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以“AI+出版”構建智慧出版新生態
在信息技術加速迭代的時代浪潮中,面對AI技術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始終堅守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擔當,以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為根本導向,通過構建智慧出版生態體系、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強化技術安全保障等舉措,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出版產業的深度融合。
智慧出版生態體系的構建
據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出版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劉寅春介紹,該集團規劃設計、全力打造以“聚典”“匯典”“滬學習”三大基礎性平臺為核心的智慧出版生態體系,通過AI技術的全面引入,以期實現傳統出版資源的體系化整合、數智化升級和大眾化傳播。
在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方面,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通過配套建立內部版權交叉授權體系,較早地在國有出版集團中實現內部優質內容資源的市場化高效流通。“隨著機制運行成效日益凸顯,集團將這一成熟模式向全行業開放推廣,目前已有全國多家出版社加入資源共享內容生態。”劉寅春表示。集團通過嚴格遵循市場化交易規則和建立科學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構建起跨地域、跨機構的內容資源良性循環與轉化體系。這種創新模式不僅實現了工具書、古籍整理、基礎教育等垂類資源的精準分類聚合與結構優化,更將深厚的傳統內容積淀轉化為融合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避免行業內重復建設的同時,催生了多個創新應用場景。
在“AI+出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并行。一方面通過內部技術團隊孵化與外部頂尖技術引進相結合,培養形成多支既熟悉編輯出版業務、又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始終保持對技術應用的理性認知,明確劃定大語言模型應用邊界,將技術創新重心聚焦于應用層開發。劉寅春介紹,為確保技術路線選擇的科學性,集團要求技術團隊必須深入理解底層技術原理,同時建立了完善的技術支持體系,通過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案例分享提升團隊數字素養,并為重點項目提供全流程技術指導。
“面對AI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集團始終秉持審慎負責的態度。”劉寅春說。在內容安全層面,針對大語言模型的領域知識不足和“黑盒”特性等問題,建立了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通過場景約束與反饋優化,有效管控算法偏見和數據局限帶來的風險。在數據安全層面,構建了全生命周期數據防護體系,對核心出版資源實施加密管理與訪問權限分級控制。這種效率與安全并重的發展模式,期望在確保內容與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技術進步與文化傳承的和諧共生。
“AI+出版”的多元呈現
據劉寅春介紹,今年上海書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展出“AI+出版”的代表性創新成果,涵蓋AI技術在智能寫作、古籍數字化、智慧教育、科學普及等多個場景中的創新應用。參觀者可在現場親身體驗這些創新應用,真切感受AI技術給出版業帶來的變革力量。
在工具書智能化領域,“聚典寫作助手”作為集團重點打造的標桿性產品,依托“聚典數據開放平臺”近200種權威工具書的海量專業數據、迭代至具備語義檢索能力的3.0版本和大語言模型技術,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智能寫作輔助系統。該產品具備三大特點:首先是權威性保障,通過可溯源的知識查檢機制,有效緩解了大語言模型的幻覺問題;其次是場景適配性,針對學術寫作、公文撰寫等不同場景提供差異化功能支持;最后是使用便捷性,以插件形式集成到常用辦公軟件中,無須跳出當前軟件即可無縫使用體驗,大大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這一創新成果能夠顯著提升寫作和編輯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使聚典在“為閱讀賦能、為學習賦能、為搜索賦能”之外,實現“為寫作賦能”的場景突破。
