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出版像“蘇超”,有套路無世故
    來源:文藝報 |   2025年08月15日09:08

    7月至8月,天氣在持續發熱,“蘇超”在持續發熱,“書超”也在持續發熱,我的頭腦也在發熱。我在滾熱的天氣里到蘇州參加江蘇書展,到重慶參加中國書博會,到上海參加上海書展;每當夜半三更,便躲在涼意十足的空調房里讀《蘇超來了》的樣章、樣稿、樣書,心頭“熱癢癢”的,盡管身上涼絲絲的。

    “蘇超”球員基本以草根為主,有鮮衣少年,有退伍老兵;有賣蟹農民,有商店小工;有西裝革履的經理,有高帽白衣的廚師,因為參與者眾,導致觀看者巨。本期作者汪修榮是資深的華東老出版人,閱歷豐富,編稿無數,而李淑云則是剛成熟的華西地區的年輕女編輯;汪總寫的是為老一輩文學大家、數十年供職于《文藝報》的吳泰昌先生編稿的往事,李淑云寫的是為網絡作家阿耐策劃網絡文學圖書的奇事?!熬庉嫻适隆边@個欄目的作者如同“蘇超”球員,參與者眾、包涵區寬、分布面廣,越來越多熱愛出版的從業者加入到了我們的隊伍中來。

    “編輯故事”中的故事都不復雜,但簡單的故事卻包含了至簡的大道。汪總談到編輯“四要”,可謂一生經驗的心得要訣,即“策劃、編選出一本有價值的書,要了解作者和作品,要了解讀者與市場,要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意,要有編輯的眼光和整體策劃”。他以40年編輯經歷為我們送來了寶貴的經驗。

    李淑云從業經歷不長,但成長迅速。我上個月在成都為新華文軒出版集團做講座,現場聽眾之一便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年輕編輯李淑云。她和一些年輕編輯拿著《做書——編輯那些事》要我簽名,簡單交流后令我大吃一驚:她原來就是一年前我多次推薦的四川人民出版社《低頭思故鄉》的責任編輯,我于是在講座中5次以《低頭思故鄉》為例,講我對今日出版的看法和心中好書的模樣。李淑云來稿還成就了我的一件美事:我在“編輯故事”這個欄目中,第一次同時俘獲了一本書的作者和編者——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總編輯況正兵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李淑云,并一下子把他們納入“編輯故事”微信群中,從此與群眾共歡樂。

    ——主持人 徐 海

    編輯“四要”——我為吳泰昌先生“編書”

    汪修榮

    吳泰昌先生是我的老鄉。知道他很早,認識他卻是很晚的事。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當涂人,上大學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離縣城幾十里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是一個真正的鄉下人。18歲那年,因為參加高考,才有幸去過一次縣城。后來到外地上大學、讀研、工作,也只是縣城的一個匆匆過客。工作之后,因為職業的緣故,與一些老家的作家文人有了更多的交往與合作,老家的文友時常向我提到家鄉的兩個文化名人,一個是電影導演蘇里,另一個便是長期活躍在文壇的吳泰昌。雖然久聞吳老師的大名,又是老鄉,卻一直無緣相識。

    我與吳老師相識,也是因書結緣。

    大約在2014年前后,吳老師向一位同事提出,希望在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他的書。然而因種種原因,這一愿望一直未能實現。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吳老師相識,得知我也是當涂人,吳老師非常高興,握手的力道也大了許多。他是那種熱情爽朗的人,聲音洪亮,一頭向后披散的灰白長發頗有幾分藝術家和詩人的氣質。吳老師得知我一直在文藝社工作,便自然地提及這本擱淺多年的圖書,希望我能親自操刀,早日“玉成”其事。吳老師既是前輩,又是文壇宿將,縱橫文壇幾十年,在文學界具有廣泛影響力,還是我的老鄉,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我都覺得有責任完成他的心愿。我答應先了解一下情況,然后與他溝通,盡自己最大努力積極推進。

