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牡丹》2025年第8期|王國華:城愁棲息地
    來源:《牡丹》2025年第8期 | 王國華  2025年08月20日06:41

    多年以后,成長起來的深圳人,若個人處境遭遇變化,城市變遷,他們懷念起今日的深圳,鄉愁牽系于何處?

    或曰,商場可也。

    這也算?

    這,也許真的算。

    01

    我在人群里感到放松

    商場里的人真多。

    這是2024年,各平臺上的自媒體賬號,常常出現踏查本地商場,店鋪關閉,空無一人的凄惶場景。深圳豈能自外于世,注定要與眾共沉浮。好在吾輩尚處在一個多極的世界,總有一極納你悲歡。

    在深圳,稍具規模的商場都有地鐵直達。人潮順著通道蜿蜒蛇行,穿過林立的攤位,繞過坐在路中間表演“非遺”的手藝人,無視兩邊墻上“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標語和不斷閃耀的商品廣告屏幕,進入商場的負一層或者負二層。各種小吃店和面包店撲面而來,但你聞不到哪怕一點點廚房味。人潮像一個海綿,吸收了所有氣味。

    等電梯需要足夠的耐心,尤其二三樓,無論上下,均滿員。一個瘦小的女孩兒不服氣,非要擠一下試試,剛踏上一只腳,電梯就“嘀嘀”起來,只好尷尬地收回,抱起肩膀站在最前面等待下一趟,背包上的小熊玩偶不安地晃來晃去。

    干脆乘扶梯。雖然慢點,起碼始終在運行。有的商場心機重,登樓的扶梯不在同一側,需繞行半圈到對面去,這樣就要從兩邊的店鋪經過一下。經過一下,就可能被吸引住,買點東西。

    深圳人已熏染了港臺的扶梯規則,大家都站右側,留出左側供著急的人上上下下。據專業說法,此約定俗成的“文明行為”實則不妥。大家長期只站右側,扶梯受力不均,容易損壞,置乘客于險境。再則,一個扶梯上下能有多長時間,多大的事爭分奪秒到這個地步?深圳的官方媒體曾專門就此宣傳糾正,效果不大。好在此法則在人多的時候基本失效。商場的扶梯頗類深圳北站地鐵5號線上的扶梯,密密麻麻都是人,沒人管什么左側右側了。“文明”如此脆弱。需補充一句,還是盡量要做文明人,那是人之為人的方向(與扶梯左右無關)。

    商場一般都是中空的,站在高處向下看,可見各個樓層人來人往,此人站彼人頭上,如在幻境。一樓地帶多為臨時集體活動或促銷攤位,名目繁多,啤酒節、兒童閱讀廣場、嬰兒爬行大賽之類。

    湊近了看,有笑臉相迎的售貨員(笑了一天,不累嗎),拉著手的情侶(祝他們不再分開,即使分開也別互相傷害),飛快近似于跑的外賣員(能在這里邊找到客戶,必須是相當熟悉內部環境),手持毛巾,隨時擦拭各處的清潔工(抽空找地方坐一下吧),在一樓帶著孩子閑逛的老人(他們是蹭空調的。深圳常年酷暑,商場涼爽之地,偶有免費小食可取,到此還能為商場增加人氣,豈非雙贏),在無數條大腿間鉆來鉆去的小孩(他們的眼里,世界也許就是腿林吧)。

    飯館門口等座位的人亦為一景。飯館能帶來最穩定和集中的客流,一般位于商場高層,居上則啟下。餐時,各個飯館競相提供貼心的服務,或贈送茶水與小食,或免費美甲。坐在塑料凳上的年輕人,各自低頭刷手機。寬敞處,竟有左右兩排。我從中間走過,略似檢閱部隊,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感覺只有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心里才踏實。

    若遇周末,以上人潮場景乘以二就可以了。

    電商讓個體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人群還是有聚集和社交的必要。彼此不認識,擦肩而過也是社交,跟一個人孤獨地悶在一個屋子里,還是不一樣。若無外界補充,身上的體溫或會漸漸消散,他(她)會冷。這也是人之為人的獨特之處。

