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再訪魯藝,那些嘹亮的抗戰歌曲從這里唱響
    來源:新華網 | 陳晨 孫正好  2025年08月15日08:51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

    目光掃過這些文字,您可能已經唱出聲來。在延安文藝紀念館,一面寫滿抗戰歌曲詞譜的展板前,總有游客駐足,或低吟,或輕歌,神情肅然。

    延安魯藝舊址(無人機照片,2025年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紀念館所在的魯藝舊址,是全民族抗戰時期風云際會之地。中國共產黨在1938年創辦于延安的這所文藝學府,曾匯聚了冼星海、呂驥、鄭律成、李煥之等一批音樂大家,《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南泥灣》等經典抗戰歌曲誕生于此,唱響全國。

    “這些創作于戰火中的歌曲,是照亮人心的火炬,是驅散黑暗的黃鐘大呂,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抵御外侮的斗志。”延安文藝紀念館文研部文博館員王紅梅說。

    彼時,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大批知識青年和各界人士,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主張的感召下奔赴延安。詩人何其芳曾這樣描述:“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

    “一批批來到延安城的人群中,有許多已經成名的文學家、音樂家、美術家和戲劇家,他們為抗日文藝的發展聚集了力量。”魯藝舊址講解員王子亞說,為適應戰時文藝創作和人才培養的需要,1938年4月,魯迅藝術學院(后改稱魯迅藝術文學院)應運而生。

    “我們相信:藝術不僅能喚起民眾,而且可以組織民眾,武裝民眾的頭腦……”魯藝成立宣言中的鏗鏘話語,很快成為現實。

    延安魯藝文化中心副主任王強說,抗戰時期的延安號稱“歌詠城”,學校里唱、部隊里唱,工廠、機關都在唱,而魯藝正是這座“歌詠城”的中心,“在延安乃至整個抗日根據地,魯藝是音樂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抗日救亡歌曲的一大發源地”。

    延安文藝紀念館展出的冼星海使用過的指揮棒和鋼筆。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 攝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今天的延安文藝紀念館中,泛黃的照片、珍貴的文物,再現了那段崢嶸歲月。展柜中,一支產自法國的銅質指揮棒引人關注,冼星海曾用它多次指揮《黃河大合唱》的演出。

    這位曾任魯藝音樂系主任的人民音樂家,是當年延安璀璨群星中的杰出代表。

    1939年早春,延安西北旅社的窯洞里,詩人光未然深情朗誦著長詩:“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聽眾中,冼星海猛然站起來,上前一把抓住寫有長詩的紙張:“我有把握把它譜好!”

    簡陋的窯洞中,冼星海用六天六夜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全部譜曲。1939年4月,首演大獲成功。周恩來曾為之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自此,這部樂曲氣勢磅礴地回蕩在大河上下。陜西延安干部學院教授劉夢說,僅1940年,《黃河大合唱》就在晉察冀邊區演出百余場,它以黃河寓意民族形象,向全中國人民發出了戰斗的強音。

    1939年,冼星海指揮魯藝學員排練《黃河大合唱》。(資料照片,延安文藝紀念館提供)

    以《黃河大合唱》為代表,一大批反映黨的抗日主張、彰顯民族精神、團結鼓舞人心的歌曲由魯藝師生創作出來,在動員群眾、打擊敵人中發揮了強大作用,并影響至今。

    延安魯藝文化中心主任劉拴平說,抗日烽火中,許多知識分子是聽著《延安頌》從各地奔涌而來的,《生產大合唱》展現了大生產運動的欣欣向榮。

    與此同時,《大刀進行曲》的詞曲作者麥新、《游擊隊歌》的創作者賀綠汀等也先后來到魯藝。人們耳熟能詳的許多抗戰歌曲,都與魯藝有不解之緣。

    歷史從未被忘卻。今天,這些嘹亮的戰歌仍在傳唱。而在它們的誕生之地,先輩們也以各種鮮活的方式被銘記、被緬懷。

    延安橋兒溝東山,當年魯藝教員們的居住地。而今,這里依歷史原貌復建起一孔孔窯洞,將之布置為冼星海、賀敬之、丁玲等文藝家的個體博物館。

    步入其中,馬燈懸于墻面,文藝家的老照片、代表作等一件件展品,還原了他們在此生活工作的場景。而將目光拉遠,一排排窯洞散列于一道道梁峁上,頗為壯觀。

    近年來,魯藝舊址年均接待游客54萬人次,一如抗戰中的燈塔延安,如磁石般吸引著人們。31歲的河北滄州游客張瑜手持相機,認真拍下每一張展板。“魯藝師生上課的教室很簡陋,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是如此富足。”她動情地說。

    延安橋兒溝東山革命藝術家館群(無人機照片,2025年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文藝家們昔日綻放激情的熱土,如今已成為弘揚愛國主義和傳承延安精神的陣地。近十年來,延安文藝紀念館共征集文物、史料和藝術品3萬余件,一批臨展、專題展走向全國;魯藝舊址成立延安版畫藝術中心,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吸引10萬余人前來采風、創作;《黃河大合唱》被編排進《延安十三年》《延安、延安》等紅色演藝中,成為當地文旅品牌……

    “在延安辦學的7年半時間里,魯藝開展了抗戰歌詠、抗戰戲劇、抗戰文學等諸多活動,創作出一批不朽之作。新中國成立后,從魯藝走出的許多文藝家成為我國文藝戰線的領軍人物。”劉拴平說,在今天,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讓更多人從魯藝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獲得力量,是對先輩最好的致敬。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精品欧洲videos|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a片一二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