    吳老師在《文藝報》工作數十年,既是職業報人,又是作家和評論家,與當代許多一流作家學者過從甚密,有過大量的合作,不僅寫過很多散文、評論文章,還發表過一系列著名作家學者的人物印象記,出版文學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文苑隨筆》《吳泰昌散文》《文學情思》《我親歷的巴金往事》《我認識的錢鍾書》等20余種,其中《藝文軼話》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這些作品具有史料和文學研究的雙重價值,在文壇產生很大反響,可謂成果豐碩。

    為了完成吳老師的心愿,我決定先做功課,全面了解一下吳老師的生平與創作。我開始四處搜集資料,為了支持我的工作,吳老師把他手邊保存的十多種著作悉數寄給我,供我參考。他的信任與支持,不僅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也給了我極大的壓力。我不敢馬虎,立馬放下手中的活,開始認真閱讀吳老師一本本大作,前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作品內容大致瀏覽了一遍,對其主要創作成就、創作風格、創作內容和創作歷程有了大致的了解。

    如何完成吳老師交代的任務,交出一份讓作者滿意的作業,我開始了認真的思考。我想這份作業不僅要讓吳老師滿意,還要讓讀者和市場滿意。對此,在認真研究其作品內容和市場的基礎上,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與策劃。吳老師最初的想法是以每個名人為主,出版一套書。三聯書店曾為吳老師出過一套“親歷大家叢書”,包括巴金、錢鍾書、朱光潛、冰心、葉圣陶等人,一人一本。通過兩個月的閱讀和研究,我感覺時過境遷,出版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吳老師最初的設想已經不太合適。原因有四:

    第一, 完全按初版思路一人一本,內容相對單薄,而且原書系一篇篇文章匯編而成,只是不同時期文章的匯集,不僅缺少完整的體系體例,而且許多文章內容上相互重復,甚至矛盾。有些文章是特定年代寫的,今天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文章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第二, 圖書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讀者對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每本書能提供更豐富更有價值的內容。如果原樣出版,難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法吸引讀者的興趣。

    第三, 成本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一人一本至少要出五六本,這對出版社來說導致成本上升,而市場并不太樂觀,性價比不高。

    第四, 照原書出版,只是簡單重復,給讀者提供不了任何增值服務,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對編輯來說,創意是出版的靈魂,市場與影響才是一本書追求的終極目標。

    鑒于上述幾點考慮,我決定把書的內容全部打散打亂,根據我對市場和作者創作的理解,重新提煉、濃縮、編選,新瓶裝舊酒,“生發”出一本真正的新書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感覺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書,體現出編輯和出版社的策劃與創意。

    我把這個想法與吳老師做了認真坦誠的溝通,也許因為老鄉的緣故,吳老師對我充分信任,一口答應,表示完全理解,讓我全權處理。得到他的授權與鼓勵后,我決定親自操刀,擔任這本書的策劃與選編工作。

    編輯是一個雜家,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編輯的勞動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編輯的專業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體現在編輯的創意與策劃思路中,體現在把普通變為不普通,把大眾菜做成特色菜和品牌菜的過程中。針對不同選題,有時要為作者提供創意,幫助作者構思、修改、加工書稿,有時要為作者提供選編與策劃。為作者選編書稿也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勞動。從作者眾多作品中,策劃、編選出一本有價值的書,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 要了解作者和作品。

    第二, 要了解讀者與市場。

    第三, 要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意。

    第四, 要有編輯的眼光和整體策劃。

    基于這一思考,我又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整理思路,提煉主題??紤]到吳老師大部分作品都與當代文壇那些著名的學者、作家有關,許多文章都是這些名家的印象記,以及他們之間的合作交往和交流探討等,而這些名家的創作與經歷又與當代文學發展史息息相關,他們每個人的經歷如同一幅畫,而這一幅幅畫集中在一起便組成了當代文壇長長的畫廊。而吳老師作為親歷者,參與并目擊了這一歷史進程。這正是這本書的價值之所在。