    數不勝數的人,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趕來,看上去是一個個單體的人,來了就來了,散了也就散了。其實不然,他們在這里相互撞擊,相互感染,恰如一個個細胞的組合,從個體的挪移到集體的交融,由物理變化生發出化學變化,終于涅槃出一個巨大的活動的思想體。一加一會大于一,一加一萬,可能成為兩萬。此非簡單疊加,而是鼓噪,消靡自我,醞釀升華成為遠高于個體之上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絕非幾個人就能醞釀出來,必須人多。人越多,越有力量,直至成為一種邏輯,再通過個體流布到大街小巷,也就形成了城市的氣質。

    人即商場,即城市。我在商場里,宛如在一大城中。來來往往的人,讓我心里踏實。

     

    02

    吃了嗎

    約飯在商場,我是很長時間才適應過來的。猶記第一次是在海岸城,第二次在卓悅INTOWN。偶爾吃幾次,以為權宜,后逐漸意識到此乃新常態,仍惑于到底何時起,商場成了飯店主戰場。

    個人淺見,商場里的飯館,最初幾年,小弊有三。一曰地點難尋。找車位停車五分鐘,等電梯(或上扶梯)三分鐘,整個樓層轉一圈,連打聽帶導航又是五分鐘。氣喘吁吁坐下,頗有乘興而來,至已興盡之懊喪。二曰私密空間不足。盡管裝修緊跟潮流,但要么沒有包間,要么包間之間僅由一排竹簾隔開,鄰座咳嗽幾聲,這邊都會被傳染感冒。開店只是為吃而吃,不似傳統飯館中兩個人對坐,吃碗面都可以悠閑聊上半天的強大社交功能。三曰菜品存疑。據說商場里不能開明火,多預制菜。預制菜三個字,本為中性詞,只要保證品質,開盤就吃,省時省力,有何不好?歐美日的超市中預制食物幾成常態,消費者安之若素,在中國被污名化、被拒絕,其實還是監管和商家的自律讓人信心不足。

    如今這些問題似都已解決。盡量不開車,乘地鐵,便無停車之憂。多去幾次,熟如掌紋,便無找店焦慮。店鋪的包房漸多,向傳統飯店看齊,食客多了選擇。各種菜品多了鍋氣,不知怎么搞出來的。既來之則食之,別再多想。想多了都是心病。

    在街面上,中午或夜晚,可見幾個人勾肩搭背,晃晃悠悠從飯店里走出來,此景并不經常出現在商場中。商場飯館與食客的關系更工業化、流程化,至于吃飯之外的吆喝、迎來送往、熟客意識,固未全失,但已大幅削減。以后若有機會取代傳統飯店成為主流,是把傳統飯店的特點全部繼承過來甚或光大之,還是強化了這種純吃特征,令傳統飯店的其他附加功能另尋寄主?

    吾不知也。都好。我都接受。

    商場里的飯館,是連鎖的天下。無須用力想,海底撈、九毛九、太二、陶陶居、外婆家、不二啫、面點王、真功夫、壽司郎……便呼啦一聲闖進我的腦子。

    個人偏愛兩家。一個是金陵大排檔。2002年初,獲得金陵晚報舉辦的全國小小說大賽第一名,受邀赴南京領獎。抵寧當晚,責任編輯王海妮陪我們夫婦到金陵大排檔消夜,點了拌干絲、獅子頭、鴨血粉絲湯等,均為經典江南小吃,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見到各種真真假假的“大牌檔”,只要有南京、金陵字樣,就忍不住走進去。吾非美食家,要的就是那一點淡淡的江南味道,講什么正宗不正宗,反正吃起來也沒太大差別。

    另一個是東北風味的喜家德。招牌菜是一整塊的醬骨頭,不膩不柴,配一盤餃子,一碟海帶絲,一罐啤酒。逛商場累了,我就問妻子,這里應該有喜家德吧?

