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青少年創新教育科幻文學大賽頒獎典禮在重慶舉行
頒獎活動現場
中國創造,智啟未來。7月27日,全國首屆青少年創新教育科幻文學大賽頒獎活動暨第五屆少兒科幻聯盟學術交流大會在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舉行。重慶政協原副主席陳萬志,重慶作協原主席黃濟人,重慶市教委二級巡視員蔡理,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松光,重慶市作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崇斌,重慶市關工委副主任、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主席帥遜,重慶市關工委副主任韓國濤,重慶市作家協會組聯部主任陳飛,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工委書記、公共服務局局長周文楊,重慶市作家協會詩歌創委會主任、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王順彬,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吳黎,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黨委書記趙文平等與會。科幻作家劉慈欣、王晉康發來祝賀視頻。科幻藝術家、國際“雨果獎”最佳職業藝術家獎獲得者趙恩哲,科幻作家寶樹、賈煜、蕭星寒、陸楊、超俠、周洲、何明瀚,《未來少年派》雜志執行主編劉婧,科幻教育專家蘭莉等,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出版人、教育專家,包含獲獎者在內的數百名師生及家長參加頒獎活動。
王順彬介紹了本次大賽的舉辦情況,大賽通過全國征文方式,吸引北京、重慶、四川、江蘇、陜西等多省市青少年的投稿2000余篇,這印證了青少年科幻創作的蓬勃活力。由科幻作家、教育專家、出版人組成的評委會經過初評、終評和公示環節,最終評選出10個“中子星獎”(優秀獎)、4個“超新星獎”(二等獎)、2個“脈沖星獎”(一等獎),“北極星獎”(最佳指導獎)、“北斗星獎”(最佳組織獎)等專項獎也由此同步產生。這是一場匯聚全國青少年科幻創作力量、融合科學與文學智慧的盛會。
脈沖星獎頒獎現場
超新星獎頒獎現場
中子星獎頒獎現場
本次大賽由重慶市青少年作家協會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共同主辦,以“中國創造?智啟未來”為核心理念,肩負打破學科壁壘、培育青少年科學文學融合素養的使命。來自重慶的胡渝鑫與來自四川成都的趙晨宇,分別在中學組和小學組斬獲脈沖星獎(一等獎)。重慶學子胡渝鑫的作品《永生》,聚焦“靈魂數據化與親情永恒”這一命題,贏得中學組最高榮譽“脈沖星獎”,其創作靈感更能追溯至重慶山水的浸潤與家風的滋養;成都小將趙晨宇則憑借《穿越時空的校園奇遇》摘得小學組“脈沖星獎”,作品中用納米技術、全息投影搭建的未來校園圖景,被評價為“打通了現實與未來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南開中學的楊燁、西安太元路學校的買博涵等“超新星獎”獲得者,也以獨樹一幟的視角,彰顯了科幻創作的深刻內涵。
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獲“特別貢獻獎”
唐文等3名教師獲“北極星獎”
頒獎現場,承辦單位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獲頒“特別貢獻獎”,該校教師唐文與四川、陜西的另兩位同行獲“北極星獎”(最佳指導獎),這彰顯學校在科幻教育領域的引領地位。同時,該校青少年科幻文學館與“中學生科學素養讀寫校本課程”項目也正式宣布啟動。
科幻作家劉慈欣、王晉康為活動寄語
同期舉辦的全國少兒科幻聯盟學術交流大會,以《科幻文學如何賦能基礎教育創新》圓桌話題匯聚業界智慧。大家建議孩子們多讀科幻經典作品,同時了解科學知識的原理、文學類作品的意境,科幻課堂需超越“段落賞析”,融入科學思維訓練,可以重慶“8D地形”“軌道穿樓”為素材升級科幻敘事,科幻創作也可以通過“外星使者”角色扮演等,可強化青少年自主性與跨文化共情力。
對話現場
科幻作家寶樹談青少年科幻創作
寶樹在現場圍繞“青少年科幻創作的時代使命”主題,結合自己的《恐龍奇旅》作品現場開啟了“微公開課”,他談到,所有的寫作都是源自生活,文學創作本身,只有理解人類才能更好地理解歷史和想象,包括恐龍,寫出好的作品,引起情感共鳴。
近年來,重慶市始終將青少年人才培養置于重要位置,重慶市作協以“培新計劃”育新苗,支持成立青少作協打通校園“最后一公里”,聯合高校構建文學院聯盟,推動學術與創作雙向奔赴;重慶市關工委攜手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界,協同搭建優質平臺,讓科幻種子深植巴渝。
據悉,本次大賽,將進一步加速“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賦能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同時為重慶建設“青少年科幻之城”貢獻智慧力量,為國家培養更多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