    于是,我以吳老師與眾多名家交往以及印象記為主線,分類編排,串成了一部一個人與一個時代重要作家學者的交往史,吳老師一個人的親歷以及與眾多名家交往的歷史,恰恰組成了個人的文學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當代文學史的縮影。幾經篩選、調整,最后我按這個思路從大量作品中完成了選編重構任務。幾經調整、完善,我把擬定后的目錄發給吳老師瀏覽審定,很快他就來信表示十分高興,完全贊成,認為這個編排和視角很新穎,突破了單純的個人印象記,既是他個人的,又是眾多作家學者的,也是時代的,更是屬于歷史的。

    為了編好這本書,我和作者反復電話微信溝通。吳老師年事已高,視力欠佳,不擅長打字,經常給我發來大段大段的語音。在北方生活了幾十年,他的語音已經非常接近北方標準普通話,中氣很足,常常聲如洪鐘,熱情而樂觀,從這些已經北方化了的語音中依稀能捕捉到一絲故鄉當涂話的韻味,讓人親切而感動。

    書名也是令編輯頭疼的難題。目錄擬定后,發現卻沒有一個合適的書名。于是集思廣益,起初社里編輯想了五六個書名,都比較平庸,缺少沖擊力和新穎性。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時一個好的書名就可能決定一本書的生死。吳老師原來的書名很一般,編輯想的幾個也不太令人滿意,我覺得需要給這本書取一個既貼合內容,又有新意的書名。一段時間,我冥思苦想,想了幾個書名均不滿意,考慮到吳老師縱橫文壇五十年,與眾多作家學者交往幾十年,從眾多書名中,最后我確定了一個我認為比較合適的書名:《親歷文壇五十年》。吳老師聽說后非常滿意,我也頗為欣慰,覺得這個書名還是比較適切的,既能涵蓋內容,又有廣度與深度,還具有作者個人色彩,讓人感覺完全是一本新書。

    經過前后半年多的努力,2017年,一本散發著油墨味的精裝新書正式出爐,設計精美,頗有文化氣息。接到新書后,吳老師非常開心,也十分滿意,認為是他迄今出版得最好的一本書。他把新書送給朋友,得到一致好評。

    完成這一任務,我既欣慰,也有很多感悟。作為一個成熟的編輯,不僅要會組稿,懂策劃,還要善于幫作者完成創意,甚至幫作者選編內容以及取書名,做好全方位的服務。本質上,出版就是一種文化創意與文化服務。出版無止境,對編輯來說,時代在變,市場在變,作者在變,讀者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因時制宜、因書制宜、因人制宜,才能與時俱進。進入AI時代,作為一種職業,編輯永遠在路上。

    (作者系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總編輯)

    我策劃的第一本暢銷書是這樣誕生的

    李淑云

    當編輯的17個年頭,目前代表作可能還是自己策劃的第一本書——阿耐的《歡樂頌》。圖書出版時我不到27歲,進入出版社兩年多,從社里的數字出版部轉崗到文學編輯室大約一年。

    現在回望那段過程,真可謂是“金手指開局,出道即巔峰”——我至今還沒策劃出比《歡樂頌》銷量更高、名氣更大的作品。

    2010年,我25歲,在四川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打了一年醬油”。現在看來,那時候的工作是相當輕松且愉快的。但當時年輕的我,有時會為工作上雞毛蒜皮的事情煩心,甚至會哭上一場。那時,我在微博上無意中瞥見阿耐正在連載的《歡樂頌》,感覺就如同邱瑩瑩、關雎爾遇上了樊勝美、安迪。

    每個工作日的晚上十點一過,阿耐準時在網上更新三四千字的《歡樂頌》。追看《歡樂頌》連載,成了我工作一天下來最大的期待。我看小說,不管是武俠還是言情,都會嗑CP,但我對《歡樂頌》里的CP都無感,估計是作者寫得太現實。吸引我的,主要是五個女孩子的成長和愛恨交織的情誼。離開學校已有一段時間,自己在工作中并未結識到那么多的朋友,心里的失落感、對工作的不勝任感,當時的我都能在《歡樂頌》里找到慰藉。