    在吃上,說得好聽點,我比較專一,其實就是懶,有惰性。

    國貿旋轉餐廳需單獨拿出來講,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去處,可自助,可在包房點餐,可在周末的上午與家人一起吃個早茶。早茶乃廣東一帶特色民間風俗,名為“茶”,實則早餐和午餐的結合體,小吃和點心為主。旋轉餐廳的金錢肚、鮮蝦菠菜餃、蒜香蒸排骨、醬香蒸鳳爪、紫蘇酥皮包均為傳統美食。

    一定要攜親喚友,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邊吃邊聊,邊看窗外風景。密密麻麻的樓群,像是一座一座插上去的,剛才從下面走過時,仰望,感覺它們是從地面栽出來的。角度一換,判斷跟著變。在深南大道上開車,遠遠看到兩座金黃的大樓,那么龐大,那么突兀,坐在國貿大廈49樓的旋轉餐廳上看,它在這些樓群中,又是那么和諧,左看看右瞧瞧,互相搭著肩,左右逢源。一團團綠色穿插于水泥建筑中間,深圳水庫不過是一圈綠色中的一汪水,凸顯出一點荒野氣象。遠處的蓮花山郁郁蔥蔥,再遠處的香港落馬洲,像一只只臥著的綠色小獸。

    進餐中間出去十來分鐘,回來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動我也動,動是絕對的,此時卻又是相對的。這種情況下我會認準一個參照物。比如,如廁返回,就找原本睡在我腳下的那盆花。

    可以感覺到腳下在微微轉動,大約七八十分鐘轉一圈。這期間,下面和遠處的事物紛紛撲進視野。平時看風景圖片,感受到一種美,而自己親眼所見是另一種美,種在腦子里,再順著血液流淌到全身,成為你個人的履歷和見識。是的,這些無法用文字、圖片、音樂、舞蹈方式表達出來的東西,會逐漸表現在你的言談舉止和為人處世上。風景從來不白遇到。

    最好的風景還是故事。多年前,鄧公南巡,曾經在國貿旋轉餐廳坐了四十分鐘。這是他深圳之行停留時間最長、談話最多的地方。就是在這里的一番講話,改變了國運,讓中國復入正軌。據在場的人回憶:“商場中間是四層高架層,地面是大廳和噴泉,門店都在各層四周。鄧公光臨國貿大廈的消息傳開,上萬人站在各個樓層的廊道里等候。鄧公乘觀景電梯下到地面正好是空曠的大廳,四周都能看到。人群頓時爆發出熱烈掌聲,高喊‘小平,您好’,鄧公也頻頻招手,說‘大家好’。有個小伙子不斷往前擠,說‘你們讓我到前面看看鄧爺爺,我今天的一切都是他帶來的。’場面非常熱烈感人”。多年以后,有人站在國貿大廈展覽廳里,面對著當時的圖片和文字介紹,淚流滿面。

    我在國貿旋轉餐廳里就餐時,抬頭看到的是一張張松弛的臉,一個個綻放的笑。我仿佛遇到了三十年前在我現在位置上坐過的一個人。那時他年輕,現在他老了,鬢發蒼白。我用公筷夾了一只蝦餃放在他的盤子里,他沖我點點頭。可我只能把蝦餃送進自己的嘴里。歲歲年年,一代人延續著另一代人,每一個高度都應該被超越,曾經的“高”會留在書寫和記憶里,形成一個個竹子的節,人類應該順著這一個一個竹節攀爬成長。我說的是“應該”。

    03

    商場是一個印章

    在國貿大廈周邊轉轉,依然感受到濃濃的人氣,有燒烤、桌球、酒吧、便利店、隆江豬腳飯、椰子雞等,舉著傘走過的女孩們,讓這座建筑增加了些許暖意。大廈裙樓在20世紀90年代曾是深圳最繁華、最高檔的商城。此后多年,這個城市由東向西逐漸擴展,標志之一自然是建筑的拓延。先是廠房、宿舍、小區、學校,能使它們站穩腳跟的,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商場。商場站在它們中間,仿佛一個印章,證明此事已然成立。

    從最初的商城,到今日的商場,每一個都不孤立,它會衍生出上下游配套。人常說“大樹底下不長草”,但生意宜扎堆,若無外部強力介入,誰也無法全吃全拿。圍繞著一個商場,形成的是一個商圈。小商圈圍著大商圈,大商圈連著另一個大商圈。我家附近三四公里內,至少七八個商業綜合體,計有寶立方、流塘陽光、彩虹城、中洲中央公園等,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壹方城。

