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的“抗戰家族”
    來源:長江日報 | 萬炳乾  2025年08月18日08:03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我的家鄉河南省最北部的南樂縣,因其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成為“三不管”地帶。敵人在此防守相對薄弱,這片土地也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區域。當時,在統一戰線、國共合作的背景下,由國民黨、共產黨和開明紳士共同組成了抗日政府。我黨依托抗日救國會公開開展工作,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發動群眾參軍支前,掩護干部交通,還不斷尋找敵人薄弱環節予以打擊,在這片熱土上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抗日篇章。

    我的父親張悅齋(原名萬興周),出身于南樂縣元村鎮的一個大家庭,家族中有多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加入共產黨;母親魏瑞珍,來自縣城城關鎮,一家人也都積極投身抗日活動。在黨的抗日救國政策感召下,父母雙雙投身革命洪流。

    父親從元村黨支部書記起步,先后擔任縣六區區委委員、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等職務;母親巾幗也不讓須眉,1938年,年僅17歲的她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從縣二區區委員、區立抗日聯合會主任,一路成長為縣抗日聯合會主任。從此將青春和生命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

    1940年中秋,身為區委委員的父親正在家鄉宣傳抗日工作。然而,危險悄然而至,他與另一位同志在一戶村民家中被敵人包圍。為突出重圍,兩人先后行動,不幸的是,先行突圍的同志壯烈犧牲,父親也不幸被捕。所幸敵人并未發現他共產黨員的身份,在元村鎮開明紳士和商會的聯名保釋下,父親得以脫險。獲釋后,父親第一時間向組織匯報情況,并經組織批準改名為張悅齋,隨后前往其他區擔任區委書記。

    1942年4月3日,日寇發動了臭名昭著的“四三大掃蕩”。日寇第一混成旅團約三四千人,糾集數千偽軍,氣勢洶洶地撲向我們的根據地。當時,邊區黨政機關、軍區后方工廠、學校、醫院等重要機構均駐扎于此,人員物資高度集中,成為敵人的“眼中釘”。日偽軍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妄圖一舉摧毀根據地。

    時任二區區委書記的父親,在掃蕩前兩天通過敵工部獲取了重要情報。他立即向縣委匯報,并迅速召開全區黨員干部大會,部署反“掃蕩”任務,強調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領導機關和后方工廠人員的安全。

    在那場激烈的戰斗中,抗日政府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父親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派人四處打聽情況。原來,縣政府被沖散后,干部們各自為戰、分散突圍。縣長劉鏡西在被圍時,果斷將文件檔案就地掩埋,干部們分散到群眾家中隱蔽。父親立即組織區委干部和民兵全力營救。關鍵時刻,黨支部抓住一戶人家辦喪事的機會,讓劉縣長穿上孝衣,混入送葬隊伍,最終成功從侯莊突圍。這場生死救援,生動展現了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的堅定意志,以及干部與群眾之間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多年后,父親與老戰友相聚時,每當談起這段往事,總會流露出對家鄉人民深深的懷念,不住地稱贊人民群眾的大智大勇和高尚的政治覺悟。

    母親同樣在抗戰歲月里歷經多次生死考驗。曾有一次,三區區委書記劉興芝召集緊急會議部署工作,會議持續到深夜。連日奔波與高強度的工作,讓劉書記疲憊不堪,警惕性也有所下降。散會后,作為區委委員,母親憑借著長期戰斗積累的敏銳直覺,決定連夜轉移。夜色如墨,她摸黑踏上轉移之路,小心翼翼地避開可能的危險。母親這次憑借著機敏果斷,躲過了敵人的抓捕,得以脫險。

    還有兩次被圍的經歷,至今想來仍令人心驚。日本鬼子得到情報,知曉村里藏有姓魏的抗日干部,便將村子團團圍住,大聲叫囂著要村民交出人來。面對敵人的威逼,鄉親們沒有絲毫退縮。第一次被圍時,幾個大娘將母親拉進自家昏暗的地窖,用柴草、農具嚴嚴實實地遮掩住入口,敵人在村里翻箱倒柜、大聲呵斥,始終未能發現母親的蹤跡。另一次被圍,敵人來勢更兇,挨家挨戶仔細搜查。緊要關頭,一位大爺靈機一動,讓母親穿上破舊的農婦衣裳,躺在土炕上佯裝重病。敵人闖進屋時,大爺和鄰居們七嘴八舌地“哭訴”著家中病人的慘狀,敵人信以為真,罵罵咧咧地離開了。母親就這樣在群眾用生命守護的溫情中,兩次化險為夷。

    后來,敵人采用“梳篦政策”,如同梳子梳頭般沿著交通壕步步進逼,妄圖將人們集中起來甄別抓捕。母親憑借對家鄉地形的熟悉,迅速掩埋好重要文件,瞅準時機順著壕溝拼命奔跑,最終成功跳出封鎖線,重獲新生。

    在東葛村,母親還參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拔除敵人炮樓行動。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中,母親與閆鳳珍、李靜珍三位女同志憑借出色表現和英勇斗爭,被邊區軍民親切地稱為“抗日三珍”。閆鳳珍和母親都是“解放腳”,雖歷經纏足又掙脫束縛,但在戰斗中迸發出超乎常人的堅韌;李靜珍雖為小腳,卻有著不輸男兒的果敢與智慧。當東葛村的敵人炮樓成為威脅周邊百姓和抗日力量的“毒瘤”時,三位女杰主動請纓,深入虎穴。她們提前配合偵察兵摸清炮樓布防,發動群眾傳遞情報。行動當晚,借著夜色掩護,“抗日三珍”帶領隊伍如利劍般直插敵人心臟。激烈的拼殺聲中,她們毫不畏懼,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最終成功拔除炮樓,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也為周邊地區的抗日斗爭打開了新局面。

    在漫長的抗戰歲月里,“抗日三珍”始終并肩作戰。她們一起走街串巷宣傳抗日思想,動員群眾加入抗日隊伍;在危險四伏的環境中,巧妙偽裝傳遞關鍵情報;面對敵人的掃蕩,相互扶持、頑強抗爭,守護著根據地的安全。

    新中國成立后,“抗日三珍”帶著往昔的戰斗精神奔赴新的工作崗位。母親、閆鳳珍和李靜珍分別在北京、武漢和貴陽,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與堅定的信念,繼續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家族中還有其他感人至深的抗戰故事。姥姥曾帶著我小姨魏瑞峰化裝成乞丐前往支部書記家送信,當她們趕到村子時,卻看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支部書記不幸遇害,頭顱被敵人殘忍割下并懸掛示眾。就在前幾天,她還見支部書記與姐姐、姐夫一同開會商討抗日事宜。這慘絕人寰的景象,讓小姨眼中燃起仇恨的怒火,也更加堅定了她投身抗日的決心。從此,僅10歲的小姨便成為一名送情報、站崗放哨的小交通員。直至1948年,小姨被送往軍政干校學習,1950年畢業后分配到海軍“重慶號”工作。

    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1957年父母舉家遷往武漢工作,直至離休。

    這些發生在父母及家人身上的故事,不過是抗日戰爭宏大歷史畫卷中的幾個片段,卻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年斗爭的殘酷與慘烈。在那漫長的抗戰歲月里,無數中華兒女在槍林彈雨中前赴后繼,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頑強抗爭。最終,我們贏得了勝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為了這場勝利,幾千萬抗日軍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名字或許已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他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將永遠矗立在中華大地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前行。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精品videossexfreeohdbbw|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国产cosplay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