    僅僅追看《歡樂頌》連載還嫌不過癮,我幾乎將阿耐所有的作品統統找來。實體書找不到,就趴在晉江文學網、阿耐的博客上看電子版?!妒橙澱摺贰恫坏猛返纳虘鸷〞沉芾飚惓I?;《都挺好》剖析中國式家庭關系鞭辟入里;《大江東去》寫改革開放20年民企、國企、私企發展,恢宏壯闊……

    2011年,成為阿耐忠實粉絲的我,決定做阿耐的編輯。喜歡的作品,我想自己來做。第一步,是換部門。我向當時的社長黃立新提出轉崗申請,黃社長同意了,把我調入文學編輯室。

    已經忘了第一次向阿耐約稿的時間,我曾用評論跟帖、微博私信等方式和阿耐聯系過,目前能找到的阿耐最早給我的回復是2011年12月28日,“阿耐ane:很開心,謝謝。我也很希望能出版。只是我寫小說一向放任,不知道寫到哪兒,最終寫多少字,所以,能否請容我到寫完再談?”

    2012年3月,《歡樂頌》的連載接近尾聲,我給阿耐寫了一封郵件約稿。這封約稿信終于換來了阿耐的回復。

    那段時間是快樂又緊張的。開心的是終于與心儀的作者建立了聯系,我時常就連載的內容和自己對圖書的規劃給阿耐發信息,還不時能得到她的鼓勵。緊張的是生怕夜長夢多,被其他出版社搶先一步。阿耐在《歡樂頌》連載尾聲時,曾在評論區提到山影(侯鴻亮團隊,后來的正午陽光)已經與她簽約改編電視劇,隨后就有其他編輯在評論區留言表示想約稿。但更多的還是開心,現在還能回憶起那時的心情,我常常在坐公交上下班的路上思考要怎么去做這本書,一步步靠近喜歡的作者,滿滿的都是開心。

    和作者建立良好聯系后,我正式在編輯室內報了這個選題。編輯室主任和同事們對《歡樂頌》都很認可,其中一位同事還是阿耐的粉絲。他們鼓勵我進一步向社領導匯報。于是,我整理了與阿耐溝通的情況和對作品的分析,向時任總編輯胡焰進行了詳細匯報。胡總在百忙之中通讀了《歡樂頌》的連載內容,對作品贊不絕口。我和胡總又一起向社長黃立新匯報選題。黃社長在聽取了胡總對作品的市場判斷后,批準了這個選題。

    我們在版稅和首印量上拿出了最大的誠意:主動提出首印5萬冊、版稅10%的條件,想一擊即中。我們都看好這本書的市場潛力。對這本書傾注了那么多熱愛,我絕對無法做到和心儀的作者討價還價。這個版稅,是我從業以來簽得最高的。多年后,我成為了一個成熟的編輯,依然不喜歡和作者討價還價,但遇到困難時,我會主動尋求作者幫助,以較低的價格簽下稿子,這并非是有意壓榨作者,而是為了留足營銷空間或者把更多資金投入印制。

    2012年5月,我們雙方簽訂了出版合同。除了《歡樂頌》(三季)外,我們還簽下了阿耐的《都挺好》《不得往生》(電視劇改名為《風吹半夏》)。我的第一次策劃簽下的三本小說,后來都成了爆款電視劇。

    在思考圖書形態時,我想到了一個點子:將連載期間讀者的精彩評論收錄進書中,放在每一章節之后?!稓g樂頌》在晉江文學網和阿耐博客連載時,有眾多讀者追捧,評論區里不乏高質量的討論和見解。我覺得這些評論本身就是作品魅力的延伸,甚至有網友留言說“評論也是《歡樂頌》的一部分”。我向阿耐提出了這一設想,她聽后非常認同。阿耐表示,讀者的這些評論給了她繼續寫作的動力。為此,阿耐把她晉江文學網賬號的用戶名和密碼都告訴了我,我終于實現了很多粉絲在評論區的高頻留言“鉆進作者大大的存稿箱”。我登錄阿耐的晉江賬號,逐條瀏覽評論,篩選出有代表性的評論,然后將它們一一復制粘貼到書稿相應章節之后?,F在回頭看,初版《歡樂頌》的裝幀設計真是非常一般,唯一可取之處或許就是收錄了那些讀者評論。