    或問,一個城市到底需要建多少個商場?此問題從學者到市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直覺,深圳目前的布局還算正常。打開地圖,可見整個城市從東往西呈U形條狀,幾乎沒有一個絕對的市中心,它更像是一個一個單獨的區域拼湊起來的,每個區域都需要一個“印章”。2022年元旦去最東部的坪山訪友,偌大一個區,似乎只有益田假日世界容易找到吃飯的地方,連車都停不下。在寶安區內,每個街道都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大商場。西鄉的天虹商場、福永的益田假日天地、沙井的京基百納、松崗的滿京華,都在繁華居民區,都不缺訪客。商場令其消泯了城市和郊區的界限,一個個小中心,集合成深圳市。

    這些建筑的名字重復率極高。僅一個“卓越”,打開導航,可見卓越中心、卓越世紀中心、卓越時代廣場、前海卓越中心、卓越后海金融中心等等,既有商場、商圈,又有寫字樓、綜合體等,據說僅在福田,就有8個卓越。其他如萬象城、萬象天地、壹方天地、壹方城、壹方中心等,均相似。幸虧這些建筑互相離得遠,彼此干擾不多。時間長了,也可以理解為商場的一個特點。

    04

    去看戲

    商場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鄧一光老師跟人講,王國華一直在寶安生活,如果把他調到羅湖工作,常年徘徊此地,他寫出來的深圳“街巷志”就是另一種味道了。

    羅湖緊鄰香港,羅湖口岸乃最早的深港通道,20世紀90年代的所謂老深圳,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最先受到香港的影響,有點老香港的味道。福田的水圍村、皇崗村等附近區域亦如此。時過境遷,曾經的新鮮和潮流,如今更像個漸漸老去的貴族,此處的商場泯然于一個個新崛起的商圈,不再是全深圳人的首選。而我所在的寶安,以及常去的龍崗、龍華、光明等地(以前的關外區域),商場、商圈不斷涌現,接續并創造了新的方式,再加上原始的粗糲,與羅湖和福田有著相對明顯的區別。商圈之變遷便是深圳生活方式的變遷。

    具體到我這里,除了吃,大概就是關心商業集聚區中的一些文化活動了。

    海雅繽紛城2013年甫一開業即成寶安最大綜合體,除各類商業,三樓還有一個劇場。初演時,妻子去看過,回來說,節目全部引自娛樂之都長沙,有歌舞、小品、模仿秀、魔術、雜技等,內容豐富,場面宏大震撼,觀眾無論南北,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應該再去看一次。忙忙碌碌幾個月,有一天心血來潮,夫妻二人興沖沖來到劇場,抬頭卻見倒閉啟事。妻子想了半天,給出的理由是,或許是太高端,被這陣勢壓迫著,觀眾入場,必須正襟危坐,有距離感。

    一年后,吉林省最大的二人轉團體“東北風”進駐海雅繽紛城。我在長春媒體工作時就和“東北風”的老板馬普安熟識。他到后給我打電話,再續前緣。我陪著他們團隊一起辦各種手續,拜會當地的文化領導,拉開架勢準備大干一場。其時,風靡國內的劉老根大舞臺深圳劇院剛在市中心位置的蓮花山腳下開業不久,門庭若市。“東北風”的到來,無形之中形成對峙局面。有競爭才能撐大市場,對雙方都好。我們一起買票去看“劉老根”的演出,老馬后來跟我說,“劉老根”的演員也來買票了。互探底細也。

    在我鼓動下,周圍很多朋友去了“東北風”。共識是,沒想到二人轉這么高大上,讓人笑得前仰后合,唱得這么專業,布景如此精美豪華。都說愿意再去看一次,卻都來不及去第二次。因為一個月后,老馬賠了一百多萬,黯然打道回府。他說在東北的幾個門店,天天爆滿,一個晚上果盤都能賣出兩三萬,真沒想到深圳會是這樣的市場。妻子則跟我說,幸虧老馬來深之前沒向你征求意見,否則如此結果,你得多愧疚。

    2024年秋日,我到曾火爆一時的“劉老根”大舞臺去了一趟。此處已更名為現代演藝中心,“劉老根”的門面不見了,分割成浪漫酒店、東北餃子館、作文培訓班之類。依然酷暑,紅荔路的天橋上依然人來人往。十年,見慣了誕生和消失的人們,臉上都是淡定的表情。

