻地領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讓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我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帶著鄉音又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回蕩在現場,成為今年上海書展令人銘記的一幕。
首發式上,《上海抗日戰爭史》新書被碼放成“815”字樣,紀念80年前對中華民族意義卓著的勝利。這套150余萬字的皇皇巨著集合了上海三代歷史學者長達10年的努力。
上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既是兩次淞滬戰役的主戰場,也曾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和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交匯點。黨史專家徐建剛說,《上海抗日戰爭史》視野廣闊,將上海抗戰置于中國及世界的全局性角度,突出全民族抗戰主題,運用最新研究成果,全景式反映上海抗戰的方方面面。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認為,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這部作品主線清晰、研究全面,特別是充分體現了上海抗戰的特點,揭示了抗戰各個重要節點都與上海有關,揭露了日本在上海的軍事侵略、經濟掠奪、文化侵略,尤其是統計和總結了日軍的侵略給上海帶來的巨大損失,“非常硬”。
“上海書展開幕這幾天,這套書已經在展位上被普通讀者買走了好幾十套。”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溫澤遠告訴記者。
首發式后,等待幾位作者簽名的讀者排起了隊。“專為買這套書而來,這段歷史對我們這座城市太重要了。”排在隊伍里的公證員蔡煜從布袋里掏出另一本書向記者展示,“我還買了這本《審判從這里開始——日本戰犯在上海的審判》。”
“我父親參加過抗日戰爭,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我買了抗戰圖書,回家認真看。”75歲的讀者李茂嶺的購書袋里有《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等書。
今年上海書展,抗戰主題圖書成為厚重風景。就在《上海抗日戰爭史》首發式前,原創主題連環畫《不屈的手指》《白紙紅字》也在此首發。這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與上海市作家協會共同推進的“重大主題連環畫創作項目”,以期讓年輕一代更直觀地了解歷史,感受先輩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