    圖書出版后,阿耐在她博客上寫了這么一段話:“我在寫《歡樂頌》時候經常說,這篇小說要與評論一起看,映照著看,不看評論是一大遺憾。幸好,編輯好姑娘也認同我的意見。于是有史第一次,網友們的評論與我的文字一起印在書上,終于滿足了我這個網絡作者出書以來一直心存的一個愿望。曾有采訪問我,為什么熱衷網絡寫作。我的回答是,喜歡與網友的即時交流。我在寫作時單純投入的是性情,而網友們待我也以單純的性情。因此不免彼此有一拍即合,也有齟齬破裂,各種七情六欲,但都是性情自然流露。這就是網絡寫作與網絡閱讀的魅力?!?/p>

    因為很愛這本書,所以,最早的營銷活動是在簽合同的當月。那時候,我還沒有“營銷”這個概念,完全出自本能,就是想讓自己喜歡的書被更多人知道。阿耐的讀者當時不算很多,但黏性很強,于是我挨個給豆瓣上標記過閱讀阿耐作品的用戶發送豆郵,告知他們《歡樂頌》即將出版的消息。2012年5月29日,我收到了一封豆郵,對方說她是當當網的小說采購,可以重點談。2012年8月,我在豆瓣上建立了阿耐的小組,至于建阿耐QQ群和微博上的書友會,我忘記時間了。由此,我認識了一些阿耐的粉絲朋友,他們熱心地給圖書寫評論,宣傳這本書,有個粉絲是報社的,《歡樂頌》上市后,她做了一個整版。更別提我因發豆郵而結識的當當網采購的粉絲,在電視劇開播前,她對圖書的銷售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給當當網做了《歡樂頌》簽名版,還有獨家贈品,一個粉色的筆記本,當當網采購了3000套(一套3冊)。2012年11月圖書上市后,《歡樂頌》的海報在當當網首頁呈現。這是我后來十幾年,再也沒有遇到的殊榮。圖書上市當月,當當網銷售了1000余套。這個銷量,當時的我覺得不盡如人意。但其實,我現在努力做的圖書,基本上也達不到這個月銷量。

    2016年,《歡樂頌》電視劇大爆,銷售頂峰時,一個月開卷監控超過5萬套。電子書熱銷,收入數百萬元;有聲版權出售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圖書版權輸出到韓國等。《歡樂頌》入選2016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我屬牛,那時候,可能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入行之初就成功做了喜歡的作者的編輯,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激勵著我。為喜歡的人和喜歡的書付出,真的太幸福了。在和阿耐的多年交往中,阿耐亦不時提點我為人處世,對我幫助很大。后來我回望這次經歷,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擁有過那么好的運氣。

    稍微有點閱歷后,我才明白,整個策劃中,關鍵人物不是我,而是當時的總編輯胡焰和社長黃立新。面對一個年輕新編輯的選題匯報,胡焰總編輯第一時間看原稿,不到一周時間看完近百萬字。黃社長和胡總編果斷決策,在稿酬上以最大的誠意打動了作者。我不敢說自己是千里馬,但他們肯定是伯樂。

    在這本書之后,我經歷了一些低谷。我在想,或許人生的運氣守恒,我已經擁有過那么好的運氣,所以,后面的日子哪怕付出很多收獲很少,我也能坦然面對。在走出那段低谷后,好像默默的努力又積攢起來了一些好運,于是,又有了新的好書的故事,就今后再分享吧。

    (作者系四川人民出版社編輯)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99精品视频99|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2021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