    演藝乃商場聚攏人氣的方式之一,而劇團在人流密集處也容易賣票,二者應是相互成就的關系。故,不是不能有,而是如何有,演什么,如何演,差一毫分則去之千里,誰也無法百分百拿捏住。南山萬象天地的劇場內容最豐富,都是世界各地劇團樂團的臨演。我在這里看過音樂劇、本地原創爆笑喜劇、香港舞蹈劇、英國原版兒童劇等。龍華民治街道的紅山6979商圈,有一個開心麻花的劇場,幾次去看,上座率很高。可惜停車場變態,找自己的車堪比在市場上找一條人工養殖的帶魚。

    在壹方城看過一場脫口秀,100元一張票。絕非玩笑,我們幾乎是被周末的滾滾人潮推送過來的。人潮指向并非單一,我們隨著一個岔道在一個門口停下,這里稍微松快些,一個老人坐在門口賣票,為免擁擠,干脆買票進去歇歇。

    座位為最普通的塑料凳,居然滿員。左右打量,均年輕面孔,我們夫妻二人忝為最長者。主持人問誰是第一次來。所有人齊齊舉手。節目三四個,算不上多精彩,最后一個卻令我們拍了個案。兩個演員即興表演,讓觀眾喊出一句古詩來,湊四句,再隨便說出兩個場景。觀眾喊出的前三句分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煙花三月下揚州”“飛流直下三千尺”,我來了一句“大塊假我以文章”,因相對陌生,獲得滿場掌聲。兩個場景的選擇尤其難,觀眾踴躍參與,提出十來個,最后以掌聲決斷,選出“面館”和“衛生間”。表演方式是,演員以四句詩中的二十八個字為每句話的開頭。男演員先說:“兩個小時了,就這一碗面,你還在吃,你到底想干啥啊?”女演員接:“個性。這是個性,我不管別人,我就這樣……”掌聲馬上起來。“黃小姐,我們這個生意如果這樣做下去,就賺不到錢了。”“離開我的視線,到你的洗手間去……”又是掌聲。每位演員的這句話不能太短,因為要給同伴留出故事的可能性和大腦運轉的時間,兩個人的對話其實是一個故事,要有轉承,有懸念,有結尾,頗考驗個人功力。在其表演過程中,我一直思考到了“塊”字時他們會怎么說,男演員給出的是“快拉倒吧……”

    就想,這種五六十個座位的小舞臺,三五個演員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以深圳商場中的人流量,足夠維持運轉了。

    05

    個案舉隅

    女兒并不認為我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方式屬于商場生活,給我講了她和同伴逛商場的流程。

    第一步先去喜茶或奈雪,或其他新開的各種奶茶店,買一杯奶茶。接下來(第二步)去無印良品玩猜價格游戲。即,我拿起一個東西,捂住它的價格,問我的朋友,你猜這個多少錢?99元。不對,它要599元,太貴了。拿一個加濕器,我覺得它只值59元,但是我朋友猜199元,結果一看標簽399元,正因價格出乎意料所以才猜(我插嘴,這很幼稚的游戲啊,有什么意思?女兒答,但我們覺得好玩啊)。

    第三步叫“名創優品調研”,其實就是逛十元店,這種店也會突然出現25元、35元的便宜商品。不過我們主打一個只買10元錢的東西,比如說這個發卡,我覺得它值9塊9,只要超過這個數我就不會買。標簽12塊9,哪怕只超了3元錢,我們也絕對不買,放下就走人。其實如果喜歡的話,誰也不差這兩三塊錢,就是一種樂趣。這個東西我可買可不買,然后我給它定價9塊9,以我的定價為準。

    第四步到kkv等綜合性的商鋪里面去試戴耳環、耳釘、項鏈、手鐲這些首飾,試戴之后拿起手機拍照去淘寶搜同款。大概能省多少錢呢?一半啊。那淘寶是正品還是仿品?這東西沒有正品、仿品之說,全是義烏進貨。

    下一步就是去Zaur、阿迪達斯等品牌服裝店(沒有導購跟著的那種)試衣服。先試外套類,然后去拿吊帶連衣裙、T恤,可以一口氣把想拿的全拿了,去更衣室試。試完之后呢,如果價格很高,就會拍下它的編碼,等到每月淘寶有滿減活動的時候,在淘寶上拿下它。價格大概是店里的七折左右吧。

