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善:“數字紅學”已成為時代必答題
8月15日上午,“《紅樓夢》的當代闡釋與文旅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紅樓夢學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天津薊州開幕。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技術變革對紅學的深刻影響,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指出如何面對“數字紅學”已成為時代必答題。
“三年前我曾提出‘數字紅學向我們走來’,現在‘數字紅學’已不是‘走來’的路上,而是已經來到了我們中間,如何面對,這已經不是選答題,而是必答題。”張慶善坦言,要答好這道題,寄希望于年輕的學者。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孫偉科認為,當代紅學在跨學科研究方面,將與更多新興學科相結合,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紅樓夢》的文本進行分析,挖掘文本中隱藏的語義關系、人物情感脈絡等;通過大數據分析讀者對《紅樓夢》不同版本、人物、情節的關注度,為紅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數據支持。
在當代紅學傳播方面,一些紅學專家在網絡平臺上開設關于《紅樓夢》解讀的課程,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還有一些創作者通過制作短視頻,以幽默風趣的方式介紹《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故事,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同時,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的《紅樓夢》文化體驗場景,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賈府之中,親身感受作品所描繪的世界,進一步擴大紅學的影響力。
對此,孫偉科希望紅學研究者關注和理解數智化等現代科技手段介入對紅學的影響。他指出紅學并非孤立存在,其發展既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同時又通過對《紅樓夢》的闡釋和傳播,反作用于社會意識形態。他強調了紅學與大眾互動的必要性,研究成果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普及路徑走進社會,而社會大眾的接受與反饋又為紅學研究注入新活力。
據了解,本次會議為期2天,由中國紅樓夢學會主辦。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各地的15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會議分三場大會主題發言與八組分組發言,共十九場。與會專家圍繞《紅樓夢》的當代傳播與闡釋,《紅樓夢》的文旅融合與發展,《紅樓夢》與地域文化、地方經濟發展,《紅樓夢》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流,《紅樓夢》的文本、文化、文獻研究等議題展開研討。與會專家積極建言獻策,在鞏固基礎研究的同時,著力探尋《紅樓夢》的當代價值,為紅學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