在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領域,“尚古匯典·古籍數字服務平臺”通過前沿AI技術實現古籍文獻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全流程覆蓋。目前,版式和文字識別準確率均超過98%的匯典古籍OCR識別系統已在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文獻整理項目中投入實際應用,使古籍整理效率成倍提升。作為平臺的最新成果,在書展期間全新上線的“文淵閣四庫全書”AI+版,核心功能覆蓋自動識讀、智能標點、知識標引和文言翻譯等。該平臺的研發成果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文化傳承領域的應用潛力,為古籍數字化工作樹立示范樣本。“尚古匯典”不僅本身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成果,也將通過AI技術持續賦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教育出版領域,集團通過AI技術深度賦能,構建覆蓋多個場景的智能教育解決方案。上海基礎教育頭部產品“滬學習APP”服務上海8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其AI增強版實現三大升級:英語學習方面,新增AI口語對話和智能糾音功能。其中AI口語對話用戶黏性顯著,人均連續交互輪次超30輪,日token接近一億;數學學習方面,開發AI概念講解、解題指導和口算批改系統;拓展服務方面,推出拍照解題和AI作文批改等創新功能。上述AI功能,有力支持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普惠。“鋼琴巴士APP”整合聲紋識別、音頻分析和智能測評技術,實現從識譜訓練到演奏評估的全流程智能化。“經典閱讀智慧服務平臺”基于大語言模型技術,打造具備名著伴讀、互動問答及智能解析等功能的“學生文庫AI陪讀智能體”。針對教師群體研發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工作實用AI工具包”,覆蓋文案寫作、教學常規、教育科研等七大教學場景,為教師提供全方位AI支持。這一系列創新實踐通過精準化教學、個性化學習和智能化評估,力求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少兒科普數字化領域,該集團應用AI技術,打造新一代科普傳播體系。基于70年專業科普內容積累,依托國民科普品牌《十萬個為什么》,微調垂直領域大模型,“《十萬個為什么》智能問答科普平臺”上線并開展商業化試運行。該平臺具備三大特色:一是多模態交互,整合圖文、語音等呈現形式;二是權威知識庫,確保內容專業準確;三是智能硬件矩陣,包括具備AI對話引擎的“小熊貓問問”“智能語音盒子”等產品。書展期間,觀眾可體驗拍學機等智能設備的互動學習功能,感受AI技術如何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學習體驗。這一實踐不僅創新了科普傳播方式,更通過AI技術降低了科學知識的獲取門檻,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欲,為《十萬個為什么》這一經典品牌注入AI時代的澎湃新活力。
在出版流程智能化轉型方面,集團打造的人工智能綜合應用服務平臺“世紀墨池”已完成一期建設,投入試用。在充分調研出版單位需求的基礎上,該平臺深度融合先進AI模型,針對編印發全流程開發了系列AI智能體:“AI合規速查”解決出版專業學習者、從業者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相關問題上面臨的兩大核心痛點——檢索效率低與溯源驗證難;“AI營銷物料”適配多元場景,使編輯營銷人員在面對不同平臺要求時保持源源不斷的靈感;“文獻格式統合”實現一鍵格式規范,大大減輕了編輯核檢格式時的簡單、重復勞動;“AI立體封”自動生成適合多平臺要求的立體封方案,等等。劉寅春表示:“該平臺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全方位、多維度通過AI賦能、重塑出版生產流程的重要舉措,將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切實助力出版數智化轉型。”
構建AI時代的現代知識服務體系
基于前期在數字出版和AI技術融合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繼續“深入推進數字化,科學布局智能化”,以期構建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現代知識服務體系。
在平臺建設方面,將深化“分類聚合、平臺運營”的工作思路,三大核心平臺實現能力躍升。“聚典”持續構建可溯源的知識核校體系;“匯典”建設古籍深度學習系統,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質變;“滬學習”深化AI教育應用,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同時,集團還將推動科普、藝術等垂直領域的新平臺建設,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出版生態矩陣。
在知識服務創新方面,將充分發揮專業出版優勢,構建“內容數據化—數據知識化—知識服務化”的轉化鏈條。通過建立出版知識圖譜和檢索增強系統,打造兼具權威性和交互性的新一代知識引擎。這一體系不僅能有效解決AI幻覺問題,更能為用戶提供可溯源、可核驗的基準知識服務,在信息過載時代體現出版人的文化擔當。
通過數字化筑基、智能化賦能,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在出版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繼續邁出堅實步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再創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