    這些商家也并不吃虧,它們可以視為一種展示店。

    前面幾個流程期間,先到一家選好的飯店拿一個號排隊。等逛完這些店鋪,時間也差不多到了。飯后如果還有體力,那就繼續逛,這個時候女孩子最感興趣的是香水店,但不一定買。最好笑的一件事情出現了。試到一款香,同伴說很喜歡,我就跟她講好,這是今年你的生日禮物,在過生日之前你不許買,那一天我送給你。這就是朋友一起逛街覺得有意義的一件事。

    女兒講這些時,我神思恍惚,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同樣一個場地,我也去逛,她也去逛,盛放著反差如此之大的生活。她剛參加工作,收入還不足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過些年,再逛街時也許要換一種心態了。但此時此刻,她們樂在其中。商場已為她們刻下了記號。

    哦,她們和商場互為印記。

    06

    變與不變

    商場若是一本書,定是雜書,信息龐而繁。除上面提到的,還有哪些常見內容呢?可以點數一下。

    超市。傲立于成熟居民區的超市,只是熱鬧了最初幾年,很快要么倒閉,要么搬入商場,背靠大樹好乘涼。中秋前后,我繾綣其間,看到成堆成堆的月餅、酒、茶、糖果、水果、飲料,被物質生產極大豐富之感籠罩。常常替他們擔心,這么多東西,賣不出去怎么辦?

    影院。回憶起來,在深圳最初幾年看電影的地方,萬達影院、南國影城之類,都在商場綜合體內。觀影前后之飲食,均在各樓層的飯館內解決。

    抓娃娃、游戲機,一個靜,一個吵,竟總是和諧地相鄰。抓娃娃機開始只是一兩臺,孤獨地躲在墻角,如今漸成規模。參與者不是孩子就是年輕人。

    美發店。舞蹈培訓。城市芭蕾。普拉提(可以理解為輕量化的瑜伽,新型女性健身方式)。在商場里,女性群體的消費力要遠高于男性。

    射箭。即室內射擊場。

    書店。商場里面的書店,單純賣書不可能掙到錢,要靠小食、咖啡、文創產品等,再搞一些有官方補貼的文化活動。員工也多兼職,費用能省則省。民營書店居多,活得都很艱難,能堅持下來主要靠情懷。西西弗、鐘書閣在很多商場里安家,深圳本土最大的民營書店名為“覔書店”,上面一個“不”下面一個“見”,實乃“尋覓”的“覓”。

    寫真館。其實就是把當年的大頭貼升級為可以即時打印成片的韓式大頭貼店。機器里有時下流行的濾鏡和美顏選擇,店中會準備各種頭飾、發箍、假發套以及搞怪的道具。

    手機、汽車的體驗店。還是看好這里的人流。

    密室逃脫。這種專屬年輕人的場地,和劇本殺、狼人殺等,正逐漸離開商場,轉移到寫字樓里,商場租金高,入不敷出。

    有一種店叫快閃店。臨時在商場中間或者外面搭個棚,只有一個月或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快閃店的價值甚至要高于入駐店的價值,皆因其主打一個限時、限定、限量。各種潮牌產品,如off-white,其快閃店在某個商場只待一個月,其擁躉這個月內就必須去,不去就沒有了。既然受歡迎,為何不干脆租一個店面呢?它就是要抓住人們限時、限定、限量的消費心理,類似于饑餓營銷。比如某個牌子在美國很火,它知道在中國喜歡的人也很多,就開始搞快閃,7月份在上海,8月份去北京,9月份來深圳。它會打預告,我7月去上海,上海及周邊城市的人喜歡我的,你要注意了,要來快來。這個月若不來,下次只能去北京找我。如此把胃口吊足。

    ……

    商場里各種看似永久標配的店鋪,全都戰戰兢兢,誰都不敢躺平。今日躺著進賬,明日或許突然倒閉。市面上什么火,什么就出現在商場里。有進入便有退出。衡量標準單一,這是一只功利又冷血的獸。故,有人說到商場是否同質化,我一點都不擔心。且不論形式、布局、大小皆有差異,哪怕裝修一模一樣,只要在并不相同的區域,呈現出來的特質,散發出來的味道也不一樣。刻意強調所謂差異化是愚蠢的。即使有,也是水到渠成,而非強力達成。它有自己的邏輯,尊重就好了。

    動態與變化終究是其常態。臨近香港的幾家商場,金光華廣場、皇庭廣場、羅湖商業城,一度由盛轉衰,幾近終結,但在2024年,北上的香港來客突然增加,他們在這里“嘆茶”、按摩、逛超市、品美食。善于自嘲的深圳人說,大概只有香港人認為深圳是美食之都。其實“都”不“都”的沒什么關系,與香港相比,品質相近的消費,深圳這邊價格更低,服務更佳,性價比更高。舉一例,香港商業綜合體內的冷氣一年四季開到極低,深圳某些商場為迎合港客好冷之習慣,也將冷氣開到最低,以致本地客感覺受不了。卻也不用擔心,暫時的動態的變化,且隨它去。

    再過些年,這些場景定換了容顏。長江黃河雖不倒流,卻一直在變道,或悄無聲息或地動山搖。無論怎么變,其痕跡還在,追溯回去,有跡可循。就像人類身上的腋毛、頭發、指甲,都是歷史的記憶。

    07

    漸漸老去的場景

    有一種情緒名為“鄉愁”,附著在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上。從最初的刀耕火種,到此后的牛馬驢騾,再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從暫避風雨的山洞,到后來的茅草屋、土坯房、磚瓦房。再后來,磚瓦房也破敗了,門口的棗樹干枯了,院子角落里的廁所倒塌了,村口的水塘被填平。回到故里,再也找不到被父親暴打用的那根搟面杖,找不到逃學時藏身的土坯墻。但是,它們都沒有死去,都深深刻錄在當事人的記憶里。

    生活在深圳,我更愿意把這種情緒稱為“城愁”,近些年的寫作,也多賦以“城愁”概念。城鎮化的大潮淹沒了更多的村莊和小鎮,甚至淹沒了舊城。農耕社會的“鄉愁”情緒轉為城市生活的“城愁”,一字之差,并非僅僅是場景之大挪移。“鄉愁”被無意識窄化為鄉村愁思之時,“城愁”的意涵或更寬泛。愁思的附著物,亦非隨遇而安,一定是個體相對舒展背景下的一個整體的場景,而商場中的店鋪,便是一粒粒蹦蹦跳跳的分子,相互粘連,和商場里的來客一樣,也產生了化學反應,終于以場景的面目出現。香港電影中以中環和銅鑼灣等商場、商圈為背景的鏡頭,即為無意識“城愁”的體現。深圳分散又連成片,自成邏輯的商場、商圈,與此類似。

    隱約可見,若干年后,若這個商場還在,一對即將走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來到這里尋找當年的游樂設施,想起孩童時代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牽著手從這個蹦蹦床跑到滑梯上去,那是他們的青梅竹馬。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輪椅里,想起自己和對手在二樓的咖啡館里一邊敲著面前的電腦,一邊唇槍舌劍。對手如今躺在ICU病房里,自己也已失去行走能力多年,老人輕輕地嘆了一聲。若這個商場已被推倒建成了公園,一個中年男人開車經過時,感覺那花叢的樹木幻化成了當年父母陪著他在商場中購買的人生第一個籃球,球已不知何處去,父母再無見面的機會……

    有時看著那些比我年輕很多的人,我知道他們身上沒有我的負累。我前半截在鄉村,后半截在城市,而他們生于斯長于斯。他們和我想的不一樣。我甚至不知他們是否有像我這樣的憂傷。我對他們的想象是否過于單一?但我知道他們一定有各種情緒,哪怕是我無法理解和分類的那種。這些心緒確認無疑是牽連著商場的,他們流連多年的地方,怎能不留下痕跡。

    以后呢?

    也許他們進入一個更加快速的系統中,每個人每個事物都飛轉起來,這些極度緩慢的“曾經”,再也不值得記錄;也許又逆行回去,更慢更粗糲,回首這繁華和規則,仿若夢境。無論如何,那是實實在在的兩三代人的記憶,他們的歡喜和悲辛,他們淡淡的憂傷,他們身上的傳說,都無法抹掉了。只要這些人中有一個還活著,還能說話,這些印記就有機會生根、發芽。

    【作者簡介:王國華,河北阜城人,現居深圳。作品見于《山花》《作家》《清明》《散文》等刊。出版《街巷志:一朵云來》《掌上花園》等二十余部作品。曾獲冰心散文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散文金獎、《芒種》雙年散文獎等。】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bt天堂|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国产欧美精品123区发布|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性欧洲精品videos|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